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冥王星疑似由彗星组成,科学家深入研究,发现其与10亿颗彗星有关系

說起冥王星我們都不陌生, 它曾是太陽系中九大行星之一。 但在2005年的時候, 科學家發現倪神星的質量比冥王星的質量還要多出27%, 因此, 次年, 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排除在行星的范圍, 劃其為矮行星。 至此, 冥王星是柯伊伯帶中第一個被發現的天體, 同時, 也是在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質量第二的矮行星。

在最新研究中, 科學家提出:冥王星有可能是由10億彗星所形成, 或者是柯伊伯帶其他的天體匯聚而成。 通過觀察到的數據顯示, 冥王星上的斯普特尼克平原有一條巨大的氮冰川, 這個冰川上的含氮量與彗星上的含氮量一致。

氮氣是冥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 對冥王星的地質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 就如同水對地球的重要性一般。 美國航天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主要是為了觀察冥王星, 研究人員在這顆天體上得到的含氮量濃度與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號”觀察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上的含氮濃度是一致的。 通過模擬發現, 冥王星上所有的含氮量大約符合10億顆彗星聚集在一起的情景。

太陽系中的行星主要是太陽附近的塵埃聚集而成, 而彗星則大部分是來自太陽系外的“奧爾特云”云團, 兩處地方的天體化學成分大有不同。 但經過研究證明, 冥王星的成分更偏于彗星上的成分, 此外, 冥王星大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極少。

雖然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氣體有可能被埋藏在冰層地下, 但因沒有充分的證據, 因此無法確定其位置。

對于冥王星的“彗星起源說”, 目前只是研究人員的一個猜想, 但并不排除這一說法成立的可能性。 此外, 這一假說還有利于科學家們對冥王星的起源以其演變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