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古人说的“诛九族”是指哪九族?有没有十族,十一族?

如今一些電視劇和歷史題材的小說中, 為了展現主角經歷磨難最終成功的人生, 往往會將其身世描述的非常悲慘。 比如主角曾經是被誅九族的漏網之魚, 最終成長為一代高手或者擁有很大的權勢而成功報仇雪恨。 很多人想知道, 誅九族到底是那九族, 這么殘酷的刑罰又是為何而存在呢?

一般被判誅九族這樣的大刑, 往往是家族之中出現了造反謀逆之人, 嚴重的威脅了皇帝的統治地位。 誅九族的目的, 一是為了斬草除根, 二是為了震懾想要蠢蠢欲動的其余眾人。

“誅族”的刑罰方式, 最早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

趙氏孤兒的主角趙武就是家族中的幸存之人。 秦國變法之后出現了夷三族這樣的處罰, 但是這種處罰不是全族被殺, 被處死的一般都是家里的男人, 女人多數被變為奴隸, 還是可以活命的。

漢朝之后, 封建帝王為了穩固皇權, 逐漸將誅族的范圍進行擴大一直到了誅九族。

而對于誅九族所包括的范圍也是有著兩種說法。 這兩種說法源自于研究儒家經學所形成的兩個流派, 一個是古文經學, 研究的是用先秦文字的儒學典籍, 一個是今文經學, 研究的是漢朝時大儒所背誦的儒學典籍, 由隸書所寫。 這兩個流派形成于西漢末年, 因為解讀的經文不同, 最終形成的釋義也不同。

古文經學的代表人物是漢代的儒學大師孔安國、馬融和鄭玄等人,

他們都認為九族范圍是在父族中上下延伸, 包括是上到高祖下到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

東漢末年, 古文經學大興, 今文經學逐漸式微, 后來兩晉時期, 今文經學的大部分典籍都被損毀, 古文經學卻流傳了下來, 唐朝開始, 古文經學的“九族”成為當時社會的家族倫理的基礎, 并且被當時的朝廷正式確認為九族的包含范圍。

《三字經》起源于南宋, 其中的九族就是父系的九族, 這表明在宋代父系九族是被大家所公認的。 而后明清兩朝, 都在法律條文中對“九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專門指的父系。 這點在明清各種書籍如《元典章》、《明會要》、《清律例》等都可以發現。

今文經學在西漢非常興盛,

這一學派提出的九族概念最早出現于以今文經學為基礎所編寫的《白虎通德論》中, 也就是“父族四, 母族三, 妻族二”合計九族。

“父族四”包括是指自己一族, 嫁人之后的姑媽和兒子、姐妹和外甥、女兒和外孫。 “母族三”, 指的是母親的父姓一家、母親的母姓一家, 出嫁姐妹及其兒子一家。

“妻族二”是指妻子的父姓一家和母姓一家。 這一九族基本上將和罪犯相關的所有血緣關系的人都一網打盡了。 而各代的統治者對于誅九族所包含的范圍都是靈活應用的, 并不局限于某一范圍。 而朱棣更是開創性的發明出了誅十族, 比如方孝孺被誅十族, 其中第十族就包括他的學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