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創業者如何抵擋“被同齡人拋棄”的永恆焦慮?

騰訊創業

創投圈大小事盡在掌握

關注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他們選擇拋棄過往的光環, 開拓一個新的疆域——這種選擇決絕而富有顛覆性, 無疑是勇敢者的“縱身一躍”。

文 /經緯創投

來源 /經緯創投(ID:matrixpartnerschina)

2008年, 剛滿30歲的傅盛離職, 張穎看到這個消息, 要來電話打了過去, 倆人下午就碰了頭。

張穎建議傅盛去虎跳峽散散心, 並邀請他到經緯做EIR(入駐企業家)作為創業前的過渡。

也是這一年, 已無生存之憂, 與運營商合作一個項目即有數千萬的收入的UC, 舍掉了現金流巨大的B端業務, 全面發力C端用戶市場。

何小鵬說, “那個時候在現實的誘惑,

以及曾經的歷史投入下, 你想放棄這個事情, 真的舍, 就是巨大的舍。 ”

李想則將這一年定義為“創業18年至今最為糾結的階段”——彼時的汽車之家風頭正勁, 但被拖欠的廣告費讓他們陷入窘境, “大家都說李想是什麼80後億萬富翁, 其實狗屁都不是。 ”

剛剛加入京東僅僅一年, 擔任財務負責人的陳生強, 正在幫助劉強東進行京東歷史上最艱難的一次融資。

而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 他們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界勒石以記的代表者。

10年後, 陳生強成為了京東金融的CEO, 傅盛帶領著獵豹all in AI, 何小鵬和李想分別成立了小鵬汽車與車和家。

這四個“完整經歷中國從PC躍遷至移動互聯網”之人, 如今正在各自做一件與過去10年截然不同的事情:他們選擇拋棄過往的光環,

開拓一個新的疆域——這種選擇決絕而富有顛覆性, 無疑是勇敢者的“縱身一躍”。

在經緯CHUANG大會, 他們和得到App總編輯李翔, 以及經緯中國合夥人萬浩基分享了對自我顛覆和焦慮的看法, 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以下, Enjoy:

1

“創業者的固執與變通”

得到李翔:咱們迅速進入到乾貨環節, 也就是進階和焦慮, 我們先聊進階再談焦慮。 之前張穎的分享裡面有一點, 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說創業者身上有一個特質, 就是既固執, 又靈活變通。

很多比較成功的企業家、創業者, 他身上難免會有固執的成分, 自我會比較大, 但是又需要不斷地去突破固有的認知觀念, 因為這樣才可以進步。

我想請五位分享一下, 你們在這種既固執又要靈活變通的方面,

有什麼好的方法嗎?去突破自我認知的極限, 讓自己不斷進階。

京東金融陳生強:我先講一個例子, 可能比較容易理解一點。

實際上我最早是京東的CFO, 後來做了金融, 這是完全不同的行業。

所以一開始, 我在幹這件事情的時候, 首先告訴自己的就是忘掉自己以前作為財務的一些思考方式跟思考邏輯, 同時忘掉自己做電商的那些思考, 然後專注到金融行業本質。

它到底是什麼?

以金融行業本質作為一個核心的思考主軸, 然後再把原有的很多看法、判斷, 加入到這個本質上面去。

這樣, 你才不是按照原有的一個老的思考模式, 而是去思考一個新的東西, 完全在新的東西基礎之上去加上自己的一些東西。

總結來說:

第一:先忘掉你自己, 忘掉你以往的角色, 忘掉你以往的所謂成功經驗。

第二:遵照這個事情的本質, 去看這裡邊到底有哪些東西, 是我們所沒有思考到的, 沒有想到的;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 把原有的經驗加進去, 看到底對這個行業的本身, 能帶來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跟幫助。

第三:永遠保持好奇心。

需要去看所有新出現的東西, 不管這個跟你現在的業務有關還是無關, 就每年需要攝入大量的新的東西。

獵豹移動傅盛:我昨晚才從美國飛回來, 一落地就直接趕過來了。 經緯十周年的會很重要。

創業者的固執, 是對卓越的追求。

在經緯的活動之前, 我參加了一個會, 那個會讓我大開眼界, 我看到了比爾蓋茨、貝索斯和貝菲特,

聽他們的分享。

100個人的會, 我看見一個坐在第三排的老頭, 跟我們這些毛頭小夥子開了一天的會。 我想這是誰啊, 難道真的是巴菲特嗎?後來確認真的是。

張穎剛剛講的這10年, 他們說的“贏”, 對卓越的追求, 對不斷自我超越的追求, 可能就是一種固執。

這種固執可能是不能放棄的, 一旦放棄去尋找平衡、隨遇而安, 可能就失去了自己最本質的一個特質。

變通同樣,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如果你不能夠開放地看待這個時代, 用更大的格局去思考一些東西時, 你會對很多變化無法理解, 並在未來的道路上迷失。

我記得比爾蓋茨在會上講, 這幾年科技的變化讓他非常激動。 儘管戰亂、貿易戰等會讓很多人焦慮。

但是在他看來,這個時代一直是最好的時代,過去幾千年的穩定度都達不到今天的水準。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時代下,要用變化、開放的心態擁抱世界的變化,去跟隨新技術,是我們應該實現的變通。

小鵬汽車何小鵬:我覺得在不同的階段,跟不同的方向,固執或者偏執,變通或者靈活,是要平衡的。

比如說在互聯網某些階段,我認為可以固執一點。為什麼?

