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東芝“白菜價”甩賣PC,接盤的夏普恐難有作為

[釘科技述評]繼白電賣給美的、彩電賣給海信之後, 東芝消費電子業務仍在大拍賣, 而最新被出售的業務是PC。

6月5日, 東芝發佈聲明稱, 已決定將旗下主營個人電腦(PC)業務的東芝客戶解決方案部門(TCS)80.1%的股份出售給夏普公司。 東芝預計, 該交易將於10月1日完成。

釘科技注意到, 從交易的價格看, 也證明東芝的確是在甩賣PC業務。 據路透社報導, 此次交易的價格為40億日元(約合3647萬美元), 堪稱白菜價。

那麼, 接盤東芝PC的夏普, 能在PC市場有所作為嗎?釘科技分析認為, 很難。

其一, 從市場趨勢看, PC市場處於持續萎縮下滑的狀態。

從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資料來看, 2017年, 全球PC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2.8%。 Gartner和IDC最新公佈的2018年Q1全球PC出貨量預測報告資料顯示, 全球PC市場出貨量依然沒有扭轉, 呈現繼續下滑的態勢, 而這已經是從2012年開始的連續第14個季度下滑。

進入一個持續萎縮的市場, 夏普PC業務難言樂觀。

其二, 從市場競爭看, PC頭部品牌佔據絕大部分份額, 留給others的機會不多。

Gartner資料顯示, 2017年, 全球PC出貨量排名前六的品牌分別是惠普、聯想、戴爾、蘋果、華碩、宏碁, 合計份額達到了77.7%, others的份額僅有22.3%。 而在2016年, others的份額還有23.9%。

實際上, 從top 5品牌來看, 其市占率近6來也一直在提高, 而剩餘品牌合計市場份額一路下跌。 從Gartner數據看, 從2001年至2017年, others的份額從58.1%降至了28.8%。

在一個下滑的市場, 市場份額還在向頭部品牌集中,

對於後來者夏普而言, 切分市場蛋糕的難度極大。

其三, 從收購標的來看, 東芝PC業務並不是一個優良資產。

從財務表現看, 過去5年, 東芝PC業務部門連續虧損。 在截至2018年3月的2017財年中, 東芝PC業務部門銷售額為1466.8億日元, 較2016財年的1650.6億日元下降11.1%, 淨虧損達82.1億日元。

從市場份額看, 無論是IDC還是Gartner, 在市場統計中都將東芝納入others的範疇, 其對全球PC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既然整個PC市場和東芝PC業務都面臨很大挑戰, 那麼夏普為何還要接盤呢?在釘科技看來, 有如下原因:

一是付出的成本很低。 從收購價格來看, 不到4000萬美元就拿下東芝PC業務, 對於財大氣粗的夏普(富士康)來說, 即便不成功也談不上有什麼重大損失。 而東芝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品牌價值的,

其PC業務也曾有過一定的市場影響力。

二是富士康佈局to C業務的需要。 從收購夏普開始, 代工之王富士康就在積極轉型, 目標就是從低利潤、低價值的代工、製造向有著更高利潤與價值的品牌高地進軍。 推出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的電視、手機、PC產品, 而不是躲在國際大品牌的身後做個代工廠, 這是富士康的既定戰略。

其實, 對於富士康而言, 最想買的並不是東芝的PC業務, 而是晶片業務。 去年, 就屢屢傳出富士康要砸重金去購買東芝半導體業務, 而出資額傳高達2萬億日元(約合182億美元), 在當時5個潛在買家中出資最高。

但事與願違, 東芝方面因為種種原因, 最後並沒有選擇富士康。 日前, 東芝方面表示, 他們已經完成了向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牽頭的財團出售晶片業務的交易,

最終交易價格為180億美元。 而在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的計畫被拒絕後, 富士康下定決心要進軍晶片製造, 並已建立起一個半導體業務部門。

富士康也很清楚, 買過來的消費電子業務, 如果無法掌握相關的核心技術, 僅依靠富士康的代工製造能力, 也很難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無論怎樣, 夏普收購東芝PC業務, 代價極低, 且契合富士康的整體發展戰略, 未來究竟能有怎樣的發展, 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釘科技原創, 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侵權必究。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