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高考臨近 讓學生學其所愛需多方支持

高考季臨近, 各地教育局和各高校對教育部於3月10日印發的《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作出進一步安排。 其中, 高校在尊重並保障學生的專業選擇權方面做了更多制度性改革。 這些改革, 能夠幫助學生接受到更適合自己的高等教育課程。 而在此基礎之上, 要使學生能更“學其所愛, 用其所學”, 還需要中學教育優化、高校學科建設和學生家長態度的配合。

今年, 北京理工大學保證被學校錄取的考生能被第一志願專業錄取, 天津大學給予考生多次確認志願機會且設置浮動指標, 武漢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促進大類招生……許多高校都出臺了有利學生選擇專業的“新政”,

這些政策的確是那些有明確專業目標的考生的福音。

不過, 在現實之中, 許多考生對於自己喜歡什麼專業、適合從事什麼專業, 乃至某一專業具體學習內容和發展規劃都一無所知。 這種無知的根源是中學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距離。 作為基礎教育, 中學教學中科目數量有限, 如果面對文理分科, 則會進一步削減, 但大學的細分專業數以百計。 高考結束後, 讓考生用高中生的認知水準挑選專業, 往往會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 即便臨時抱佛腳惡補專業介紹, 最終也只是一知半解。

當然, 我們不可能從中學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

但是, 從中學開始瞭解大學專業的簡介卻很有必要, 如果有條件, 還可以提供接觸大學專業學科的實踐機會。 這些銜接性措施能從根本上幫助考生選擇合適的專業。

選專業的困難, 除了學生不知道該選什麼以外, 還有專業選擇和學校選擇優先順序博弈的問題。 每年, “選學校還是選專業”都是困擾考生及其家長的熱門難題。 在報考的時候, 考生及其家長都傾向于看學校的綜合排名, 企業招聘時也會設置一些門檻, 這使得很多考生不得不捨棄綜合排名稍低的大學的優勢專業, 而接受綜合排名稍高大學的專業調劑, 甚至是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只有社會認知進行一定調整之後, 才能更好地實現人才資源在高考之中的合理配置,

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

如今, 許多高校為幫助考生科學選擇專業作出政策調整, 十分值得肯定。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 改革所應觸及的面向遠遠不止於此。 為考生的福祉和人才配置的合理化而進一步展開改革, 很有必要。

文/鄧海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