因為單點突破就夠了。

但是在硬體的創業,某些角度我認為要夠系統,不是一兩點能夠強就行了,它需要很多點能夠達到一個平衡才行。

如果從這兩個方向來看,我覺得是有三個進階的層面:

第一:大家對於新事物要保持熱情,喜歡玩新的事情,喜歡去嘗試新的事情。

第二:一定要跟跨行業、高段位的人去交流。

他們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做得很棒的人,所以他們給你的建議跟思考可以打開不同的窗。

第三:每個企業每一年要有一些自我顛覆的過程。

比如說阿裡巴巴每一年會有一個戰略的研討會,它會說什麼是能夠推翻我、什麼是顛覆我的過程。

如果你不通過這樣的一些方式讓我們企業自己去想這個事情,那你平常到細節裡面,老是覺得我做得很棒,我進步很快,我比競爭對手還要強……你就會自大自滿,所以變成了固執,所以我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事情。

車和家李想:首先最重要的在心裡堅持的就是方向,方向怎麼來堅持呢?

就是站在一個更遠的時間軸上來問自己的內心,我們想要的是什麼?

不停地問、不停地問,一直問到自己找到答案,然後把這個方向堅持下去。

在整個行進的過程當中,我們能接受變化和問題。

每當有變化、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我都告訴團隊說太好了,總算來了。為什麼?

因為我們堅持的這些東西,堅持的這些原則,要通過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迎接各種各樣的變化,才會產生結果。

這是一個不斷迴圈的過程,最終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就是看我所帶領的組織能夠成長到什麼程度。

當我們關注的是成長的時候,其他的東西都變得沒那麼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因為痛而改變,會因為堅持而受益。

經緯萬浩基:其實剛才聽了幾位的分享。我覺得固執這件事情,不是一件壞事,同時它跟學習變通是沒有衝突的,這是我對一件事情的觀點。

每一個CEO,他們有可能在執行層面上會堅持很多東西;

同時,他們每一個人都虛心學習,向旁邊的人吸收他們的能力,突破未知,然後做到極致。

我覺得這兩個事情,是我覺得在成功的CEO裡面很關鍵的特徵。

2

關於自我進化的實用方法論

得到李翔:剛剛Harry(萬浩基)也提到了學習,學習確實對進階是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

我想請五位分享一下,創業包括投資,它是一個不斷面對新事物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

你不斷地要去面對新東西,怎麼去學習它,有沒有一些聽完之後切實可用的,馬上就可以上手的,學習的方法可以分享一下?

京東金融陳生強:我一般情況下,會先找這個行業裡面最好的,最具有深度思考的人去聊,聊這個行業本質的東西,以及聊他們對個行業的看法。

這個是一方面,另外一個學習可能是我會去看所有這個行業裡的新東西。

核心實際上就兩點:第一、原有的東西;第二、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的東西。

獵豹移動傅盛:《得到》就很好啊。

我學習上比較有自己的特點:我讀完一本書以後,會把很多東西在腦海裡反復推演。

我看到每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去思考我從書中得到的原則,和這件事情的關聯度。

我覺得反復推演是一個很關鍵的學習過程,只是知識的簡單輸入是不夠的,需要不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博弈。

把這個東西學以致用,就是刻意練習,非常關鍵。

小鵬汽車何小鵬:我覺得學習有兩個層面:

第一,足夠的勤勞,當你在這件事情上花了1萬個小時,你就是專家。

第二,要追求效率,我覺得效率簡單來說有三個層面:

1.構建學習跟實踐的平臺,如果你不去做這些事情,你想學好,是很難的;

2.跟高段位的選手能夠去交流,他們跟你聊30分鐘的價值,有時候比你自己學幾天還要多;

3.自己有一個歸納大圖的能力:就是不同的高段位的人,他們跟你講的知識,你能不能去畫成一個你心中的大圖。

因為有很多的業務,或者說很多的管理工作,從大圖來看基礎是一樣的。所以,歸納得越好,將來你會發現,融會貫通的可能性會更高。

車和家李想:我看待學習的時候,會看到三個維度:

1.知識

知識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和認知——我們走更多的路,學更多的技巧,然後有更多的經歷。

這一點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我更在意的是我和團隊在另外兩個維度上的學習和成長。

2.智慧

智慧決定了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探索、認知和瞭解。它決定了我們每次面對重要的問題,在重大的判斷上怎麼來做。

