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滬江伏彩瑞:線上教育的傳教士

大概每個有學習外語經歷的互聯網使用者都曾在同一個網站上流連——滬江。

2001年創辦至今, 滬江已經從一個單純的外語學習平臺, 變成了如今互聯網教育的獨角獸。 從滬江網校到CCtalk網師平臺, 從英語到各個小語種, 從外語到語言、中小幼、職場、興趣等線上學習內容, 滬江正在為每一個學習者打造一個公平、開放的線上教育平臺。 滬江的創始人伏彩瑞也從大學生創業者成長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現在還擁有了投資人的身份。


伏彩瑞與滬江

對於創業, 伏彩瑞說:

“創業是一條沒有光的路, 但在一開始,

一定是有光亮吸引你走到這條路上。 堅持自己的出發點很重要。 ”

對於投資, 伏彩瑞認為:

“企業即人, 人是企業最珍貴的資源, 也是最不穩定的資源。 創業的根本問題就是團隊問題, 而團隊問題也無關乎三點:彼此信任、方向一致、價值相同。 ”

互聯網的忠實信徒

滬江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伏彩瑞在1998年從連雲港考入上海的大學, 在校園裡, 他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和互聯網。 當時, 用網速56k的“貓”撥號上網, 平均下載速度只有3K/秒, 但伏彩瑞很喜歡下載一些新奇的軟體, 試用後上傳到自己製作的以蘋果官網背景圖為頁面的軟體站, 附上自己的使用心得, 收穫了不少用戶和好評。 從那時起, 他萌生了建立自己的網站的想法,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思索,

他意識到一個網站要成功就必須“要有靈魂, 吸引大家回來”, 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人機交互、使用者介面。

伏彩瑞發現當時很多人都有學習英語的需求, 但由於畢業、時空限制等種種原因很難堅持, 畢竟那時人們要想學習某門課程, 還必須走進輔導班、教室、與老師面對面交流……於是, 大學三年級的伏彩瑞決定做一個學習英語的平臺, 供大家分享資料、交流經驗, 讓人們抱著學習的目的來使用網站。 廢寢忘食一個多月後, 滬江誕生了。 到2006年伏彩瑞研究生畢業時, 滬江已經積累了20萬用戶。


2011年, 伏彩瑞在大學宿舍創辦了滬江

“我堅信互聯網的特性能解決學習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伏彩瑞將滬江最初的成功歸功於互聯網的巨大魅力。

滬江從誕生之初就肩負著伏彩瑞讓教育更簡單、更公平、更快樂的初心, 直到今天仍未改變。

2006年研究生畢業, 伏彩瑞和幾個夥伴正式踏上了創業的征程。 早年並沒有太多商業上的構思, 更多的是理想和家國情懷:“有一點像做搖滾的, 就像許巍他們, 一開始唱歌不是要成為明星, 就是搖滾不死、理想不死”, 這也是這個初創團隊在情況艱難的時候仍能堅持下來的動力。 滬江早期的收入來源於站內廣告, 但是常出現周轉困難的情況, 甚至要向員工借錢發工資, 最窘迫的時候只剩三塊錢。

2007年, 伏彩瑞找到了天使投資, 滬江也在慢慢摸索自己的商業模式。

從公益平臺到滬江網校

2008年金融危機, 滬江以廣告為主的收入模式遭受打擊,

伏彩瑞意識到, 滬江必須拿出真正的商業模式, 而以付費廣告為主的To B業務顯然和 “以人為本”的教育屬性相去甚遠。 同時, 他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 全世界做互聯網做得好的公司都在做to C業務, 認為滬江也應該轉型往C端發展。 然而團隊當時對B2C業務信心不足。 首先因為滬江網校是線上學習(E-Learning)的模式, 使用者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 而且那時沒有教育直播, 線上支付也不發達, 各項生態條件都不具備。 團隊當時希望一邊做廣告一邊做網校, 但伏彩瑞堅定地把廣告業務砍掉:“我們當時是一家小公司, 員工不到100人, 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不足, 創新業務一定要all in”。

三年之後, 滬江網校這條路走通了:2011年, 滬江網用戶超過600萬,

利潤突破1000萬元;2012年, 滬江網已擁有三四千萬用戶, 收入過億。 2015年10月, 滬江獲得了10億人民幣的D輪融資, 成為互聯網教育的獨角獸。 “這個世界上如果有已知的好選擇, 那也不叫選擇了”, 回憶起這段經歷, 這位創始人頗為感慨。

互聯網帶給伏彩瑞的還有另一層深刻的含義, 出於對互聯網特性的瞭解和“崇拜”, 伏彩瑞一直希望利用互聯網大規模地解決問題, 找到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問題解決方案。 2015年, 他找到了。 滬江通過互聯網來解決“支教”的問題, 在兩年的時間裡用互聯網+支教的方法, 以“互+計畫”為名, 連接起全國30個省份的3000多所中小學, 獲取了10萬多名教師, 幫助100多萬學生。 這次大規模的“互聯網支教”項目, 讓伏彩瑞更加堅信互聯網教育互動、普惠、社群的特點。


