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去世后,为什么必须穿寿衣?其实这是科学,也是为了后代好

在古代一直延傳至今的事情很多, 比如我們每天都在用的筷子, 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了。 再比如人去世后, 無論是歷代的君王, 還是平民百姓, 都很重視人去世后的一些事宜, 這也是一直延傳至今。 這些事宜, 不僅是一種文化, 也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 今天談的就是人逝世后, 為什么一定要穿戴整齊的壽衣入棺?為什么手和臂不能外露?

我相信沒有幾個人見過不穿壽衣就直接下葬的, 但凡是家里有親戚或者是長輩逝世的時候, 家人都要認認真真地為他操辦后事, 這是自古以來一直默認的一個傳統文化,

先說為何必須將壽衣穿戴整齊下葬。

其實在古代, 壽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 當時只有有錢人家才能買得起, 在古代很多人買不起壽衣, 我們也經常在一些史書或者影視劇見到, 有人為了給長輩添一件壽衣, 還得去給別人家當丫鬟或者賣藝, 才能賺到買壽衣。 平凡人家都希望人去世后, 能不再過這樣窮苦的日子, 就攢些積蓄, 給自己或者長輩添上一件壽衣, 其實還有個很科學的原因。

很多人在去世后, 不是直接入棺就下葬, 而是先要在家中停放幾天, 也有的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下葬處, 在家中需要停放很長時間, 我相信這種現象很多人都知道, 停放的時間長了, 棺中的逝者慢慢的因為微生物的侵襲,

身體開始腐爛, 會流出一些液體, 為了避免這種液體流出棺外, 棺中需要放宣紙和草木灰用來吸水, 壽衣大部分都是很厚的棉質類衣服, 吸水性很強, 所以后人也會盡可能的多給逝者穿的厚一些, 這就是為了后代好, 可以減少沒必要的麻煩, 那為何穿壽衣時, 手和臂千萬不能外露呢?

這也是古人流傳下來的, 古人認為袖子長的壽衣才適用, 最好是剛好把手的指尖遮蓋住, 如果沒有蓋住, 古人會認為這是“衣不蔽體”, 衣不蔽體意思就是說人穿的衣服破破爛爛, 也形容人過的窮苦。 自然古人是不想讓自己的長輩后世受窮, 只能是將衣服做的盡量長一些, 這個文化也一直延傳到現在。 那穿壽衣就這有著兩點需要注意的嗎,

肯定不是, 還有兩個講究的地方。

逝者一般穿的壽衣都是單數, 上衣和下衣一般相差兩件, 比如上身5件, 下身就是3件。 一般最多的就是上身11件, 下身9件, 要是女子的話, 褲子是可以用裙子代替的。 還有, 假如沒到50歲逝世的, 一般穿3件, 逝者身上的衣物有時候是隨著年齡的大小而增加的, 年齡越大的, 身上的衣物越多。

這些一直被留下來的傳統, 更多的是對于逝者的一種敬畏和尊重, 看看身邊一天天老去的長輩, 好好的珍惜他們, 沒有他們, 何來自己?不要等到哪一天他們不在了, 才想要大操大辦的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孝心, 他們需要的是現在的關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