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攻克武汉,乘胜入赣,蒋介石为何转变北伐进攻策略?

北伐最初的戰略是各個擊破, 集中力量首攻吳佩孚, 因此軍中有“打倒吳佩孚, 妥協孫傳芳, 放棄張作霖”的口號。 8月5日, 蔣介石與蘇聯軍事顧問加倫討論攻鄂攻贛戰略, 加倫主張先攻武漢, “對贛暫取守勢”, 蔣介石贊同加倫的意見。 12日, 長沙軍事會議再度肯定了在攻克武漢后乘勝入贛的方針, 決定以第二、第三、第六各軍監視江西, 防御后方。 但會后不久, 蔣介石即企圖改變這一決定, 提前入贛。 14日, 電告何應欽、賴世璜、譚道源第二期作戰計劃:對江西暫取“攻勢防御”, 如偵知敵有向我攻擊之企圖時, 即以第二、第三軍進占萍鄉,

并相機進取南昌、九江, 同時, 以南雄第五師及贛東獨立第一師協同攻取贛州, 進占吉安。 26日, 再電何應欽, 聲稱“武漢或不日可下”, 催促賴世璜速占贛州。 27日, 電告程潛, 我軍決于9月1日, 對江西實行攻擊, 先取贛州。 29日, 蔣介石決定親自指揮江西戰事, 并于31日和加倫商量, 加倫當時在攻克武漢后是進取河南還是回兵江西問題上方針未定, 因此有猶豫之意, 但蔣介石則決心已下。 9月1日, 決定攻贛計劃。 2日, 他下達了二、三、六軍協同動作, 三天后進攻的命令。

加倫——布柳赫爾元帥在中國的化名

這一決策的改變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一是孫傳芳的出師援贛。 孫軍謝鴻勛師、楊鎮東旅入贛后, 即向贛西北的武寧、修水一帶進軍,

其目的在于進擾瀏陽、平江、通城等地, 威脅國民革命軍的側背, 阻止其進取武漢。 為此, 蔣介石會同朱培德制訂了一項迎戰計劃, 以第二、第三軍入贛, 進攻萍鄉、萬載、袁州等地, 在將該地區之敵撲滅后, 以必要兵力協同第六軍夾擊修水方面孫軍。

朱培德

其二是和唐生智矛盾的進一步發展。 蔣介石入湘以后, 即與唐生智不和, 其日記稱:“入湘以來, 為其當道懷疑抱恐, 拒之不得, 迎又不愿。 ”這里所說的“當道”, 即指唐生智。 長沙軍事會議后, 由唐生智指揮主力第四、第七、第八軍奪取武漢的局面已經形成。 這一路節節勝利。 8月22日克岳州, 27日克汀泗橋, 出現了“武昌指日可下”的形勢, 蔣介石急于另辟戰場并迅速取勝, 以提高自己的威望。

他29日的日記說“余決心親督江西之戰, 以避名位”, 正是這一心情的曲折表現。

其三是對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的猜忌。 這一方面, 他的日記多有記載。 8月20日云:“得粵電, 知后方有迎汪之謀, 代行者亦有此意, 或另有他圖, 以為倒蔣之伏線。 ”同月23日云:“閱《向導報》, 陳獨秀有誹議北伐言論, 其用意在減少國民黨信仰, 而增進共產黨地位也。 此后入于四面楚歌之境, 惟有奮斗自強耳。 ”這種情況, 也增強了他另圖表現的決心。

陳獨秀

(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 :蔣介石日記解讀(2)》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