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嗑瓜子,歪果仁絕不認輸

曾經, 中國人以為, 除了他們, 再也沒有別國人會吃瓜子。

老藝術家今天就帶來一個好消息:在嗑瓜子這件事上, 中國人並不孤單。 瓜子不只是中國的, 還是世界的。

世界上吃掉最多葵花籽的四個國家, 除了中國, 還有美國、土耳其和西班牙。 另外, 還有前蘇聯地區的東歐各國等種子選手, 實力均不容小覷。

讓我們靜待嗑瓜子被列入奧運會比賽專案的一天。

中國:嗑瓜子, 其實是一項社交活動

最新一季《極限挑戰》, 男人幫當著千萬觀眾的面, 表演了一整集的花樣嗑瓜子——站著嗑, 蹲著嗑, 走路也嗑, 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對瓜子的情有獨鍾。

根據老藝術家多年來的社會觀察, 嗑瓜子作為我國休閒活動的一派主力, 已發展為民間國粹之一。 但實際上, 瓜子在中國的食用歷史並不長, 向日葵在明代進入中國後, 嗑瓜子才漸漸流行起來。

目前所知, 歷史上最早的嗑瓜子的中國人是個北方漢子, 起源跟二人轉如出一轍:農閒時間長, 農民在室內閑的慌, 嗑瓜子能有效鍛煉嘴皮子, 於是獲得空虛大眾熱烈的追捧。 晚清之前, 嗑西瓜籽是主流, 後來南瓜籽也開始流行, 直到民國時期, 葵花籽強勢逆襲。 至此, 我國瓜子界形成了三籽鼎立、齊頭並進的繁榮景象。

中國人大多在家中嗑瓜子, 瓜子大多經過炒制, 講求原汁原味。 花樣不多, 但消費量驚人。

據說, 如果把中國每年出產的南瓜籽收尾相連, 能夠繞地球936圈, 土生土長的西瓜籽則更強, 可繞973圈, 比某某奶茶強太多了。

美國:比起吃瓜子, 我更愛吃瓜子皮

北美是向日葵的發源地, 印第安人嗑葵花瓜子歷史已有五千年。

葵花籽是北美重要的出口油料作物, 因此, 美國還有嚴肅認真的國家向日葵協會, 一本正經地討論著葵花籽的長勢、出口等事宜。


我是小李子, 我為瓜子代言 圖/金鷹網

嗑瓜子和美國的國民運動棒球可謂難離難舍。 最早, 無所事事的替補席隊員們習慣吃煙草侃大山, 嚼完了一吐完事, 過了口癮, 還為草地補充了天然肥料。 後來, 替補席地面換成了水泥, 一坨坨嚼過的煙草就變得有礙觀瞻了, 於是人們把口欲寄託在清掃更方便的瓜子。

上世紀80年代, 瓜子以一發不可收之勢席捲美職棒大聯盟賽場, 還有球員因為沉迷嗑瓜子, 想從衣服兜裡挖瓜子挖得太用力, 過度拉伸手指頭而受傷, 成了棒球界第一個“瓜子手”的受害者。 直到現在, 一些良心棒球賽場還會在場邊提供瓜子自助服務, 愛嗑多少拿多少,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看球無聊了。


科學的瓜子提取裝置 圖/Register Mail

遠在1995年, 美國人就消費了一億磅瓜子, 幕後英雄是為數不多但非常專業的瓜子生產商。 以BIGS、David為首的美國老牌瓜子大廠, 致力於研發千奇百怪的口味, 比如家常的蒔蘿泡菜味(類似醃青瓜)、口感複雜的墨西哥卷味、滿足肉食動物的芝士培根味, 大大滿足了美帝人民吃瓜子不吐瓜子殼,

吃調料多於吃瓜子肉的情感需要。


棒球名將A-Rod的賽場日常就是吃吃吃瓜子 圖/yahoo

土耳其:要鹹味, 還是鹹鹹鹹鹹味?