伏彩瑞去三門峽走訪互+計畫幫助的鄉村學校和孩子

從PC端到移動端

2012年,移動互聯網在全國的普及來勢洶洶,每人一部筆記型電腦的局勢正在被智慧手機悄然取代。看到互聯網教育行業的賽道上擠滿了車輛,伏彩瑞意識到移動互聯網要爆發,決定要用三年時間轉型成為移動互聯網教育公司。這個想法再一次在公司內部掀起軒然大波,“公司做了那麼多年,開始有點模式化了,PC玩得很熟,對於移動完全沒有感覺,而且手機螢幕那麼小,怎麼做學習啊?”公司上下充斥著反對的聲音,但伏彩瑞再一次力排眾議,開始轉型。

搭建了四輪團隊,用了三年時間,滬江終於將移動端的格局定下來,產品的定位和質地也獲得了積極的回饋。2016年,滬江移動用戶突破一個億,把滬江網校從PC端帶到了移動端,構建了移動端完整的學習鏈路。談到滬江再一次成功轉型的原因,伏彩瑞歸結為順應客戶和保持初心。“公益網站、PC、移動端……這些形態隨著老百姓學習和生活的狀態而不斷被改變。我們適應用戶,我們就活下來了。但是我們做所有這些改變都有一個前置條件,不是追求財富,而是平衡地域和空間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均衡,方便大家的學習。這就是我們的變與不變。

從互聯網到人工智慧

自2001年開始做互聯網教育開始,滬江在使用者、技術和資料三大領域不斷積累。2016年,滬江作為教育網站也開始了人工智慧+教育的儲備。

滬江試圖通過人工智慧解決教育行業的兩大痛點:第一,提升老師的教學效率,把老師從佈置作業、批改作業、成績分析等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有針對性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第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已掌握的知識不會重複出現,鞏固練習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薄弱項,打造“千人千面”的學習路徑。

滬江目前採用的絕大多數科技手段都是自主研發的。比如滬江自主研發的即時互動教育平臺CCtalk,為獨立的知識傳授者、分享者提供完善的線上教育工具和支援平臺,為求知者提供知識內容和一起學習的社群環境。無論是授課還是老師學生之間的相互交互,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

現在,滬江已經組建了智慧學習實驗室,全面切入人工智慧,讓人工智慧成為集團生態的基礎能力,甚至在未來賦能給整個教育行業。這一次,滬江作為線上教育平臺的屬性再被顛覆,轉型成為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驅動的教育科技公司。

伏彩瑞期待著滬江通過在人工智慧+教育道路上的摸索,繼續引領教育行業的發展方向。

不改的教育初心

“教育可以市場化,但是必須要守住底線,否則它一壞,壞的就是人的一輩子。”雖然伏彩瑞在商界浮沉十幾年,但是對於教育,他仍保持著赤誠之心。

伏彩瑞認為,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人工智慧+人的智慧”,老師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因材施教,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去觸達教育更深層次的東西,但教育和其他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不一樣。“打個比方,財務分析師、會計等標準化程度特別高的職業,未來很有可能被人工智慧100%代替。但教育不一樣,教育當中知識傳遞只是一部分,約占20%-30%,這部分能夠被人工智慧所替代。剩下的愛的傳遞、人格的塑造、三觀的養成等工作仍然需要人的引導,短期內人工智慧沒有辦法做到這些事情”,這位深耕教育行業十餘年的“老兵”發表了自己對人工智慧“代替就業說”的看法。

滬江從最初的公益平臺,到線上教育平臺,又發展成為教育科技獨角獸,伏彩瑞這一路越走越有信心:“以前我們認准了方向,但同行者少,走在路上充滿了忐忑,有時還會走錯路;但這一次,人工智慧勢不可擋,同行者眾,滬江的優勢很明顯,勝算很大。”

近年來,滬江在投資方面加快了步伐,逐步建立自己的教育生態圈。滬江頻頻出手,伏彩瑞認為這是“戰略投資”,而非財務投資:“我們賦能這些教育企業,讓他們更加地互聯網化,更好地發展,他們在保留自己原來的內容、教學以及技術、產品優勢的情況下形成爆炸式地快速發展”。滬江在它的教育生態中佈局了遍佈教研、教學,學生學習運營和用戶等方面的13個專案。

孔子時代的教育,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育發展了近三千年,大規模的批量教育解決了教育普及的問題,卻難以將寶貴的“因材施教”融入現代教育。進入互聯網時代,資訊、互聯網、人工智慧為教育提供了變革的機會,大規模和個性化可以兼得。伏彩瑞這位有主見、堅定的創業者用一份不變的初心領導著一支善於創新的團隊,不斷打破固有格局、豐富國內線上教育的形式、打造教育生態,成為互聯網時代教育的破局者。


