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今日小暑,如何喝茶养生?

打敗我們的不是天真!

是天真熱!

為什么天氣這么熱!因為小暑來了!

正所謂「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今日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 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公歷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 熱也, 就熱之中分為大小, 月初為小, 月中為大, 今則熱氣猶小也。 ”

暑, 表示炎熱的意思, 小暑為小熱, 還不十分熱。 意指天氣開始炎熱, 但還沒到最熱。

小暑期間, 還會迎來三伏天。 “桑拿天”即將來襲, 悶熱當頭。

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 盛夏開始,

氣溫升高, 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 熱帶氣旋活動頻繁, 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

小暑三候

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

小暑三伏

過了小暑, 離三伏天也就不遠了。

伏的意思, 首先是覆, 自上而下地籠罩遮蓋。 以它解釋三伏, 可理解為暑氣鋪天蓋地覆蔽, 人如泡在熱水中。

唐代成書的《初學記》則認為, 伏是何, 是“金氣伏藏之日”。 這個何應是荷, 是承受, 金氣乃秋氣。 這種解釋是, 秋氣為避藏還在肆虐的炎氣。 伏藏是氣象自然更替的反應, “伏”也就是金秋到來前, 陰氣被陽氣強迫的結果——一個企求上升, 一個瘋狂下逼, 才構成濕氣蒸騰, 悶熱難耐。

小暑風雅

梅雨盡溫風至。 尤記葛仙醉潛深水八日、陶潛蓬頭高臥北窗、太白脫巾散髮裸體青林以避暑。

此時節, 菡萏成蓮木槿始榮, 青蟬飲露蟋蟀居宇, 清淡小粥度酷暑, 薄荷檸檬白凍涼。

浮瓜沉李, 不勝暑月。 想起幼時母親領口別枝玉蘭, 白日里煎一大盆仙草凍, 舀一小碗點上幾滴薄荷, 渾身頓時清涼。

荷月小暑, 竹喧先覺雨, 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 階庭長綠苔。

朝晚看云, 白日臥席。 天熱正好歸山入水, 只是歸山心緊, 入水心切, 無來由, 心靜自然涼。

菡萏成蓮。

《爾雅》:“荷, 芙渠……其華菡萏。 ”

李魚:“迨至菡萏成花。 ” 滿池荷花盛開, 正是蕩舟采摘蓮子好時節。

“菡萏香銷翠葉殘, 西風愁起綠波間”。

木槿始榮。

風露颯以冷, 天色一黃昏。

中庭有槿花, 榮落同一晨。

搖風納涼。

清心靜氣。 心靜自然涼。

山光忽西落,

池月漸東上。

青蟬飲露。

飲露身何潔, 吟風韻更長.

荷風送香歸。

小荷小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甘露凝成一顆冰, 露濃冰厚更芳馨。

葡萄白釀。

芒果布丁。

蟋蟀居宇。

七月食瓜。

薄荷仙草。

夏日好眠。

溫風至山雨來。

小暑習俗

吃餃子

“熱在三伏”, 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 “伏”即伏藏的意思, 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 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卜二伏菜, 三伏還能種蕎麥”, “頭伏餃子, 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 伏日人們食欲不振, 往往比常日消瘦, 俗謂之苦夏, 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 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食新”

據說“食新”乃“食辛”, 是“小暑”節后第一個辛日。 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 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故有“小暑吃黍, 大暑吃谷”之說。

吃三寶

“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 “小暑”的到來, 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 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曬伏

小暑時節, 民間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 民諺有云:“六月六, 人曬衣裳龍曬袍”。 小暑前后, 日照時間最長, 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選擇這一天“曬伏”, 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 以去潮, 去濕, 防霉防蛀。

小暑養生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春夏養陽”。 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 要注意勞逸結合, 保護人體的陽氣。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

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 民間有“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之說。

炎熱的氣候, 由于出汗多, 消耗大, 再加之勞累, 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

1、要午睡

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 天亮得早, 黑得晚。 中午午睡是有必要的, 午飯后半小時進行短時午睡, 保持精神充沛, 但不宜貪睡。

