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请鼓掌欢呼,新型口服胰岛素研制出来啦

1921年, 年輕的加拿大骨科大夫班廷和助手幾經周折, 從實驗狗的胰臟中提取出了含胰島素的液體, 他們將提取物注射到糖尿病狗身上, 讓狗活了下來。 隨后, 他們又用牛做試驗, 并與生化學家合用, 逐步解決了提純難題。 1922年1月, 14歲的小男孩湯姆森成為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第一人, 從此, 胰島素開始征戰糖尿病。 班廷大夫也于1923年獲得諾貝爾獎, 每年的11月14日, 班廷大夫的生日, 被定為國際糖尿病日, 以紀念他的偉大貢獻。

按照糖尿病的分型, 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包括所有的1型糖尿病、20%的2型糖尿病、60%的妊娠糖尿病,

僅以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總數1.5億來推算, 需要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數就達3900萬。 外源性胰島素的補充和替代, 雖然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但是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也面臨著巨大的挑大。

注射胰島素首先要面對是心理挑戰, 據相關研究數據, 約44%的患者對規范操作缺乏信心;25%以上感到焦慮和恐懼;58%對初始治療有心理障礙。 第二個挑戰是絕大多數的患者都存在注射不規范, 72%的人反復使用針頭;70%不輪換注射部位, 從而導致皮下脂肪硬節高發, 血糖控制不佳。 第三個挑戰是脂肪增生發生超過53%, 帶來胰島素的吸收波動;第四個挑戰是注射裝置不能很好滿足患者需求。 此外, 還有胰島素存儲及保管不當帶來的各種問題,

以及用量把握不準引起的低血糖反應和并發癥。

長期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真是吃盡了各種苦頭, 也有人受不了折騰, 而厭倦或放棄使用胰島素, 他們抱怨, 為什么要打針, 難道就不能口服嗎?其實, 科學家也一直為這事兒著急, 只是, 胰島素屬于蛋白質, 口服會破壞原有多肽結構, 只能采用皮下注射的途徑給藥。 但是, 胰島素注射時代就要終結了,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宣布, 他們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口服胰島素制劑, 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6月25日的《PNAS》雜志上。

若想解決胰島素的口服問題, 需要保證胰島素蛋白質和多肽的結構完整, 同時又能使其在通過胃腸道時不被胃酸及胃腸蛋白質降解酶破壞,

要在腸道的粘液層和腸壁細胞間有緊密的連接。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采用的方法是, 用離子液體包裹胰島素, 然后再將其包入耐酸的腸溶衣中, 這樣可以保護其脆弱的有效載荷, 又可通過胃腸道運送至血液。

新開發的基于離子液體的口服胰島素,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可有效規避胃腸道屏障, 顯著增加胰島素的吸收。 這種離子液體是由膽堿和香葉酸開發的, 可增強胰島素的的細胞外運轉, 同時保護胰島素免受酶的降解, 并通過與粘液層的相互作用使其變薄。 這些藥物動力學和藥效學的研究已經在動物試驗中證實。

新型的口服胰島素具有生物相容性, 易于生產, 在室溫下保存2個月不降解,

這比目前的有些注射用胰島素的有效期還長。 這種口服胰島素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可以使血糖持續降低, 每公斤體重3到10個單位的低劑量胰島素可使血糖水平持續12小時顯著降低, 口服胰島素給藥可觀察到45%的血糖持續降低。

以往口服胰島素制劑的研究, 主要聚焦在重新設計胰島素分子上, 或是將胰島素涂覆在保護性聚合物中, 或引入抑制酶分解或增強吸收的添加劑, 口服遞送制劑的研發是第一次。 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的專家計劃進行更多的動物試驗以及毒理學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他們樂觀地認為, 臨床試驗的獲批將會很順利, 同時, 他們預言這項技術也可以用于其他蛋白質遞送研究。 正在打胰島素控血糖的朋友們,

再堅持一下, 口服胰島素就會來啦。

愛誰, 就把健康傳給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