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下东门的前生今世:长征红四方面军前指曾设在这里

尋訪下東門

下東門是紅軍長征在進入雪山草地初期遇到的一個地名, 位于汶川與理縣交界地帶, 是過去汶川前往理縣、黑水、馬爾康、小金、金川等地的門戶, 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東門寨 ( 嚴州 攝)

1935年6月中下旬至7月初, 在紅四方面軍迎接中央紅軍、懋功會師至召開著名的兩河口會議期間, 下東門是紅四方面軍的臨時指揮所所在地。 紅四方面軍的主要將領徐向前、陳昌浩等曾經留駐下東門, 兩河口會議后, 黨中央慰問團主要成員李富春、劉伯承等主要領導策馬趕到下東門慰問指揮所將領, 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張國燾從茂縣前往小金參加兩河口會議時,

往來途中也留駐于此……在那年, 下東門經歷了一段非凡的歲月。

過汶川威州橋沿雜谷腦河而上, 不論是走過去的茶馬古道還是現在平整的公路, 大約行走20多里就會遇見大山中的下東門。

1935年5月下旬, 紅四方面軍總部在茂縣召開迎接中央紅軍的總部會議后, 頭等重要的事就是策應突圍中的中央紅軍。 紅軍將士以英勇頑強、勢不可擋的氣勢強占雁門關、搶奪威州橋, 迎接中央紅軍的5個團及大批后勤機關向理縣推進。 為便于指揮作戰,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緊隨其后。 徐向前在《歷史的回顧》中這樣寫道:

李先念率八十八師和九軍一部出發后, 為便于指揮前線部隊作戰,

我即移住理縣下東門。 張國燾、陳昌浩仍在茂縣。 下東門為岷江河雜谷腦河交匯的地方, 是塊平壩子。 四處環山, 林木蔥茂, 蹦跳騰躥的猴群, 嬉鬧在山林間, 逗人喜愛。 有時我和警衛員、參謀一大早起床, 站在山邊看猴子玩耍, 別有一番情趣。

很明顯四面環山的下東門是個小山寨。 汶川、理縣的山那么大, 我想尋找下東門。 但剛接觸到“下東門”這一地名時我非常疑惑, 因為有說上東門、下東門的, 也有說東門口的。 在大山里找一個小山寨, 若僅僅從地圖、書本上查閱是不現實的。 所幸我身邊的余光文大哥是理縣人, 他得知我要考察下東門的事, 便自告奮勇給我當向導, 為了提供詳實的資料, 他先后兩次進山核實相關情況。

余光文, 羌族, 1953年出生, 理縣通化鄉西山村人, 中共黨員, 通曉羌漢雙語。 20世紀80 年代先后在理縣桃坪、蒲溪鄉任鄉長, 在任期間余光文領導并參與了《理縣桃坪羌族鄉鄉志》的編寫工作, 熟知當地桃坪村、佳山村、古城村、東山村、增頭村以及下東門的歷史變遷, 加上他是家里排行最小的, 山里親戚眾多, 我們跟他一起考察就像回老家一樣愜意, 通過余光文大哥, 使我比較詳細地了解到了下東門的前生今世:

東門一帶的居民主要是羌族, 這里最早的地名叫“達拉夸嘿”, 后演化為達拉寨、上東門、下東門、東門口, 其實指的就是一個地方——今汶川縣龍溪鄉的東門寨。 這個地方又統稱龍溪, 即這條溝流淌的溪流似龍頭擺尾。 龍溪的東門寨在過去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

地處汶川與理縣的交界地帶, 解放前紅軍長征時期屬理縣管轄, 解放后至今屬于汶川管轄。 過去東門外溝口邊有一座外國人的教堂, 現在看不到任何痕跡, 值得一看的是紅軍刻在溝口路邊石崖上的紅軍標語……


(蔣桂花 攝)

我們一行在余光文大哥的指引下走進了史書中記載的下東門, 龍溪東門溝口一處平壩里便是過去的福音堂所在地, 莊學本老師在1934年5月考察這一帶, 《羌戎考察記》里特意提到了福音堂毛牧師的花椒地, 張國燾1935年6月路過這里, 他在《我的回憶》中也詳細描寫了福音堂里儲藏的洋酒和蘋果。 現在, 這是一處停車場。 讀了莊學本的《羌戎考察記》和徐帥的《歷史的回顧》, 時間雖過去了80多年,

眼前最好辨認的依然是河流和山石, 其余皆為過往。


余光文(中)、都江堰長征文化研究會成員鄒謀勇(左一)與作者一起考察下東門。 嚴州 攝

我原本以為尋找紅軍石刻標語應該很容易了, 因為路邊有汶川縣人民政府立的碑牌, 提示這里的紅軍標語列入了縣文物保護范圍, 不料來回找了半天卻沒找到。 余光文大哥告訴我們, 過去山崖邊的路比現在低很多, 現在路基墊高了, 那個標語被一堆泥土埋著, 但因為刻在石頭上, 保護的還好。 這里確實有很多珍貴的歷史遺存被歷史的塵埃掩埋著。

下東門有紅四方面軍在策應中央紅軍途中的一處重要革命紀念地——紅四方面軍前線臨時指揮所。 我們的車拐進了東門村, 房屋全是典型的羌式石頭建筑,民族特色濃郁,地理環境優美,生態、民俗資源豐富。但下東門這樣一處有中國共產黨文獻記載的地名,現場卻看不到任何紅色文化的標記。

