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李鸿章身居高位,富可敌国,为何在发妻墓中放黄铜,却不放黄金?

倘若說起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 人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于——李鴻章了, 此人在晚清時期深得朝廷的重用, 身居高位, 家中更是富可敵國。 然而,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在自己發妻的墳中卻只放了29斤黃銅, 而沒有黃金。 那么, 人們是否可以認為李鴻章是一個十分小氣之人, 亦或者李鴻章對于自己的發妻并不喜愛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其一,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李鴻章帶病代表清王朝簽訂《辛丑條約》, 回家后的李鴻章便不斷吐血, “紫黑色, 有大塊”, “痰咳不支, 飲食不進”, 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

不久之后便與世長辭, 并被朝廷詔贈太傅, 晉封一等侯爵、謚文忠, 賞賜白銀五千兩。

根據李鴻章生前的遺愿, 其后人將他埋葬在了安徽合肥大興鎮夏小郢, 在1892之時, 李鴻章的發妻趙小蓮去世后也埋葬于此。 那么既然李鴻章去世之后愿意與自己的妻子進行合葬, 便說明了他并不反感這位妻子。

其二, 趙小蓮是清末進士趙畇之女, 出身于安徽省太湖縣的名門望族。 趙家雖不能稱得上是腰纏萬貫, 但是也是當時身世顯赫的人家。 如此身份之人, 其死后倘若被李鴻章如此草草對待后世, 趙小蓮的娘家大概也會反對。 同時, 這個陵墓是他們夫妻的合葬墓, 李鴻章更是不會如此對待自己。

但是在1958年之時,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煉鋼鐵”和“平墳造田”席卷了全國,

人們將目光轉向了李鴻章這個賣國賊的墳墓之中。

然而, 令大家十分失望的是, 李鴻章的棺槨之中并沒有什么很值錢的東西。 世人便又將眼光瞄向了李鴻章妻子的棺槨之中。 此時的人們發現了兩塊重達14.5公斤的金燦燦的“金磚”。

人們興高采烈的將這兩塊金磚拿到銀行去換取錢財, 然而經過銀行鑒定, 人們才知道這些金磚其實都是由銅制造的, 他們再一次失望了。 而世人至今都不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其實, 倘若進行大膽的猜測的話, 可以將“金磚”變黃銅之時歸咎于李鴻章的先見之明。 李鴻章是個很聰明的人, 他深知自己給清王朝簽下了許多的不平等條約, 如此的行為引來了世人的唾罵,

那么, 他的陵墓未來必定不得安寧, 所以, 李鴻章將絕大部分的財富留給了后人。 但是為了讓自己的妻子陪葬物好看點, 他便想出了“貍貓換太子”之計策。

參考文獻:《清史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