伏彩瑞去三門峽走訪互+計畫幫助的鄉村學校和孩子

從PC端到移動端

2012年,移動互聯網在全國的普及來勢洶洶,每人一部筆記型電腦的局勢正在被智慧手機悄然取代。看到互聯網教育行業的賽道上擠滿了車輛,伏彩瑞意識到移動互聯網要爆發,決定要用三年時間轉型成為移動互聯網教育公司。這個想法再一次在公司內部掀起軒然大波,“公司做了那麼多年,開始有點模式化了,PC玩得很熟,對於移動完全沒有感覺,而且手機螢幕那麼小,怎麼做學習啊?”公司上下充斥著反對的聲音,但伏彩瑞再一次力排眾議,開始轉型。

搭建了四輪團隊,用了三年時間,滬江終於將移動端的格局定下來,產品的定位和質地也獲得了積極的回饋。2016年,滬江移動用戶突破一個億,把滬江網校從PC端帶到了移動端,構建了移動端完整的學習鏈路。談到滬江再一次成功轉型的原因,伏彩瑞歸結為順應客戶和保持初心。“公益網站、PC、移動端……這些形態隨著老百姓學習和生活的狀態而不斷被改變。我們適應用戶,我們就活下來了。但是我們做所有這些改變都有一個前置條件,不是追求財富,而是平衡地域和空間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均衡,方便大家的學習。這就是我們的變與不變。

從互聯網到人工智慧

自2001年開始做互聯網教育開始,滬江在使用者、技術和資料三大領域不斷積累。2016年,滬江作為教育網站也開始了人工智慧+教育的儲備。

滬江試圖通過人工智慧解決教育行業的兩大痛點:第一,提升老師的教學效率,把老師從佈置作業、批改作業、成績分析等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有針對性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第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已掌握的知識不會重複出現,鞏固練習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薄弱項,打造“千人千面”的學習路徑。

滬江目前採用的絕大多數科技手段都是自主研發的。比如滬江自主研發的即時互動教育平臺CCtalk,為獨立的知識傳授者、分享者提供完善的線上教育工具和支援平臺,為求知者提供知識內容和一起學習的社群環境。無論是授課還是老師學生之間的相互交互,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

現在,滬江已經組建了智慧學習實驗室,全面切入人工智慧,讓人工智慧成為集團生態的基礎能力,甚至在未來賦能給整個教育行業。這一次,滬江作為線上教育平臺的屬性再被顛覆,轉型成為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驅動的教育科技公司。

伏彩瑞期待著滬江通過在人工智慧+教育道路上的摸索,繼續引領教育行業的發展方向。

不改的教育初心

“教育可以市場化,但是必須要守住底線,否則它一壞,壞的就是人的一輩子。”雖然伏彩瑞在商界浮沉十幾年,但是對於教育,他仍保持著赤誠之心。

伏彩瑞認為,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人工智慧+人的智慧”,老師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因材施教,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去觸達教育更深層次的東西,但教育和其他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不一樣。“打個比方,財務分析師、會計等標準化程度特別高的職業,未來很有可能被人工智慧100%代替。但教育不一樣,教育當中知識傳遞只是一部分,約占20%-30%,這部分能夠被人工智慧所替代。剩下的愛的傳遞、人格的塑造、三觀的養成等工作仍然需要人的引導,短期內人工智慧沒有辦法做到這些事情”,這位深耕教育行業十餘年的“老兵”發表了自己對人工智慧“代替就業說”的看法。

滬江從最初的公益平臺,到線上教育平臺,又發展成為教育科技獨角獸,伏彩瑞這一路越走越有信心:“以前我們認准了方向,但同行者少,走在路上充滿了忐忑,有時還會走錯路;但這一次,人工智慧勢不可擋,同行者眾,滬江的優勢很明顯,勝算很大。”

近年來,滬江在投資方面加快了步伐,逐步建立自己的教育生態圈。滬江頻頻出手,伏彩瑞認為這是“戰略投資”,而非財務投資:“我們賦能這些教育企業,讓他們更加地互聯網化,更好地發展,他們在保留自己原來的內容、教學以及技術、產品優勢的情況下形成爆炸式地快速發展”。滬江在它的教育生態中佈局了遍佈教研、教學,學生學習運營和用戶等方面的13個專案。

孔子時代的教育,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育發展了近三千年,大規模的批量教育解決了教育普及的問題,卻難以將寶貴的“因材施教”融入現代教育。進入互聯網時代,資訊、互聯網、人工智慧為教育提供了變革的機會,大規模和個性化可以兼得。伏彩瑞這位有主見、堅定的創業者用一份不變的初心領導著一支善於創新的團隊,不斷打破固有格局、豐富國內線上教育的形式、打造教育生態,成為互聯網時代教育的破局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