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未来的路灯将是发光植物,科学家:生物发光用于夜间照明更加环保

在我國臺灣地區, 有一種在雨后會發出綠色熒光的菌類-——熒光蕈, 也被稱為“螞蟻路燈”。 無獨有偶, 在非洲某些區域也生長著一種可在夜間發光的樹——非洲照明樹, 該樹也被稱之為“照明樹”或“魔樹”。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在大自然中諸如此類的可發光的植物還有很多, 科學家們對這類植物的發光機制十分感興趣, 并且希望從中可以找出導致植物自體發光的基因, 將其應用于培育觀賞性植物和照明設施。

在2017年5月, 我國云南地區的科學家團隊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研發出一種可在夜間發光的植物, 這也是我國首次成功培育出夜光植物。

研究人員將某種海洋發光微生物的基因植入本氏煙草植物細胞中, 再將該細胞進行植物組織培養和篩選, 待其長成后便可獲得神奇的可在夜間持續自主發光的植物。 在夜間或光照不足的條件下, 該植物的照明程度與星光類似, 但是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 該植物的外觀與普通植物無異。

同年稍晚時候,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植物納米電子學”團隊的科學家也培育出可持續發光幾小時的植物, 其光線由植物本身的能量代謝驅動。

這類人工培育出的發光植物, 都有一個明顯的缺憾, 就是光照不足, 能照亮的范圍十分有限。 因此, 科學家下一步的相關研究方向便是提高發光植物的照明亮度。

在改善發光植物照明亮度后, 科學家計劃將這種生物技術應用于培育觀賞性植物和照明設施, 如臺燈、路燈等, 以減少電力照明所造成的能源和設備消耗。 畢竟, 發光植物相較于電力照明設施資源消耗少、節能減排, 并且這種“路燈”本身就是一種植物, 根本不存在廢棄路燈設施處理的問題, 十分環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