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妻子已故,儿子却总说“妈妈说·”,得知具体情况我不禁流泪

今年春天的時候, 老婆因為腦干出血不治而亡, 這個噩耗在她走了一個月之久我都不能接受, 家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是她的影子, 每一件事情都能響起她的聲音, 每天晚上我都如同她在世一般安然入睡, 好像一切都沒有變, 只是醒來掛在腮邊的淚痕提醒我事實。

我的兒子比我更加安然, 總是對我說“媽媽說......”有時候我會好奇地問:媽媽什么時候說的?兒子回答:當然是今天告訴我的!這就令我震驚了, 明明已經去世差不多兩個月了, 難不成妻子的亡魂一直在兒子身邊, 還能與他對話不成?靈異事件雖然不能解釋,

若是讓我也見一見也能緩解思念之苦, 訴說一下離別的苦楚。

有了這份心思我開始留心兒子的舉動, 很快我就發現了端倪, 每天放學之后, 兒子都會悄悄躲進房間里, 有一次我悄悄趴在門口偷聽, 果然房間里就響起妻子說話的聲音, 兒子若無其事地分享學校的事情, 妻子的聲音斷斷續續, 我在門口聽得淚如泉涌。

兒子真的能見到妻子太好了, 我一定要見一見, 于是我開始敲門, 很快兒子打開門, 我走進去并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妻子的聲音也不復存在, 我疑惑地問:剛才是媽媽說話的聲音嗎?兒子點點頭, “媽媽人呢?我焦急地搖晃兒子!”兒子默默地拿出一個手機, 這個熟悉的工具是妻子的遺物, 當兒子點開錄音那個軟件,

妻子歡快的聲音傾斜而出。 原來這是兒子與妻子曾經的親密互動, 當時是一時興起, 如今卻成為緬懷的“圣物”, 父子二人相擁大哭, 原來兒子說的對話就是這樣。

親人的離去對孩子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孩子能不能接受走出來就需要家人正面的引導, 雖然錄音和遺照能夠緩解思念之苦, 但也不能過于沉迷。 畢竟我們生活在現實的世界里, 過分傷情也不利于身體的健康, 更何況是個孩子, 如果不加以正面引導, 很容易讓孩子演變成抑郁癥的傾向。

逝者長已矣, 唯有活下來的人才是最悲苦的, 我們要肩負起兩個人的重任前行, 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壓力都變成了雙份, 怎么調節自己的心情, 放下悲苦就成為最重要的事情。

世界上有很多悲劇也有無數的困苦, 能夠戰勝的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只有這樣才能不讓愛我們的人失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