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忽必烈进攻云南,大理丞相死战殉国,为何段氏皇族爽快投降?

已故國學大師李敖曾經對三國時期蜀國滅亡發表過看法, 對于蜀國最終的結局----諸葛瞻和姜維戰死, 劉禪投降, 李敖原話評論說:國家滅亡, 國務總理全家戰死, 皇帝無恥的投降了。

其實同樣的故事, 在我國歷史上并不少見, 另一個比較著名的典型就是發生在宋末元初。 忽必烈奉兄長蒙古蒙哥汗之命(蒙哥是托雷長子, 忽必烈為托雷四子)攻取大理, 以此形成對南宋的夾擊之勢, 當時大理段世第二十二代皇帝段興智攜手丞相高泰祥與忽必烈進行了大戰。

大理國起初抵抗非常頑強, 包括《宋史》、《元史》在內的各種資料都證實,

忽必烈在攻取大理的前期損傷慘重, 有人認為忽必烈損失軍隊十幾萬, 主流歷史認為他帶領了10萬大軍, 損失了8萬。 而忽必烈進攻大理前的8年, 蒙古也曾派20萬大軍討伐大理, 最后慘敗而歸。 可見, 當時大理實力不容小覷。

但是忽必烈很快就發揮了蒙古部落崛起時慣用的合縱連橫的伎倆, 拉攏了大理西南部的少數民族部落, 將大理首都攻破。 大理丞相高泰祥被俘后, 誓死不屈, 被忽必烈所殺;而皇帝段興智則爽快的投降了。

這種“皇帝投降、國務總理全家戰死”的情況, 為何屢屢發生呢?

不得不講一下大理皇族的一小段歷史, 而這段歷史與《天龍八部》中精通六脈神劍的段譽關系極大。

相傳, 趙匡胤平定四川之后,

拿著玉斧在地圖上的大渡河處上劃了一下, 對手下的平蜀大將王全斌說:大渡河之外不是我的地盤。 于是, 宋朝和大渡河之外的大理至此互相沒有攻伐, 也沒有貿易, 相安無事了300年。 宋朝人一度曾認為, 這樣的政策, 使得大理想要進攻宋朝不行, 想要稱臣也不行, 是一個上等的外交策略。

沒有外患的大理, 就開始玩起了內斗。 看過《天龍八部》的人可能對“天龍寺外、菩提樹下、觀音大士”記憶猶新, 不錯, 當時的那場政變在歷史上也真是的發生了。 大理皇族內斗, 導致高氏在協助奪權的過程中崛起。 1094年, 大理丞相高升泰廢掉保定帝段正明, 取代段氏, 自己當了皇帝, 國號為“大中國”。 。 。 。 。 。 。

高升泰臨死的時候, 讓自己的兒子把帝位還給段氏,

段正淳接任帝位。 《天龍八部》中的脈絡基本正確, 只不過段正明出家是被逼迫的, 而接受禪讓的是權臣高升泰;四大惡人中段延慶的父皇, 也是被高氏所殺, 然后立了傀儡皇帝段正明。 金庸省掉了高氏篡權這段, 在文學上剪去多余的枝節, 方便讀者閱讀。

高氏則被封為中國公, 永世為丞相。 段正淳的兒子段正嚴, 又名段和譽, 就是那個人生開掛的六脈神劍傳人。 他在位39年, 活到94歲(與神功護體沒有任何關系)。 段和譽時期, 由于他本人確實有點能力, 執政時間又長, 終于把高氏鎮住了。 但是高氏卻接二連三的造反, 段和譽挫敗他們后, 居然一一原諒了他們, 還認為他們是義士。 (高氏甚至有兩人受到感化自殺)

不過,

自此之后, 高氏在大理的位置再也無法撼動, 段譽晚年段氏子孫又開始爭奪皇位, 段家好不容恢復的實力再度衰退。

到了蒙古攻打大理的時候, 大理國力雖然不弱, 但大權已經不在段氏手中了。 而忽必烈為何盡快完成對云南的統治, 以便完成對南宋的合圍, 就允許段氏繼續經營云南, 所以皇族爽快投降了。

至于諸葛氏為蜀漢死戰, 雖然沒有大理這樣大權旁落的明顯, 卻在情理上殊途同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