好的情況是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從而知道在做判斷、在做選擇的時候,我們可以放棄什麼,可以妥協什麼,從而拿到我們自己最想要的。

但這個世界其實挺糟糕的,我認為90%以上的人,在智慧方面幾乎為零。

每當遇到重大的選擇,以及需要做出重大的判斷的時候,他盯的都是自己失去了什麼,以及別人得到了什麼。

所以,各種各樣糟糕的選擇、重複的錯誤反復產生。這是我對自己和團隊很在意的一個學習和訓練的過程。

每當發生這樣的問題,我都會帶著他們來總結,怎麼讓他們變的更好。

3.信任。

信任是我們對自己身邊的人的探索和認知,就是怎麼去瞭解他們。

這裡最需要的是訓練自己的耐心,耐心地去聽、去瞭解對方的需求,從而形成決定。

信任決定了我們到底能夠調用多少的人,跟我們一起全力以赴地去工作。

這是三個維度,我們無論是遇到未知的事情,判斷上的焦慮和困難,還是遇到了協作上的問題,其實都在幫助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這是我自己以及我整個的團隊,所注重的三個方面的學習和訓練。

經緯萬浩基:在學習這個層面上,我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我們的工作非常好,每天都要跟很多不同行業的人聊天。

我會去尋找行業最好的人聊天,並把精華的部分去收集處理。

這樣對我來講就是不停地加分,把這些資訊不停地疊加進去腦袋裡面,把我累積的東西加入,這是對我個人來講最有效的方法。

另外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事情,就是必須要去嘗試。

尤其是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科技類行業裡面,我們要嘗試所有的業務、所有的產品、所有的東西,如果你不試,你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樣去瞭解跟理解,問題都不懂怎麼去問。

所以你要去花時間來去嘗試產品,對於我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非常有用的方法。

3

那些容易被高估和低估的…

得到李翔:謝謝,這輪回答非常有啟發。

下一個問題,大家在做公司、做投資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非常非常多的挑戰、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想見的。

但是我個人的經驗是在這裡面大家經常會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我們經常會高估或者是低估某個問題或某個挑戰,這個反而會造成一個非常大的坑。

我想請大家分享一下你們自己的經驗裡面,就是你們自己走過的路裡面,分享一個你們高估的問題,分享一個低估的問題。

從生強開始,各種問題都可以,比如團隊、人、錢……

京東金融陳生強:我覺得這個可能跟我職業背景有關,因為我是財務出身的,所以我基本上會相對審慎地去看事情。

得到李翔:從來也不高估、也不低估是嗎?

京東金融陳生強:對,我不怎麼會太過高估,也不怎麼會太過低估。

但是我的習慣可能是我會永遠去看到底哪些東西自己可能沒想明白——現在的,以及未來三到五年的,這個可能是需要一直去思考的一個事情。

獵豹移動傅盛:高估?高估了自己吧,這倆詞不管怎麼講,都不容易是一個正面的詞彙。

例子還是蠻多的,比如說當年Musical.ly融不到錢的時候,我們投給它500萬人民幣,賣給頭條的時候,賣了大概接近10億美金的估值,我們也拿回近2億美金。

後來想想這件事情,其實是低估了當時整個內容領域的創新。

我們很早就開始注意短視頻,還有頭條模式,但事實上我們沒有下定決心去做。我們總覺得我們做工具出身,內容離我們太遠了。

反過來想,這件事是在以自我為出發,你認為在做一件你擅長的事情,然後另一件事情你不會做。

但事實上你已經有很好的牌了,完全有機會可以做。

我們有好幾次機會都是可以去收購(一些公司的),後來董事會在討論的時候也沒有去完成,就是在它剛發展起來的時候。

包括後來看到頭條的崛起,我們很早就開始關注個性化資訊流這件事,這件事讓我意識到機會的重要性是多麼大。

你不應該因為自我的一些固有的認知去放棄一些外部的機會,這是第一個。

關於高估的例子,比如AI,我多少還是有點高估了AI能夠起到的作用,我跳身做機器人之後,發現它是個巨大的系統工程。

我看了很多技術演進的路徑,一個技術真正形成產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這其中機會巨大。

我們已經掌握了全自研的機器人技術鏈條,積極推動AI技術的軟硬一體化落地,未來會將能力一步步開放,推出更多AI硬體產品,目前已經有了階段性的成果。

今年3月21日,我們發佈了自主研發的獵戶機器人平臺Orion OS ,並推出五款全系列的機器人產品。

機器人是一個完全全新的領域。我高估了一個新技術可能帶來的革命性結果,即拿成熟產業來高估一個新興產業可能帶來的可能性。這就是兩個非常深刻的例子。

得到李翔:小鵬總,有沒有低估汽車?

