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美球队团灭分析:世界杯半决赛变“欧洲杯”,看完原因让人不服

隨著世界杯上半區四分之一決賽的比賽結束:法國2:0擊敗烏拉圭成功復仇, 比利時2:1打敗巴西。 世界杯剩下來的全部都是歐洲列強, 未來的世界杯?決賽對決將會成為“歐洲杯”的半決賽。 這里就來實事求是地分析一下出現歐洲列強“統治”世界杯的原因。

本著不吹不黑的原則, 還是拿數據和比賽過程來說話, 這樣才有根據。

先來看看一組數據。 比利時人是32強中平均身高排名第1的球隊, 他們平均身高為186.6cm。 6球領跑射手榜的凱恩老板身高188cm, 4球居次席的“魔獸”盧卡庫身高191cm, 4球的C羅187cm。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比利時能夠走到現在身高優勢很明顯,

射手榜前3的大佬個個身材高大。 可是光有身高就行嗎, 不一定, 平均身高前幾名的塞內加爾、丹麥一樣被淘汰了。 那么結論就是需要合理利用身體優勢, 有身體優勢不會活用一樣不行。

著名案例:比利時vs日本的一戰。 在各方面均處于下風的日本隊之所以能夠2球領先“紅魔”比利時, 其中是抓住了對方的兩個邊路弱點從而頻繁攻擊終于得手;反觀比利時隊, 在落后了以后, 面對日本隊頑強的戰斗力和高水平技戰術打法一時驚慌失措, 不過好在之后馬上調整了作戰方案:以自己的身體優勢碾壓日本, 果不其然, 這一改變拯救了比利時, 其馬上利用身體優勢連進2顆頭球扳平了比分, 最終讀秒絕殺日本。

傳控流或技術流貌似已經走到了盡頭, 善于進攻能夠進球才是王道。 據數據統計, 西班牙vs俄羅斯的比賽中, 西班牙傳球倒腳近乎1000次, 俄羅斯傳控200多腳, 其中很長一段時間西班牙都沒有一腳像樣的射門, 因此最終卻是俄羅斯取勝。 比如以傳球著稱的5星巴西, 在打比利時的時候也是控球率占優, 可是被比利時人利用身體優勢碾壓, 又抓住一次反擊的機會把“桑巴軍團”給送回了家。

案例太多了, 本屆世界杯的打法特色總結一下:善于利用身體優勢, 又有技術, 敢于進攻或者擅長反擊的球隊, 可以碾壓技術流或者傳控流的球隊。 作為球迷來說, 看慣了行云流水的傳控流美不勝收的打法, 突然一下子4強對決變成了身體硬扛的“歐洲杯”還真有點“不服”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