2、衣著勿赤膊

天氣炎熱, 有些人認為赤膊涼爽, 其實未必如此。 當氣溫接近或超過人的體溫時, 赤膊不但不涼爽, 反而會感到更熱。

3、及時補充水分

最好是白開水, 并加少量鹽, 以補充體內鹽分。 要定時飲水, 不要等口渴時再喝, 口渴后不宜狂飲。

4、飲食宜清淡

飲食宜清淡不宜油膩, 多喝些消暑湯或粥, 也可適當多吃西瓜、黃瓜、冬瓜和綠豆等清涼消暑食品。

5、祛濕

小暑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長夏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惡心出汗、手足水腫等癥狀。(夏日祛濕當飲此茶。。。)

6、食苦

傳統醫學認為,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個時期人體出汗多、消耗大、易勞累,所以對于人體陽氣的蓄養尤為重要,于是有著“春夏養陽”的說法,指的就是小暑節氣時要養陽。

古語云:“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高溫籠罩下,可適當補充一些苦味的食材。從中醫角度講,苦味食物皆屬寒涼性質,具清熱瀉火、祛暑燥濕、生津開胃之效,如苦瓜、杏仁、萵苣等。一些涼性的食材,如西瓜、冬瓜、芹菜、生菜等也同樣有食療價值。

7、吃粥

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8、以暑抵暑

古人說,三伏天蟄伏,須安心保腎。季夏脾旺腎微,腹中常冷,孫思邈說,“此時陰氣內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暴泄就是拉肚子。所以,盡管大熱,也不宜吃冰冷之物,而要順應蒸熱,唯以發汗,以暑抵暑。

9、夏不坐木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過后,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10、心靜

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系,有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

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然而,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自然涼。

11、宜室宜家

有了閑錢和逸致,如今講究旅游。但是,小暑不是旅游的好時候。這時候,天氣猛地熱了起來,不宜出門,而宜于坐在家中,獨自一人,或邀請幾位親朋好友,來喝茶聊天,家長里短,天馬行空。昆曲《牡丹亭》里唱的:有風有雅,宜室宜家。

小暑詩情畫意

小暑夏弦應,徽音商管初。

阮郎歸·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欹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夏夜追涼

【宋】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時有微涼不是風。

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游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

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

羊祜傷風景,誰云異我曹。

納涼

秦觀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夏日

朱熹

季夏園木暗,窗戶貯清陰。

長風一掩苒,眾綠何蕭摻。

玩此消永晝,泠然滌幽襟。

俯仰無所為,聊復得此心。

小暑如何喝茶?

關于小暑飲茶,宋詩里有這樣很出名的一聯: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宋朝時,講究分茶,放翁也有詩句:晴窗細乳戲分茶。那既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風俗,品的是恬靜自如的心情,使得忙碌雜亂中如同牛嘴里咀嚼得皺巴巴的心舒展一下。所以,詩中提示,在如此炎熱的小暑節氣里,一碗茶分成幾份,才能有春天涼爽溫馨的感覺。

小暑飲茶,不僅為了解暑,更是尋求一份平靜的心境。

越是天熱,越是要飲熱茶。當然,茶品,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有友覺得綠茶最宜小暑。泡在杯子里綠如春色的綠茶,在室外噴火的天氣里,才越發對比得鮮明,襯托出小暑這個節氣,是那樣的別致有趣。仿佛它有一副火熱的面容,又有一顆平靜的心,動靜自如,冷暖相知,能夠讓躁變靜,讓熱降溫,讓跌宕起伏變平易。

綠茶略苦性寒,飲綠茶有消熱、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效。炎炎夏日飲一杯綠茶,不僅可以解渴生津,對身體極其有好處。

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茶飲以“祛濕”為要(濕熱的夏日,健脾祛濕品飲此茶)。茶質優異的老茶,比如老普洱、老黑茶、老白茶等,好的陳皮普洱茶,都會有很好的當季祛濕養生、排汗之效,并且老茶不寒不火較順和,基本上對多種體質的茶友較多適合。

此時,適當飲用白茶亦當令,四大烏龍適宜,如巖茶、鳳凰單叢,鐵觀音,臺灣烏龍。

喜歡花草茶的友,菊花性味苦、辛、涼,治潮熱、明目、清熱解毒既觀賞悅目又祛心頭火。

三伏天氣溫高,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出汗,特別是大量汗出可導致人體鉀元素的流失,使人出現倦怠乏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精神困頓等不適癥候,因此,三伏天多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除此之外,還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和氨基酸。