小鵬汽車何小鵬:我覺得因為這個創業路上太多高估跟低估了,很難做出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我講兩個方面吧:

第一個是低估。

我記得我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我每到了一個階段,比如說假設50人的公司規模是一個階段,100人,500人,1000人,3000人,5000人,10000人都是節點——那我們這些階段都經歷過了。

每一個階段我都覺得我應該重視能力、資源跟文化體系,但是每一個階段的下一個階段我都覺得我上一個階段應該更加重視。

所以我現在在重新創業領域裡面,我一直覺得我要把管理做好,那麼HR、HRBP這個體系是太重要的事情,而且應該是從100人的時候就開始做。

絕大部分企業最後做不成可能是管理的問題,整個的文化體系、能力資源體系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高估的方面,高估的很多。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我們核心的對手。

事實上我覺得大家都是聰明人,你看到的他也看得到,他不能做可能是有包袱問題、可能是有體制問題、可能是有基因問題,但是並不代表他做不了。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判斷對手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高估。

這個在我們之前打仗過程中間實際上是有多次的。可能最後我們成功了,是對手不小心犯錯了,而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判斷正確。

所以在這條線上,我覺得打仗的過程中間,大家不一定要理性評估自己和對手,因為專業能力強的人容易高估自己。

得到李翔:李想。

車和家李想:這是我第三次創業了,之前還有過兩次。

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最容易高估的一個事情,在後面其實避免了。

我們高估的是什麼呢?當時做的是互聯網或者科技行業,最容易高估的是跟傳統企業不一樣,傳統企業其實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是資源,但作為一個科技企業,很多時候資源是被嚴重高估了。

我第一次創業的時候用大量時間去找外面的合作,找各種各樣的資源,後來發現我身邊科技行業的朋友,幾乎沒有一個是因為掌握了一些資源而成功的。

所以坦白講,我們第一次創業並不成功,因為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其實並沒有那麼大價值的資源方面,但是最該做的卻沒把它做好。

到了第二次創業,其實跟小鵬說的一樣,我們低估的是什麼呢?

我們一直都說人重要、人重要……也相信這件事,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現,我們對人的重要性還是低估了。

到第三次創業的時候,我就跟團隊講得很清楚,這個公司的HR必須我來管,這個公司的組織發展必須我來管,這個公司的IT系統必須我來管。

因為我認為IT系統和組織發展、HR三個融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組織。

這三件事情必須我自己百分之百來負責,甚至我可以放棄管所有的業務,只做這三件事情。

得到李翔:好,Harry。

經緯萬浩基:低估的例子可能非常多,我先說一說高估。

我覺得我們在做投資人的話,其實很多時候是從比較宏觀的視角來去看這個世界。我們試圖去萬里挑一,捕捉未來的趨勢。

做早期投資很多時候,我會不停反問自己會不會高估了自己的判斷力。

做投資,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已經看得足夠多了,高估自己的判斷是特別需要警惕的事情。這樣的錯過可能錯過了整個行業,一個時機就錯失掉了。

至於低估,從投資人來講,我會更加專注人。

我們合夥人最近也經常去反思,我們很多時候是否低估了一個人的成長。有很多成功的創業者,他可能站出來的時候,沒有像我們今天這個Panel裡的嘉賓這麼亮眼的履歷,所以我們可能會錯過他。

我們也需要關注時間過去,一個人的持續成長空間。

4

如何面對創業中永恆的焦慮

得到李翔:好,下面跑步進入焦慮環節,我就不請大家談自己焦慮的事情了。

只請大家談你們作為老司機,告訴台下的創業者,有哪些事是不用焦慮的,它一定會解決的,這是第一。

第二,給一個馬上可以用的、緩解焦慮的方法,比如說跑步就是。我們從生強總開始。

京東金融陳生強:我有兩個階段實際上特別焦慮,第一個就是剛才片子裡面講的2008年融資沒融到;

第二個階段是2015年公司發展特別好的時候我特別焦慮,剛才本來說不用講例子,為什麼講這個例子?

核心的原因就是在整個公司增長是幾倍增長的時候,反而是我這幾年最焦慮的一個時間點,是因為我沒有想明白未來三到五年不變的是什麼。

然後我天天在那兒看變的東西,所以沒找到不變的東西。

一旦沒找著不變的東西,特別是未來三到五年不變的東西,實際上內心是不可能安靜的。

所以說我的做法實際上更多去找未來三到五年到底什麼不會變,然後拿不會變的東西去應對不斷在變的東西。

獵豹移動傅盛:我現在教育自己,減少沒必要的焦慮。

你要仔細想想焦慮對這件事情有沒有幫助;沒有幫助,可能會陷入到情緒當中。

真的沒必要焦慮的事情,比如,別人掙多少錢你不用焦慮。

我記得有一篇文章刷屏說《創始人套現 15 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我覺得這種文章很誤導人。

這個社會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太用身價和金錢的數量來衡量一個人。

你要知道只要每天和自己不斷地對話、學習,你就在成長。

你不一定非得像別人掙那麼多錢,你才能證明自己多成 功,這種焦慮是沒什麼意義的。

我覺得運動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讀書也是有用的。我都轉成聽書了,聽書和跑步是一起的。

