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青岛的戒毒所里有一群“读心者”,四年来他们已帮助千余人摆脱毒瘾

在國際禁毒日到來之際, 島城多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禁毒宣傳活動。 青島市強制隔離戒毒所的民警們, 也一直在用自己的真誠和知識幫助戒毒人員擺脫毒癮, 用汗水和忠誠踐行著戒毒民警的使命。 在國際禁毒日當天, 記者采訪青島市強制隔離戒毒所二中隊中隊長張春祥和同事們, 四年來, 戒毒所已幫助千余名戒毒人員擺脫毒癮。

培養一技之長回歸社會

張春祥,一名從警23年的戒毒人民警察, 開展戒毒收治工作以來, 每逢值班, 天不亮就身著警服、佩戴警用裝備開始忙碌的一天。 “早晨6點, 戒毒人員按時起床整理內務和打掃衛生,

必須做到現場管理。 ”張春祥告訴記者, 戒毒人員每天都要進行康復訓練, 恢復身體健康的同時, 也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為培養戒毒人員的勞動技能, 讓他們在回歸社會時有一技之長, 戒毒所會按照規定組織戒毒人員參加6小時康復勞動。 期間, 要安排充足警力來回巡視, 現場直管, 確保勞動安全。 “我們中隊, 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孝和。 ”張春祥告訴記者, 每天晚間和周末, 都要組織戒毒人員進行法律常識和國學文化學習, 希望用國學知識熏陶他們, 讓他們樹立起對家庭的責任感, 重新拾起信心;組織收看新聞聯播或專題片, 讓戒毒人員保持對社會的了解。 另外, 還要對戒毒人員進行個別談話教育,

或者安排他們撥打親情電話。

每個民警都是“讀心者”

戒毒所民警的工作相對規律, 但這不是一種簡單的重復勞動。 為提升民警的素質, 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新情況, 戒毒所安排民警輪流到高校學習, 很多人都曾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受訓, 張春祥說, 他本人就曾參加過多次培訓。 “我們學習過輿情應對, 編練突發事件處置預案, 以及管理學、心理學和生產安全管理等多種內容。 ”為便于管理, 張春祥和同事們經常要對戒毒人員進行個別談話教育, 逐漸建立起信任感。 長期和戒毒人員打交道, 戒毒所民警們都成了“讀心者”。 張春祥告訴記者, 隨著社會發展, 戒毒人員更加注重公平,

權利意識更強;而且部分戒毒人員原本經濟條件不錯, 甚至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 較難接受強制隔離戒毒的現實。 正因為如此, 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 安心接受教育戒治,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前, 絕大部分戒毒人員吸食新型毒品冰毒。 ”張春祥告訴記者, 很多影視劇演過海洛因成癮后的慘狀, 全社會已經有了警惕。 但吸食冰毒的戒毒人員對冰毒的危害缺乏認識, 甚至覺得成癮性和危害性不大, 對強制戒毒有些不服氣。 “其實冰毒會致幻、精神紊亂、體力透支、對腦部的不可逆性的傷害。 ”張春祥稱, 除了苦口婆心的教育, 組織戒毒人員收看相關案例, 戒毒民警們還有一劑戒毒靈藥——親情感化。

幫戒毒人員走出陰霾

42歲的外地戒毒人員林康(化名)曾擔任過村干部, 在帶領村民致富、舊村改造的過程中取得過成績。 因交友不慎和一念之差, 林康染上了毒癮, 被送進青島市強制隔離戒毒所。 “他在當地小有名氣, 之前在村里地位也很高。 ”張春祥和其他民警告訴記者, 巨大的反差讓林康出現了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心態, 加上家人們一度和他斷絕了來往, 這讓林康不僅態度消極, 還一度有些抗拒。 張春祥和民警們沒有放棄對林康的挽救, 他們多次給林康“開小灶”, 反復講解毒品的危害, 還專門聯系了他的家人, 不厭其煩地勸說, 希望雙方一起挽救林康。 在2018年的母親節探訪活動中, 林康的母親來看望兒子, 母子倆抱頭痛哭。 張春祥抓住機會勸說林康要重新樹立信心,

敢于走出陰霾。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林康開始直面人生, 經過教育, 戒毒人員大多能配合戒治, 甚至主動承擔起了社會責任, 那一刻, 戒毒民警感到了努力工作的社會價值。 (牛志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