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时光沉浸下的婺源老院,堂屋里的钟声瓶镜还在敲响

《褪》是我2017年9月在江西婺源和安徽宏村拍攝的,

是圍繞著婺源和宏村古老宅院中的老物件展開的作品。

我以旁觀者的角度, 去觀察這些堂屋中擺放著的物件,

在千百年的時光沉淀中, 它們不僅被鐫刻出深深的歷史的痕跡,

也因為當地人的代代相傳, 賦予了獨有的生命的氣息。

——孟倩

孟倩(米拍ID:孟倩Angela), 22歲, 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

關于《褪》這組照片的故事, 還要把時間撥回到2017年的9月說起... ...

對于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的學生來說, 學年中最期待的科目, 可能就是每年一次的采風活動。 全院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

來到陌生的城市里, 去體驗不同地理位置, 不同歷史環境下的當地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

而對于當時的孟倩來說, 她根本沒有想到, 這一次的采風之行會帶給她那么大的觸動。

“剛知道要去往安徽這一帶時, 我心里其實是很平靜的。 因為安徽在我看來就是活在地圖冊上的一個地區。 我聽過西藏澄澈的天, 聽過杭州西湖的水, 但我沒有聽說過有關這里的故事。 在當時, 我是帶著一片素白去的, 沒有對它的偏愛, 也沒有對它的厭惡。 ”

但當孟倩真正走進這棟村落, 那隨處可見的小青瓦、馬頭墻、白粉壁以及精致的木雕門窗, 打進入她的眼睛便拔不出來了。

撫摸著墻皮走進老房子, 那深邃的天井以及擺放的規規矩矩的堂屋,

滿眼的皖南徽派村落中地域歷史和社會文化最為生動的縮影, 便讓她再也走不動路了。

”我骨子里很喜歡這樣老一些的東西, 那些物件帶著歲月沉淀下來的風味, 往往經得住時間的推敲。 但等我真正的來到了這里, 我發現一切的想象真的不足以表現這里的震撼, 我覺得離不開了, 在這里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是發自內心的為自己感到喜悅。 ”

徽州古民居非常重視室內陳設, 而室內陳設最為突出的部分就是堂屋。 堂屋正中自里而外, 會擺上長條幾、八仙桌, 桌子兩側是木靠椅或者太師椅, 廳堂兩側擺放茶幾和木靠椅, 八仙桌兩側是主要和貴賓的座位, 兩側待客用。

徽州民居的堂屋都彰揚著“仁義道德”及家庭倫理秩序,

親朋好友, 按輩就座, 家長里短, 盡在這光線柔和的堂屋里進行。

“在徽派建筑中, 很多東西的擺放都是很有講究的, 需要情懷。 人們用一種傳統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信仰, 這種方式被老人們稱之為“規矩”。 而反觀我們現在生活的城市, 好像這種信仰, 這種一代傳一代的感覺就沒有了, 也是因為對那種“規矩”的喜愛吧, 讓我覺得這些褪色泛黃的物件是有記憶的, 只是現在蒙了塵。 我要把他們記錄下來, 讓人們細細品味, 去知道這些東西是發著光的。 ”

而最讓孟倩癡迷的, 則是堂屋內案堂上的陳設,

東邊大花瓶, 西側座鏡, 中間一臺自鳴鐘, 古時稱左為東, 右為西, 所以這種左瓶右鏡的陳設, 又叫“東瓶西鏡”。

東瓶西鏡的擺設是有著很深的內涵的,

它取的是瓶鏡的諧音“平靜”, 體現了當時主人對生存環境的一種希望。 這平靜的含義是徽家人希望自己在外經商的親人, 在經營活動中, 全都風平浪靜, 平平安安。

“這里的村民祖輩住在這里,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雖然這幾年有很多來到這里旅游的人, 可他們絲毫都不被城市的人所影響。 我看到了一個村子的用水都是那一條河, 一條河聯系起一整個村子, 小孩在河里游泳, 從來不會在意別人去怎么看待她們, 拍照也好, 觀看也好, 都是很自然很天真的笑。 ”

所以孟倩在拍攝回來后, 經過精心的挑選, 選出了46張照片打印成書, 名為《褪》, 意思是褪色的淡忘的那一些回憶。

“于我而言, 這就是一次很莊嚴的祭奠。

起初我去拍攝的時候就是單純的記錄, 沒想過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好處。 但是當我到達了那里, 我發現我純粹的投入進去了, 去拍自己喜歡的, 拍自己想要表達的。 “

”而當我回去之后, 我發現這一路上的經歷讓我產生了一種無法言說的共鳴的東西, 我帶著孩子一般的好奇去接觸他們, 像是寫這些老物件的故事, 像是去寫生活在那里的人回憶, 其實就是在寫我的追求。 我用我的口吻, 用他們的口吻, 去回憶, 去勉今, 然后這本書就完成了。 ”

直至今日, 婺源和宏村的村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地的人們不再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而是隨著旅客的增多做起了小生意。

有很多的老屋也被重新翻修過了, 宅院里隨處可見現代化的家具和電器。

但無論建筑的外觀以及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發生怎樣的改變,

我們推開門走進堂屋,第一眼看見的還是鐘聲瓶鏡。

--END--

但無論建筑的外觀以及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發生怎樣的改變,

我們推開門走進堂屋,第一眼看見的還是鐘聲瓶鏡。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