有的時候我不跑步了,我就會發現最大的焦慮是我好久沒讀新書了,不跑步就沒時間聽。

小鵬汽車何小鵬:我覺得不管你做什麼,不管你是輕鬆還是很繁忙,都會有不同的焦慮。

在我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解決焦慮有一個很小的方法,我在桌頭放了一張紙條貼在上面。

當我很生氣、很焦慮的時候,我明天再來想一想會不會同樣生氣或者焦慮,百分之九十幾的情況下已經不會了。

當我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我覺得解決一些重要焦慮的方法是,我會打一個電話問一下我比較相信的、經歷過這個焦慮的人,他會給我一些建議。

曾經我們出現過嚴重的事情,當時我非常地焦慮,但是我打電話給其他的朋友,他們可能說他們一年經歷三次,然後怎麼去解決?

那我就聽完之後很鎮定,我去問不同的人解決焦慮的方案。這個時候你的內心被磨煉得強大,且你聽到了各種各樣解決焦慮方法論的時候,那時候你的內心會很強大。

所以我覺得在不同的小、中、大階段,你會有解決不一樣焦慮的方法論。

車和家李想:遇到一件事,只要我們盯的是問題和損失,就會非常焦慮。

同樣的一個現象,如果我們盯的是人,關注的是成長,就不焦慮了。

所以我就特別奇怪,我們內部發生一點小事,外面的人比我們焦慮一百倍。而我們內部大家覺得這個收穫很好,我們都成長了,獲得了巨大的價值。

經緯萬浩基:其實我覺得焦慮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帶給自己的,無形的一些壓力。

我個人的解決方法,不管你是運動還是看電影,任何方式都可以,離開這個框框,讓你完全抽離出你的這個狀態。

再回來的時候,很有可能兩件事情發生。

第一件事情就是因為你out of the box,突然間想到了這件事情的解決方法。

第二個更加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你根本覺得這件事情不重要,只是你自己給自己壓力。

所以回望這種情況的話,你就不覺得這件事情有這麼大的意義,也沒有必要來去為它焦慮了。

得到李翔: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們這個環節到此結束,祝願臺上5位繼續顛覆、繼續進階,不要那麼焦慮,謝謝大家!

你認為有哪些事是不用焦慮的呢,面對焦慮又該如何解決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哦。

彩蛋:

企鵝數錢小程式已上線!

用最洋氣的姿勢掃遍國內外融資動態

但是在他看來,這個時代一直是最好的時代,過去幾千年的穩定度都達不到今天的水準。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時代下,要用變化、開放的心態擁抱世界的變化,去跟隨新技術,是我們應該實現的變通。

小鵬汽車何小鵬:我覺得在不同的階段,跟不同的方向,固執或者偏執,變通或者靈活,是要平衡的。

比如說在互聯網某些階段,我認為可以固執一點。為什麼?

因為單點突破就夠了。

但是在硬體的創業,某些角度我認為要夠系統,不是一兩點能夠強就行了,它需要很多點能夠達到一個平衡才行。

如果從這兩個方向來看,我覺得是有三個進階的層面:

第一:大家對於新事物要保持熱情,喜歡玩新的事情,喜歡去嘗試新的事情。

第二:一定要跟跨行業、高段位的人去交流。

他們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做得很棒的人,所以他們給你的建議跟思考可以打開不同的窗。

第三:每個企業每一年要有一些自我顛覆的過程。

比如說阿裡巴巴每一年會有一個戰略的研討會,它會說什麼是能夠推翻我、什麼是顛覆我的過程。

如果你不通過這樣的一些方式讓我們企業自己去想這個事情,那你平常到細節裡面,老是覺得我做得很棒,我進步很快,我比競爭對手還要強……你就會自大自滿,所以變成了固執,所以我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事情。

車和家李想:首先最重要的在心裡堅持的就是方向,方向怎麼來堅持呢?

就是站在一個更遠的時間軸上來問自己的內心,我們想要的是什麼?

不停地問、不停地問,一直問到自己找到答案,然後把這個方向堅持下去。

在整個行進的過程當中,我們能接受變化和問題。

每當有變化、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我都告訴團隊說太好了,總算來了。為什麼?

因為我們堅持的這些東西,堅持的這些原則,要通過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迎接各種各樣的變化,才會產生結果。

這是一個不斷迴圈的過程,最終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就是看我所帶領的組織能夠成長到什麼程度。

當我們關注的是成長的時候,其他的東西都變得沒那麼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因為痛而改變,會因為堅持而受益。

經緯萬浩基:其實剛才聽了幾位的分享。我覺得固執這件事情,不是一件壞事,同時它跟學習變通是沒有衝突的,這是我對一件事情的觀點。

每一個CEO,他們有可能在執行層面上會堅持很多東西;

同時,他們每一個人都虛心學習,向旁邊的人吸收他們的能力,突破未知,然後做到極致。

我覺得這兩個事情,是我覺得在成功的CEO裡面很關鍵的特徵。

2

關於自我進化的實用方法論

得到李翔:剛剛Harry(萬浩基)也提到了學習,學習確實對進階是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

我想請五位分享一下,創業包括投資,它是一個不斷面對新事物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

你不斷地要去面對新東西,怎麼去學習它,有沒有一些聽完之後切實可用的,馬上就可以上手的,學習的方法可以分享一下?