不少吃過土耳其瓜子的小夥伴向老藝術家反映, 土耳其瓜子只用兩個字即可概括:鹹、亂

白花花的瓜子殼上沾滿粗鹽, 一拿起就滿手鹽巴, 土耳其小哥磕完了就隨手一扔, 如果看到公園長椅底下不規則散落的瓜子殼, 不用懷疑, 土耳其人來過。


土耳其人的餘韻

有資料統計, 90%的土耳其人會吃瓜子。 相比美國的花裡胡哨, 土耳其人對瓜子的口味要求就相當佛系了, 一般只有鹹味、辣味和超鹹味。 重口, 就是土耳其人最大的追求。

土耳其人嗜甜, 除了嗑鹹瓜子之外, 還熱衷於將瓜子加入到各種甜品中。

吃的不僅是味道, 還有造型, 瓜子染成各種顏色後, 就變成了手藝人發揮藝術細胞的道具, 被製作成五彩繽紛的瓜子糖藝術品。


藝術品一樣的瓜子櫥窗 博客@sofia

土耳其的瓜子公司也不走尋常路, 除了在商場、公園大肆擺攤宣傳, 還贊助演唱會, 入場觀眾人手一包, 要是碰上歌手唱不認識的歌, 就可以埋頭嗑瓜子避免尷尬, 可以說是非常貼心了。

西班牙:嗑瓜子和踢足球, 一個都不能少

據說, 西班牙人是中國人的歐洲遠親。 他們愛吃米飯, 愛嘮嗑, 愛睡午覺, 愛放鞭炮, 更愛嗑瓜子。 西班牙人嗑瓜子的舌上功夫, 和中國人相比有過之無不及。


微博@加泰羅尼亞旅遊官網

西甲賽場上, 瓜子的存在感無人能比。 觀眾吃, 替補吃, 甚至連場上的球員也在吃;晴天吃,陰天吃,大雨滂沱也要堅持吃。有西班牙人在的地方,就有瓜子。西班牙人嗑瓜子的方式也相當靈動,一把瓜子放進嘴裡,他們馬上就能通過瓜子反射弧用舌頭分辨出殼和子。


風雨中堅持為瓜子信仰充值的西甲球迷 圖/新浪體育

西班牙球迷和土耳其人一樣,吃完愛把瓜子殼隨地扔。曾有調查顯示,僅在一個賽季中,西甲和西乙的球場上就消耗了2950噸瓜子,其中在皇馬主場伯納烏賣掉的就足足有273噸。我想球場清潔工們的內心大概是崩潰的。


馬德里地鐵上一個有良知的嗑瓜人 圖/知乎

俄羅斯和東歐各國:戰鬥民族的光榮傳統

最近有江湖傳聞,俄羅斯黑幫嗑瓜子上癮,瓜子成為了比煙更難戒斷的存在。街頭混混的兜裡可以沒有煙,沒有槍,但絕對不能沒有瓜子

東北人把葵花瓜子叫“毛嗑兒”,因為那是“老毛子”(俄羅斯人)嗑的。如此粗暴直白的命名方式,證明了葵花籽在斯拉夫民族的超然地位。

要趕上最新一季的街頭潮流也非常簡單,只要集齊中國製造的Abidas運動服、與亞洲蹲齊名的斯拉夫蹲、一包瓜子,人人都是戰鬥民族——社會人的全套裝備,不過如此。


別笑,我是最憂鬱的俄羅斯黑幫 圖/cfcnews

戰鬥民族嗑瓜子的方式非常直接原生態——拿著一棵新鮮巨大的向日葵,直接上口啃,帶著皮進去,吐著殼出來。而離蘇聯不遠,和戰鬥民族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羅馬尼亞,嗑瓜子的技能更可以用“神乎其技”來形容。


波蘭農貿市場賣的生啃大葵花 圖/imgrum.net

具體可以參看羅馬尼亞1982年的電影《神秘的黃玫瑰》。“黃玫瑰”是東歐版羅賓漢,是個劫富濟貧的老派故事,他有一項神奇技能,一邊打鬥一邊拿著原株向日葵啃吐瓜子,這一瀟灑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一代中國影迷心中,可以說是瓜子屆的第一代icon。


渣畫質也要堅持嗑瓜子 圖/《神秘的黃玫瑰》

日韓英德:不吃不吃,我們不吃

網傳一個鑒別中日韓人的有效方法:給他一包瓜子。

雖然身處亞洲,日本韓國卻沒有嗑瓜子的習慣。和英國、德國等國家一樣,他們對瓜子的理解僅限於超市中出售的已經剝殼、小包分裝好的堅果,而很少直接食用,多數是作為烘焙或者沙拉的配料。

瓜子在烘焙中變得高大上了 圖/視覺中國

至於帶皮的瓜子,他們口徑一致地堅決認為,那是給鳥的飼料。有留學生抱怨,在德國的超市里,唯一能找到瓜子的地方就是鳥食區。多年前網路流傳的梁朝偉無聊時飛到倫敦喂鴿子的老梗,喂的大多就是這種帶皮的瓜子。


