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女汉子吃百家饭长大,靠一个大盆装出600万

馬連出生在云南省勐海縣, 十歲時父親去世, 從小和弟弟吃百家飯長大。 十七八歲時為供弟弟上學, 做起了擦鞋的生意。 2011年, 馬連在瀾滄江邊開了一家小飯店, 做民族特色餐飲——芭蕉葉烤豬肉;營業額占到50%, 供不應求。 可能做這道菜的冬瓜豬在當地養殖非常少。 (來自:耕心公社)

冬瓜豬, 最大的特點就是野性強、體力好, 打斗起來直到一方認輸為止。 為保持冬瓜豬的體力和野性, 大都是半散養方式。 2013年, 馬連牽頭在老家成立了一家合作社, 村民覺得豬養的越大越好, 可到第二年收豬的時候, 很多豬都被拒收,

為此, 村民覺得她不講信用再也不愿與她合作。 (來自:耕心公社)

在收豬時, 馬連用一個直徑75厘米的大盆來驗豬。 按照馬連烤豬肉的經驗, 如果豬正好能被大盆裝下, 豬的肥瘦肉比例才相對合適。 當初成立合作社時馬連和村民談好的只要按標準養出來的豬會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4元收購, 可第一年還是習慣性地把豬養肥養大。 (來自:耕心公社)

馬連主動幫他們聯系經銷商, 為村民挽回了損失。 芭蕉葉烤豬肉, 就是用冬瓜豬身上的五花肉烤制而成, 要達到肥而不膩, 豬的體重控制在50—65公斤以內。 貨源穩定了, 2014年4月的第一個星期, 她就賣出六七百條打包好的烤肉。 可肉賣出去了, 卻招來一片罵聲。 (來自:耕心公社)

西雙版納地區天氣炎熱,

打包的豬肉還沒帶回家就變味了, 馬連也被罵成是騙子。 馬連不敢再賣打包肉, 生意一落千丈;可村民的冬瓜豬也馬上到了出欄期。 馬連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馬連想到小時候外婆給她做的干巴。 (來自:耕心公社)

干巴是當地的一道傳統美食, 只需要把鹽撒在新鮮的豬肉上, 揉搓均勻腌制后, 用竹簽穿成串, 用炭火熏烤整整一天, 這種做法既能保證冬瓜豬肉的原汁原味, 還可以長期儲存。 要想干巴好吃, 秘方就是將下雨沖刷過后的橄欖枝樹皮撒在炭火中, 這樣烤出來的肉有橄欖香。 (來自:耕心公社)

為了促銷干巴, 馬連經常舉行一些活動搞促銷。 2014年底, 生意銷售額突破200萬元。 可細算過后, 利潤卻不到一萬元。 原來,

干巴只用到冬瓜豬的瘦肉和五花肉部分, 剩余的邊角料根本沒有處理。 婆婆給了她一個秘方:把邊角料制成油泡肉可儲存1—2年不變質。 一壇5公斤賣180元。 (來自:耕心公社)

為了打開銷路, 馬連找到在瀾滄江邊做游艇項目的老板李永忠進行合作, 李永忠帶來客源, 馬連為游客提供干巴作為午餐。 到2015年, 馬連開發出便于攜帶的罐頭和香腸, 銷售額突破400萬元。 冬瓜豬又被成為細骨豬, 把冬瓜豬的骨頭剁碎, 加上香料煸炒, 吃起來特別下飯。 (來自:耕心公社)

馬連的游艇接待站的餐廳生意越來越好。 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2000多人。 為滿足不同客戶的口味, 馬連又推出了茶花雞系列產品。 截止2017年, 馬連帶動300多戶村民養殖冬瓜豬和茶花雞,

也把產品和當地旅游業巧妙結合, 年銷售額突破600萬元。 (本文來自耕心公社, 未經授權, 嚴禁任何形式轉載, 侵權必究!我們專注傳播鄉土勞動人民的創業故事、特產、風俗, 歡迎大家關注——“耕心公社”, 提供更多新聞線索。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