三伏,喝茶養生,入靜從容,靜心戒嗔,樂觀待事,心火不起便不驚邪陽,神不散漫便不引邪陰。

5、祛濕

小暑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長夏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惡心出汗、手足水腫等癥狀。(夏日祛濕當飲此茶。。。)

6、食苦

傳統醫學認為,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個時期人體出汗多、消耗大、易勞累,所以對于人體陽氣的蓄養尤為重要,于是有著“春夏養陽”的說法,指的就是小暑節氣時要養陽。

古語云:“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高溫籠罩下,可適當補充一些苦味的食材。從中醫角度講,苦味食物皆屬寒涼性質,具清熱瀉火、祛暑燥濕、生津開胃之效,如苦瓜、杏仁、萵苣等。一些涼性的食材,如西瓜、冬瓜、芹菜、生菜等也同樣有食療價值。

7、吃粥

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8、以暑抵暑

古人說,三伏天蟄伏,須安心保腎。季夏脾旺腎微,腹中常冷,孫思邈說,“此時陰氣內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暴泄就是拉肚子。所以,盡管大熱,也不宜吃冰冷之物,而要順應蒸熱,唯以發汗,以暑抵暑。

9、夏不坐木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過后,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10、心靜

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系,有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

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然而,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自然涼。

11、宜室宜家

有了閑錢和逸致,如今講究旅游。但是,小暑不是旅游的好時候。這時候,天氣猛地熱了起來,不宜出門,而宜于坐在家中,獨自一人,或邀請幾位親朋好友,來喝茶聊天,家長里短,天馬行空。昆曲《牡丹亭》里唱的:有風有雅,宜室宜家。

小暑詩情畫意

小暑夏弦應,徽音商管初。

阮郎歸·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欹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夏夜追涼

【宋】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時有微涼不是風。

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游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

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

羊祜傷風景,誰云異我曹。

納涼

秦觀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夏日

朱熹

季夏園木暗,窗戶貯清陰。

長風一掩苒,眾綠何蕭摻。

玩此消永晝,泠然滌幽襟。

俯仰無所為,聊復得此心。

小暑如何喝茶?

關于小暑飲茶,宋詩里有這樣很出名的一聯: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宋朝時,講究分茶,放翁也有詩句:晴窗細乳戲分茶。那既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風俗,品的是恬靜自如的心情,使得忙碌雜亂中如同牛嘴里咀嚼得皺巴巴的心舒展一下。所以,詩中提示,在如此炎熱的小暑節氣里,一碗茶分成幾份,才能有春天涼爽溫馨的感覺。

小暑飲茶,不僅為了解暑,更是尋求一份平靜的心境。

越是天熱,越是要飲熱茶。當然,茶品,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有友覺得綠茶最宜小暑。泡在杯子里綠如春色的綠茶,在室外噴火的天氣里,才越發對比得鮮明,襯托出小暑這個節氣,是那樣的別致有趣。仿佛它有一副火熱的面容,又有一顆平靜的心,動靜自如,冷暖相知,能夠讓躁變靜,讓熱降溫,讓跌宕起伏變平易。

綠茶略苦性寒,飲綠茶有消熱、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效。炎炎夏日飲一杯綠茶,不僅可以解渴生津,對身體極其有好處。

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茶飲以“祛濕”為要(濕熱的夏日,健脾祛濕品飲此茶)。茶質優異的老茶,比如老普洱、老黑茶、老白茶等,好的陳皮普洱茶,都會有很好的當季祛濕養生、排汗之效,并且老茶不寒不火較順和,基本上對多種體質的茶友較多適合。

此時,適當飲用白茶亦當令,四大烏龍適宜,如巖茶、鳳凰單叢,鐵觀音,臺灣烏龍。

喜歡花草茶的友,菊花性味苦、辛、涼,治潮熱、明目、清熱解毒既觀賞悅目又祛心頭火。

三伏天氣溫高,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出汗,特別是大量汗出可導致人體鉀元素的流失,使人出現倦怠乏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精神困頓等不適癥候,因此,三伏天多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除此之外,還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和氨基酸。

三伏,喝茶養生,入靜從容,靜心戒嗔,樂觀待事,心火不起便不驚邪陽,神不散漫便不引邪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