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魏延、杨仪之死,是咎由自取?此人一语道破玄机,答案令人心寒

近年來, 關于三國名將魏延之死, 一直有很多爭議。 熟讀漢末三國史, 我們都知道, 真實歷史上的他, 與演義中的形象完全不同——他并非降將, 未曾給劉表或韓玄效力, 自然也不是腦后有反骨的小人。 他原本是劉備的私兵, 因為作戰驍勇, 得到了劉備的破格提拔, 甚至取代張飛, 成為了漢中守將。 劉備和五虎將相繼去世之后, 他更是成為了蜀漢軍中, 職位最高的武將。 可是諸葛亮剛剛去世, 他便死在了馬岱手中。 而人們現在爭論的問題, 則是害死魏延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誰。

對于這個問題, 有人認為魏延是咎由自取。

畢竟當時蜀軍還在前線, 隨時可能遭到魏軍的攻擊, 魏延卻因為賭氣, 直接率眾南歸, 差點引發內訌。 雖然他沒有降敵, 也沒打算造反, 但的確算得上叛亂。

有人則認為, 害死魏延的罪魁罪首是楊儀, 《三國志》注引《魏略》提到:“諸葛亮病, 謂延等云:‘我之死后, 但謹自守, 慎勿復來也。 ’令延攝行己事, 密持喪去。 延遂匿之, 行至褒口, 乃發喪。 亮長史楊儀宿與延不和, 見延攝行軍事, 懼為所害, 乃張言延欲舉眾北附, 遂率其眾攻延。 延本無此心, 不戰軍走, 追而殺之。 ”意思是說, 諸葛亮死后, 將兵權交給了魏延, 楊儀為了爭功, 故意散播謠言, 害死了魏延。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 魏延之死, 真正的幕后黑手, 其實是諸葛亮。 他在臨終之后, 交待退兵之事,

故意避開魏延, 卻對楊儀等人說, 要放棄魏延, 根本就是在逼魏延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好趁機將其除掉。 那么這些說法, 到底哪一種更加可信呢?其實, 蜀漢的一個名臣, 早就道出了答案。 這是怎么回事呢?

《襄陽記》記載, 公元225年, 諸葛亮派費祎出使東吳, 席間孫權借著酒意對費祎說, “楊儀和魏延都是小人, 現在有諸葛亮在, 他們還翻不起什么浪花, 等諸葛亮百年之后, 他們一定會成為禍患。 ”費祎聽完之后, 非常驚愕, 不知道該如何做答。 他的副使, 也就是我們要說的主人公, 悄悄地對費祎說, “可以回答, 魏延和楊儀都是有才能的人, 現在要對抗曹操, 需要倚仗他們, 如果現在就防備他們, 就像在風浪中, 把船只砸毀, 得不償失”,

暗示諸葛亮心里有數, 并早有安排。

而他們回國之后, 諸葛亮因為董恢懂說話的藝術, 特意為他升官, 使他從宣信中郎, 升任為了丞相府掾屬, 之后他更是官至巴郡太守。 ——“諸葛亮聞之, 以為知言。 還未滿三日, 辟為丞相府屬, 遷巴郡太守。

而之后諸葛亮對魏延和楊儀的安排, 也恰恰印證了這一點——魏延“性矜高”, 自詡蜀漢軍中第一人, 諸葛亮在安排退兵之時, 卻故意將他擺在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上, 對姜維等人交待說“若延或不從命, 軍便自發”, 試想, 這種情況上, 魏延可能乖乖聽令行事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而與此同時, 他又將兵權交到了, 魏延的死對頭楊儀手中, 這種情況下, 魏延除了降魏, 便只有死路一條。

楊儀的性格也非常惡劣,

他“性狷狹”, 而且善妒, 諸葛亮卻在他立下大功之后, 給他安排了一個閑職。 這種情況下, 楊儀會甘心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以他的性格, 絕對會出言不遜, 生生將自己作死。

分析到此處, 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那就是魏延之死, 大約的確是諸葛亮的手筆, 而且他的死對頭楊儀之死, 同樣與諸葛亮脫不了干系。 雖然諸葛亮此舉, 是為了蜀漢的穩定, 但是這二人中, 魏延為蜀漢守漢中十余年, 而且有勇有謀;楊儀一直是諸葛亮的副手, 替諸葛亮處理軍中的事務, 而且其能力也得到劉備的認可, 諸葛亮卻就這樣將他們除掉了, 實在令人心寒。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志集注》《襄陽記》等書, 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

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