長征期間當地百姓為紅軍作出了巨大的奉獻,我個人覺得發展當地旅游,造福于民,紅色文化元素非常有必要融入其中,龍溪東門寨有著非常珍貴的長征歷史文化載體“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紅軍石刻標語等,其所承載的紅色文化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最佳表達途徑。

東門寨四處環山,山體高大陡峭,山上樹木蔥郁。徐帥在回憶文中說下東門有猴群,我們怎么看不到猴子?當問及身邊的村民,村民說“這里猴子很多,出現都是百百子”,意思是有猴群結隊出沒。原來下東門前后的高山上生長有植物界的瀕危樹種青岡樹,青岡果是猴子喜愛的食物,每年冬季至5月底,即青岡果以及其他野果還沒有成熟的季節,山上的猴子會成群結隊到山下覓食。長征途中徐帥所在的紅四方面軍指揮所到這里駐扎期間,那時候沒有汽車發動機等機械的轟鳴聲,猴子們早晚多半在山間蹦跳,而現在有那么多的汽車來回穿梭,作為游客身份的人一般在路邊不容易遇到猴群。


山間溪流(向心杰 攝)

東門寨門前傾瀉而下的龍溪河在東門溝口與翻騰的雜谷腦河匯合,再往下流淌二十公里左右就在威州堡子關與岷江匯合,徐帥的敘述在這里略有偏差,即“下東門為岷江河雜谷腦河交匯的地方,是塊平壩子。”估計在寫作時將龍溪誤為雜谷腦河、將雜谷腦河誤做岷江了。


通化村紅軍石刻標語

就在紅四方面軍指揮部進駐下東門期間,川陜省委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余洪遠率領的那支龐大的“迎接中央紅軍籌糧工作隊”就在理縣境內的村村寨寨開展籌糧、宣傳、建政工作,可以說理縣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印,只是后來展示的很少很少,目前能看到的是川陜省委宣傳部刻在村寨石頭上的紅軍標語,如通化就有兩處。就像羌族的很多歷史遺存主要靠人們的口口相傳來存續一樣,這里的紅軍故事經老一輩人們的講述,在百姓中也是口口相傳。

回到歷史現場,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我與下東門的相遇,個人感覺缺少的是那種革命紀念應有的神圣感。

作者簡介

作者蔣桂花,中共黨員,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人,曾任若爾蓋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若爾蓋縣史志辦主任,雪山草地黨史資深研究者、阿壩長征干部學院特聘教師。

房屋全是典型的羌式石頭建筑,民族特色濃郁,地理環境優美,生態、民俗資源豐富。但下東門這樣一處有中國共產黨文獻記載的地名,現場卻看不到任何紅色文化的標記。

長征期間當地百姓為紅軍作出了巨大的奉獻,我個人覺得發展當地旅游,造福于民,紅色文化元素非常有必要融入其中,龍溪東門寨有著非常珍貴的長征歷史文化載體“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紅軍石刻標語等,其所承載的紅色文化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最佳表達途徑。

東門寨四處環山,山體高大陡峭,山上樹木蔥郁。徐帥在回憶文中說下東門有猴群,我們怎么看不到猴子?當問及身邊的村民,村民說“這里猴子很多,出現都是百百子”,意思是有猴群結隊出沒。原來下東門前后的高山上生長有植物界的瀕危樹種青岡樹,青岡果是猴子喜愛的食物,每年冬季至5月底,即青岡果以及其他野果還沒有成熟的季節,山上的猴子會成群結隊到山下覓食。長征途中徐帥所在的紅四方面軍指揮所到這里駐扎期間,那時候沒有汽車發動機等機械的轟鳴聲,猴子們早晚多半在山間蹦跳,而現在有那么多的汽車來回穿梭,作為游客身份的人一般在路邊不容易遇到猴群。


山間溪流(向心杰 攝)

東門寨門前傾瀉而下的龍溪河在東門溝口與翻騰的雜谷腦河匯合,再往下流淌二十公里左右就在威州堡子關與岷江匯合,徐帥的敘述在這里略有偏差,即“下東門為岷江河雜谷腦河交匯的地方,是塊平壩子。”估計在寫作時將龍溪誤為雜谷腦河、將雜谷腦河誤做岷江了。


通化村紅軍石刻標語

就在紅四方面軍指揮部進駐下東門期間,川陜省委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余洪遠率領的那支龐大的“迎接中央紅軍籌糧工作隊”就在理縣境內的村村寨寨開展籌糧、宣傳、建政工作,可以說理縣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印,只是后來展示的很少很少,目前能看到的是川陜省委宣傳部刻在村寨石頭上的紅軍標語,如通化就有兩處。就像羌族的很多歷史遺存主要靠人們的口口相傳來存續一樣,這里的紅軍故事經老一輩人們的講述,在百姓中也是口口相傳。

回到歷史現場,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我與下東門的相遇,個人感覺缺少的是那種革命紀念應有的神圣感。

作者簡介

作者蔣桂花,中共黨員,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人,曾任若爾蓋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若爾蓋縣史志辦主任,雪山草地黨史資深研究者、阿壩長征干部學院特聘教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