圖/espoma

不過,這些打死也不吃瓜子國的國民,通過留學、工作等管道接觸到我國多姿多彩的瓜子品類之後,無一例外地迷上了嗑瓜子,癡迷程度不輸國人。回家探親還不忘捎上幾包,個個爭當弘揚中國美食文化傳統的小天使。國門之外,老乾媽和瓜子才是硬通貨,看來外國人也漸漸明白了這個道理。

撰稿:粼粼子

編輯:鶴本

排版:陳倩琳

封面圖:視覺中國

在九行,研究旅行的藝術

目的地 | 旅行觀 | 格調局 | 覓食計 | 搭個伴

長掃二維碼,帶你喳火箭雲旅

甚至連場上的球員也在吃;晴天吃,陰天吃,大雨滂沱也要堅持吃。有西班牙人在的地方,就有瓜子。西班牙人嗑瓜子的方式也相當靈動,一把瓜子放進嘴裡,他們馬上就能通過瓜子反射弧用舌頭分辨出殼和子。


風雨中堅持為瓜子信仰充值的西甲球迷 圖/新浪體育

西班牙球迷和土耳其人一樣,吃完愛把瓜子殼隨地扔。曾有調查顯示,僅在一個賽季中,西甲和西乙的球場上就消耗了2950噸瓜子,其中在皇馬主場伯納烏賣掉的就足足有273噸。我想球場清潔工們的內心大概是崩潰的。


馬德里地鐵上一個有良知的嗑瓜人 圖/知乎

俄羅斯和東歐各國:戰鬥民族的光榮傳統

最近有江湖傳聞,俄羅斯黑幫嗑瓜子上癮,瓜子成為了比煙更難戒斷的存在。街頭混混的兜裡可以沒有煙,沒有槍,但絕對不能沒有瓜子

東北人把葵花瓜子叫“毛嗑兒”,因為那是“老毛子”(俄羅斯人)嗑的。如此粗暴直白的命名方式,證明了葵花籽在斯拉夫民族的超然地位。

要趕上最新一季的街頭潮流也非常簡單,只要集齊中國製造的Abidas運動服、與亞洲蹲齊名的斯拉夫蹲、一包瓜子,人人都是戰鬥民族——社會人的全套裝備,不過如此。


別笑,我是最憂鬱的俄羅斯黑幫 圖/cfcnews

戰鬥民族嗑瓜子的方式非常直接原生態——拿著一棵新鮮巨大的向日葵,直接上口啃,帶著皮進去,吐著殼出來。而離蘇聯不遠,和戰鬥民族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羅馬尼亞,嗑瓜子的技能更可以用“神乎其技”來形容。


波蘭農貿市場賣的生啃大葵花 圖/imgrum.net

具體可以參看羅馬尼亞1982年的電影《神秘的黃玫瑰》。“黃玫瑰”是東歐版羅賓漢,是個劫富濟貧的老派故事,他有一項神奇技能,一邊打鬥一邊拿著原株向日葵啃吐瓜子,這一瀟灑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一代中國影迷心中,可以說是瓜子屆的第一代icon。


渣畫質也要堅持嗑瓜子 圖/《神秘的黃玫瑰》

日韓英德:不吃不吃,我們不吃

網傳一個鑒別中日韓人的有效方法:給他一包瓜子。

雖然身處亞洲,日本韓國卻沒有嗑瓜子的習慣。和英國、德國等國家一樣,他們對瓜子的理解僅限於超市中出售的已經剝殼、小包分裝好的堅果,而很少直接食用,多數是作為烘焙或者沙拉的配料。

瓜子在烘焙中變得高大上了 圖/視覺中國

至於帶皮的瓜子,他們口徑一致地堅決認為,那是給鳥的飼料。有留學生抱怨,在德國的超市里,唯一能找到瓜子的地方就是鳥食區。多年前網路流傳的梁朝偉無聊時飛到倫敦喂鴿子的老梗,喂的大多就是這種帶皮的瓜子。


圖/espoma

不過,這些打死也不吃瓜子國的國民,通過留學、工作等管道接觸到我國多姿多彩的瓜子品類之後,無一例外地迷上了嗑瓜子,癡迷程度不輸國人。回家探親還不忘捎上幾包,個個爭當弘揚中國美食文化傳統的小天使。國門之外,老乾媽和瓜子才是硬通貨,看來外國人也漸漸明白了這個道理。

撰稿:粼粼子

編輯:鶴本

排版:陳倩琳

封面圖:視覺中國

在九行,研究旅行的藝術

目的地 | 旅行觀 | 格調局 | 覓食計 | 搭個伴

長掃二維碼,帶你喳火箭雲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