京東金融陳生強:我一般情況下,會先找這個行業裡面最好的,最具有深度思考的人去聊,聊這個行業本質的東西,以及聊他們對個行業的看法。

這個是一方面,另外一個學習可能是我會去看所有這個行業裡的新東西。

核心實際上就兩點:第一、原有的東西;第二、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的東西。

獵豹移動傅盛:《得到》就很好啊。

我學習上比較有自己的特點:我讀完一本書以後,會把很多東西在腦海裡反復推演。

我看到每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去思考我從書中得到的原則,和這件事情的關聯度。

我覺得反復推演是一個很關鍵的學習過程,只是知識的簡單輸入是不夠的,需要不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博弈。

把這個東西學以致用,就是刻意練習,非常關鍵。

小鵬汽車何小鵬:我覺得學習有兩個層面:

第一,足夠的勤勞,當你在這件事情上花了1萬個小時,你就是專家。

第二,要追求效率,我覺得效率簡單來說有三個層面:

1.構建學習跟實踐的平臺,如果你不去做這些事情,你想學好,是很難的;

2.跟高段位的選手能夠去交流,他們跟你聊30分鐘的價值,有時候比你自己學幾天還要多;

3.自己有一個歸納大圖的能力:就是不同的高段位的人,他們跟你講的知識,你能不能去畫成一個你心中的大圖。

因為有很多的業務,或者說很多的管理工作,從大圖來看基礎是一樣的。所以,歸納得越好,將來你會發現,融會貫通的可能性會更高。

車和家李想:我看待學習的時候,會看到三個維度:

1.知識

知識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和認知——我們走更多的路,學更多的技巧,然後有更多的經歷。

這一點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我更在意的是我和團隊在另外兩個維度上的學習和成長。

2.智慧

智慧決定了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探索、認知和瞭解。它決定了我們每次面對重要的問題,在重大的判斷上怎麼來做。

好的情況是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從而知道在做判斷、在做選擇的時候,我們可以放棄什麼,可以妥協什麼,從而拿到我們自己最想要的。

但這個世界其實挺糟糕的,我認為90%以上的人,在智慧方面幾乎為零。

每當遇到重大的選擇,以及需要做出重大的判斷的時候,他盯的都是自己失去了什麼,以及別人得到了什麼。

所以,各種各樣糟糕的選擇、重複的錯誤反復產生。這是我對自己和團隊很在意的一個學習和訓練的過程。

每當發生這樣的問題,我都會帶著他們來總結,怎麼讓他們變的更好。

3.信任。

信任是我們對自己身邊的人的探索和認知,就是怎麼去瞭解他們。

這裡最需要的是訓練自己的耐心,耐心地去聽、去瞭解對方的需求,從而形成決定。

信任決定了我們到底能夠調用多少的人,跟我們一起全力以赴地去工作。

這是三個維度,我們無論是遇到未知的事情,判斷上的焦慮和困難,還是遇到了協作上的問題,其實都在幫助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這是我自己以及我整個的團隊,所注重的三個方面的學習和訓練。

經緯萬浩基:在學習這個層面上,我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我們的工作非常好,每天都要跟很多不同行業的人聊天。

我會去尋找行業最好的人聊天,並把精華的部分去收集處理。

這樣對我來講就是不停地加分,把這些資訊不停地疊加進去腦袋裡面,把我累積的東西加入,這是對我個人來講最有效的方法。

另外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事情,就是必須要去嘗試。

尤其是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科技類行業裡面,我們要嘗試所有的業務、所有的產品、所有的東西,如果你不試,你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樣去瞭解跟理解,問題都不懂怎麼去問。

所以你要去花時間來去嘗試產品,對於我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非常有用的方法。

3

那些容易被高估和低估的…

得到李翔:謝謝,這輪回答非常有啟發。

下一個問題,大家在做公司、做投資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非常非常多的挑戰、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想見的。

但是我個人的經驗是在這裡面大家經常會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我們經常會高估或者是低估某個問題或某個挑戰,這個反而會造成一個非常大的坑。

我想請大家分享一下你們自己的經驗裡面,就是你們自己走過的路裡面,分享一個你們高估的問題,分享一個低估的問題。

從生強開始,各種問題都可以,比如團隊、人、錢……

京東金融陳生強:我覺得這個可能跟我職業背景有關,因為我是財務出身的,所以我基本上會相對審慎地去看事情。

得到李翔:從來也不高估、也不低估是嗎?

