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曹操一生最大的两个错误: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却放走一个该杀的人

所謂三國, 便是指三足鼎立, 不管是《三國演義》中的性格單一, 臉譜化的曹操形象, 還是陳壽《三國志》中歷史上曹操的形象, 都免不了被后世評價生性多疑, 陰險狡詐, 甚至名醫華佗也死在他的手上, 他被稱作一代奸雄, 可是, 就是這樣可能不被很多人喜歡的人物, 最后統一了三國。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的氣魄, 不是誰都有的, 但這樣的氣魄, 卻也經常使他做出錯誤的決策, 如果說殺了楊修多少還有些私心, 那殺了蔡瑁, 就真的很不值得。

就謀士來講, 蜀漢有諸葛, 東吳有周瑜, 而曹操身邊謀士不少, 但是還真不一定能找到有這2人忠心耿耿的。

曹操愿意招攬人才, 可他最讓人詬病的, 就是他也不愿意相信這些人才。 所謂人心都是相互的, 你不信任別人, 別人自然也難對你交心。

蔡瑁是歸降曹操的, 并且可謂是盡心盡力, 蔡瑁是個將才, 善水軍, 他可能到死都不知道, 自己是為何而死。 周瑜的一出“反間計”, 讓本就多疑的曹操毫不猶豫地殺了蔡瑁和張允, 當發現中計時, 卻為時已晚。

曹操一生最大的兩個錯誤, 殺了一個該重用之人, 放了一個該殺之人, 蔡瑁該重用, 而關羽則該殺。 然而, 曹操卻殺了蔡瑁, 反而放走了關羽。

我們都知道, 關羽能文能武, 為蜀漢的開創建立了汗馬功勞。 曹操一直都對關羽很欣賞, 可惜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

無論曹操如何籠絡關羽, 關羽死活都不愿意跟著曹操。 所謂“不能為我所用, 則殺之”, 曹操身為一代梟雄, 卻沒能做到這一點, 實在令人意外。

其實, 有時候一個選擇, 可能會在某個時候救了自己的命。 華容道上, 關羽放了曹操, 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多人都說, 如果當時關羽沒有念及舊情, 而是殺了曹操, 那最后統一三國的會是劉備。 其實也不盡然, 畢竟選擇讓關羽去截曹操, 本就是諸葛亮一步險棋, 只不過最后真的下輸了而已。 關羽是有名的武將, 曹操放了關羽, 也肯定是有兄弟的情誼在。

在三國時期, 諸多將才都會惺惺相惜, 曹操盡管狡詐, 但還是有真情存在, 只不過是時勢造英雄, 曹操是亂世造就的英雄。 寧可我負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負我是他生存的法則。 我們現在對三國時期, 更多是從《三國演義》中了解到的, 但小說畢竟會有藝術加工, 不管歷史上曹操與蔡瑁、關羽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曹操的稱霸都已成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三國志》、《蜀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