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不是药神》:首日票房破3亿,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我不是藥神》火了。 不管你愛不愛看電影, 一定已經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被安利了。

7月4日點映票房達到1.61億, 7月5日上映首日, 票房已破3億元。

在豆瓣超過10萬網友打分, 取得了9.0的高分, 暫列2018年所有院線片口碑榜首, 也是華語片影史第九部9分電影。

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 講述了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癥患者的懇求下, 變身某種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理商, 由此卷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 也使得法律和倫理不斷碰撞的故事。

有人戲稱徐崢為國人展示了做代購的正確方式, 但在這場黑色幽默的結尾,

卻沒人笑得出來。

因為每個人都在電影里, 看到了沒有光環護體, 躲不過生老病死的自己。

誰家還沒有個病人呀?每日生活已經如履薄冰, 一場大病就可以奪走一個家庭的所有積蓄。

我們怕死, 怕痛, 怕走了孩子沒人管, 老人沒人看, 怕花了這么多錢自己還是撐不下去, 但是, 只要有希望, 我們還是想要活下去。

因為,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 就是窮病。 ”

走私犯法, 程勇當然知道, 小團伙里的、買過藥的每一個人也都知道。

他們更知道, 4萬塊錢一瓶的進口“格列寧”, 在印度的仿制藥只要500。

越是天價, 越是民怨, 矛盾就越像片中瑞士格列寧醫藥代表的形象一樣, 永遠一副萬惡的資本為富不仁的嘴臉。

越是矛盾, 也就越會催生劫富濟貧的正義感,

是很多盼望已久的底層小人物去對抗龐然大物, 也是盼望已久的有人挺身而出打破規則去對抗不公的規則。

尤其在程勇開始倒貼賣藥的時候, 如同正義的曙光。

這樣的正義感, 黃毛有過, 假藥販子王院士也有過。

甚至包括夾在制度與道德中間左右為難的曹警官。

身為警察, 原本才是正義的一方。

但是當那個只能靠仿制藥茍活的老太太求他的時候, 他動搖了。

拼命抱著黃毛送到了醫院卻沒救回來的時候, 他也動搖了。

他可能分不清自己在救的, 是一個領導點名要抓的藥販子, 還是一個在為自己求生、為別人求生而拼命的20歲農村青年。

“他只想活命, 他有什么罪?”

程勇這句話的意義, 貫穿全片。

所以他們都沒有罪,

真正有罪的, 只有那家不義之財的瑞士制藥公司, 和那個不知道為什么這么貴的格列寧。

誰又會去關心, 在這個救命藥出現前, 可能需要凝聚幾代科學家的心力, 可能需要平均40億美金的研發成本。

當一瓶正版進口藥賣4萬塊的時候, 是惡, 因為我們有500塊的仿制藥;當它賣2萬的時候, 可能還是惡, 因為我們有500塊的仿制藥;那么賣1萬, 甚至5000一瓶的時候呢, 可能依舊還是吧。

但此時, 卻不會再有醫藥公司研發, 也不會再有代表希望的新藥了。

所以問題也許不在于藥, 在于人, 在于能否讓人活下去的規則。

《藥神》是一部社會意義大于藝術價值的電影, 我們在電影院里留下的眼淚, 都是因為貼近真實的感動。

一個為患病女兒甘為脫衣舞娘的媽媽、一個生病之后背井離鄉不想拖累家人的小伙、

一個為了剛出生的孩子想搏一把的父親、一個我入地獄但是希望主能保佑所有病患的牧師, 一桌人坐在一起, 患難之交, 杯子相碰, 都是心疼的聲音。

眼淚里除了感動, 還有什么?

在電影里, 醫藥公司想要保護自己的權益, 病人在絕癥前只想要活下去, 程勇想要代購仿制藥賺錢救命, 警察奉命追查非法仿制藥……

好像人人都沒錯, 又好像人人都錯了, 每個人都在讓自己相信自己沒有錯, 才有勇氣去抓住絕望中的那根稻草。

這也是現實中陸勇案最大的爭議點:

秩序是為了保障人更安全、更有尊嚴地生存, 但某些時候它恰恰阻礙了人的生存。

秩序的推進、體制的完善需要時間,

但是大多數病人等不到那個時候。

《藥神》的結尾, 程勇沒有過多為自己辯解,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只能解一時之急, 脫離了制度的保障, 憑借一己之力, 無法普度眾生。

審判的最后, 程勇那句“我希望以后會越來越好吧”, 既像是一句對無奈現實的嘆息, 也是一次發自內心的祝禱。

醫療體制改革的完善, 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 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更需要社會中的每個個體為之努力奮斗,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好在, 這一天, 也在慢慢的到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