京東金融陳生強:對,我不怎麼會太過高估,也不怎麼會太過低估。

但是我的習慣可能是我會永遠去看到底哪些東西自己可能沒想明白——現在的,以及未來三到五年的,這個可能是需要一直去思考的一個事情。

獵豹移動傅盛:高估?高估了自己吧,這倆詞不管怎麼講,都不容易是一個正面的詞彙。

例子還是蠻多的,比如說當年Musical.ly融不到錢的時候,我們投給它500萬人民幣,賣給頭條的時候,賣了大概接近10億美金的估值,我們也拿回近2億美金。

後來想想這件事情,其實是低估了當時整個內容領域的創新。

我們很早就開始注意短視頻,還有頭條模式,但事實上我們沒有下定決心去做。我們總覺得我們做工具出身,內容離我們太遠了。

反過來想,這件事是在以自我為出發,你認為在做一件你擅長的事情,然後另一件事情你不會做。

但事實上你已經有很好的牌了,完全有機會可以做。

我們有好幾次機會都是可以去收購(一些公司的),後來董事會在討論的時候也沒有去完成,就是在它剛發展起來的時候。

包括後來看到頭條的崛起,我們很早就開始關注個性化資訊流這件事,這件事讓我意識到機會的重要性是多麼大。

你不應該因為自我的一些固有的認知去放棄一些外部的機會,這是第一個。

關於高估的例子,比如AI,我多少還是有點高估了AI能夠起到的作用,我跳身做機器人之後,發現它是個巨大的系統工程。

我看了很多技術演進的路徑,一個技術真正形成產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這其中機會巨大。

我們已經掌握了全自研的機器人技術鏈條,積極推動AI技術的軟硬一體化落地,未來會將能力一步步開放,推出更多AI硬體產品,目前已經有了階段性的成果。

今年3月21日,我們發佈了自主研發的獵戶機器人平臺Orion OS ,並推出五款全系列的機器人產品。

機器人是一個完全全新的領域。我高估了一個新技術可能帶來的革命性結果,即拿成熟產業來高估一個新興產業可能帶來的可能性。這就是兩個非常深刻的例子。

得到李翔:小鵬總,有沒有低估汽車?

小鵬汽車何小鵬:我覺得因為這個創業路上太多高估跟低估了,很難做出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我講兩個方面吧:

第一個是低估。

我記得我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我每到了一個階段,比如說假設50人的公司規模是一個階段,100人,500人,1000人,3000人,5000人,10000人都是節點——那我們這些階段都經歷過了。

每一個階段我都覺得我應該重視能力、資源跟文化體系,但是每一個階段的下一個階段我都覺得我上一個階段應該更加重視。

所以我現在在重新創業領域裡面,我一直覺得我要把管理做好,那麼HR、HRBP這個體系是太重要的事情,而且應該是從100人的時候就開始做。

絕大部分企業最後做不成可能是管理的問題,整個的文化體系、能力資源體系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高估的方面,高估的很多。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我們核心的對手。

事實上我覺得大家都是聰明人,你看到的他也看得到,他不能做可能是有包袱問題、可能是有體制問題、可能是有基因問題,但是並不代表他做不了。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判斷對手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高估。

這個在我們之前打仗過程中間實際上是有多次的。可能最後我們成功了,是對手不小心犯錯了,而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判斷正確。

所以在這條線上,我覺得打仗的過程中間,大家不一定要理性評估自己和對手,因為專業能力強的人容易高估自己。

得到李翔:李想。

車和家李想:這是我第三次創業了,之前還有過兩次。

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最容易高估的一個事情,在後面其實避免了。

我們高估的是什麼呢?當時做的是互聯網或者科技行業,最容易高估的是跟傳統企業不一樣,傳統企業其實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是資源,但作為一個科技企業,很多時候資源是被嚴重高估了。

我第一次創業的時候用大量時間去找外面的合作,找各種各樣的資源,後來發現我身邊科技行業的朋友,幾乎沒有一個是因為掌握了一些資源而成功的。

所以坦白講,我們第一次創業並不成功,因為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其實並沒有那麼大價值的資源方面,但是最該做的卻沒把它做好。

到了第二次創業,其實跟小鵬說的一樣,我們低估的是什麼呢?

