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音调是人类表达情绪的特有方式,人体脑部存在控制音调的独立区域

“大嗓門”是人們對說話聲音很大的人的形容詞, 由這個稱呼也可以看出嗓子是調控人體所發出聲音大小的重要器官。 嗓子就是喉, 是下呼吸道的門戶, 由軟骨構成的支架與聲帶、室帶組成。 當一個人想要發出聲音時, 氣流自肺部呼出沖擊聲帶, 再經過喉腔、咽腔、鼻腔和胸腔的共鳴作用, 加上唇齒的協調運動配合而發出聲音。

因為喉嚨在人體發音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人們普遍認為聲音和音調是由喉嚨的解剖學構造決定的。 但是, 近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結果卻并非如此。

該項研究讓人類志愿者通過改變某個單詞的音調的方式, 來表達同一句話的不同的表述情緒和語義。 實驗結果顯示, 志愿者在說出強調的那個單詞時, 位于大腦額葉中控制手和嘴的區域之間的“背側喉運動皮層”活躍度增加, 這表示音調大小與該區域存在聯系。

根據上述研究, 可以發現神經活動對喉部肌肉控制的進化可能在語言行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一個人想要改變音調時, 需要在氣體通過喉嚨時, 收縮喉部肌肉使聲帶振動速度加快, 進而發出想要表達的音調大小。 而在這個過程中, 控制喉嚨肌肉調節音調的器官是人類的大腦。

科學家通過進一步研究證實, 在人類大腦額葉中有一個獨立的區域來控制喉嚨,

因此人類聲音和音調才得以按照人類想要表達的大小發出。 據悉, 人類是唯一一個能夠通過有意識地控制音調, 來表達相應情緒和意義的靈長類動物。

未來, 科學家們還將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 將人腦控制音調的過程反向應用, 進而通過神經活動提前猜出人們將要表達語句中的重點詞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