我們一直都說人重要、人重要……也相信這件事,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現,我們對人的重要性還是低估了。

到第三次創業的時候,我就跟團隊講得很清楚,這個公司的HR必須我來管,這個公司的組織發展必須我來管,這個公司的IT系統必須我來管。

因為我認為IT系統和組織發展、HR三個融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組織。

這三件事情必須我自己百分之百來負責,甚至我可以放棄管所有的業務,只做這三件事情。

得到李翔:好,Harry。

經緯萬浩基:低估的例子可能非常多,我先說一說高估。

我覺得我們在做投資人的話,其實很多時候是從比較宏觀的視角來去看這個世界。我們試圖去萬里挑一,捕捉未來的趨勢。

做早期投資很多時候,我會不停反問自己會不會高估了自己的判斷力。

做投資,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已經看得足夠多了,高估自己的判斷是特別需要警惕的事情。這樣的錯過可能錯過了整個行業,一個時機就錯失掉了。

至於低估,從投資人來講,我會更加專注人。

我們合夥人最近也經常去反思,我們很多時候是否低估了一個人的成長。有很多成功的創業者,他可能站出來的時候,沒有像我們今天這個Panel裡的嘉賓這麼亮眼的履歷,所以我們可能會錯過他。

我們也需要關注時間過去,一個人的持續成長空間。

4

如何面對創業中永恆的焦慮

得到李翔:好,下面跑步進入焦慮環節,我就不請大家談自己焦慮的事情了。

只請大家談你們作為老司機,告訴台下的創業者,有哪些事是不用焦慮的,它一定會解決的,這是第一。

第二,給一個馬上可以用的、緩解焦慮的方法,比如說跑步就是。我們從生強總開始。

京東金融陳生強:我有兩個階段實際上特別焦慮,第一個就是剛才片子裡面講的2008年融資沒融到;

第二個階段是2015年公司發展特別好的時候我特別焦慮,剛才本來說不用講例子,為什麼講這個例子?

核心的原因就是在整個公司增長是幾倍增長的時候,反而是我這幾年最焦慮的一個時間點,是因為我沒有想明白未來三到五年不變的是什麼。

然後我天天在那兒看變的東西,所以沒找到不變的東西。

一旦沒找著不變的東西,特別是未來三到五年不變的東西,實際上內心是不可能安靜的。

所以說我的做法實際上更多去找未來三到五年到底什麼不會變,然後拿不會變的東西去應對不斷在變的東西。

獵豹移動傅盛:我現在教育自己,減少沒必要的焦慮。

你要仔細想想焦慮對這件事情有沒有幫助;沒有幫助,可能會陷入到情緒當中。

真的沒必要焦慮的事情,比如,別人掙多少錢你不用焦慮。

我記得有一篇文章刷屏說《創始人套現 15 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我覺得這種文章很誤導人。

這個社會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太用身價和金錢的數量來衡量一個人。

你要知道只要每天和自己不斷地對話、學習,你就在成長。

你不一定非得像別人掙那麼多錢,你才能證明自己多成 功,這種焦慮是沒什麼意義的。

我覺得運動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讀書也是有用的。我都轉成聽書了,聽書和跑步是一起的。

有的時候我不跑步了,我就會發現最大的焦慮是我好久沒讀新書了,不跑步就沒時間聽。

小鵬汽車何小鵬:我覺得不管你做什麼,不管你是輕鬆還是很繁忙,都會有不同的焦慮。

在我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解決焦慮有一個很小的方法,我在桌頭放了一張紙條貼在上面。

當我很生氣、很焦慮的時候,我明天再來想一想會不會同樣生氣或者焦慮,百分之九十幾的情況下已經不會了。

當我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我覺得解決一些重要焦慮的方法是,我會打一個電話問一下我比較相信的、經歷過這個焦慮的人,他會給我一些建議。

曾經我們出現過嚴重的事情,當時我非常地焦慮,但是我打電話給其他的朋友,他們可能說他們一年經歷三次,然後怎麼去解決?

那我就聽完之後很鎮定,我去問不同的人解決焦慮的方案。這個時候你的內心被磨煉得強大,且你聽到了各種各樣解決焦慮方法論的時候,那時候你的內心會很強大。

所以我覺得在不同的小、中、大階段,你會有解決不一樣焦慮的方法論。

車和家李想:遇到一件事,只要我們盯的是問題和損失,就會非常焦慮。

同樣的一個現象,如果我們盯的是人,關注的是成長,就不焦慮了。

所以我就特別奇怪,我們內部發生一點小事,外面的人比我們焦慮一百倍。而我們內部大家覺得這個收穫很好,我們都成長了,獲得了巨大的價值。

經緯萬浩基:其實我覺得焦慮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帶給自己的,無形的一些壓力。

我個人的解決方法,不管你是運動還是看電影,任何方式都可以,離開這個框框,讓你完全抽離出你的這個狀態。

再回來的時候,很有可能兩件事情發生。

第一件事情就是因為你out of the box,突然間想到了這件事情的解決方法。

第二個更加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你根本覺得這件事情不重要,只是你自己給自己壓力。

所以回望這種情況的話,你就不覺得這件事情有這麼大的意義,也沒有必要來去為它焦慮了。

得到李翔: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們這個環節到此結束,祝願臺上5位繼續顛覆、繼續進階,不要那麼焦慮,謝謝大家!

你認為有哪些事是不用焦慮的呢,面對焦慮又該如何解決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哦。

彩蛋:

企鵝數錢小程式已上線!

用最洋氣的姿勢掃遍國內外融資動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