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曹操最痛恨的两个人: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自己爱将!

曹操的臨終遺言一共300字左右, 第一句乃是:孤縱橫天下三十余年, 群雄皆滅, 只有江東孫權, 西蜀劉備未曾剿除。

已然開始稱孤道寡的曹操, 一生經歷了與張角、董卓、袁紹、呂布、劉表、孫堅等英雄為敵, 最后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之后, 失去了活著時統一三國的最佳機會, 他也就此與成為千古一帝的機會擦肩而過。

小說里有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也有對壘江邊慨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和劉備對于曹操來說, 雖然是一生的大敵, 卻并不是他憎恨的人, 曹操一生尊敬對手。

曹操恨誰?

古人云,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如果一個人到了臨死的時候, 甚至已經死了, 都不放過某人, 那么這種恨, 才是真正恨到骨頭里的。

曹操一生最恨的兩個人, 其中一個就是位列五子良將的于禁。

照理說,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大功臣。 宛城張繡之變, 曹操軍隊被張繡偷襲近乎潰散, 長子曹昂將馬讓給曹操, 自己步戰而死, 武力蓋世的典韋為了掩護曹操, 也力戰而亡。 但這些人都沒有于禁的功勞大, 因為曹軍潰散之后, 只有于禁率領的軍隊紀律嚴明, 進退有道, 是最主要的戰力。 并且于禁還趁機懲戒了那些四散逃跑的曹軍, 大定軍心。

如果沒有于禁的部隊有章法的作戰, 典韋和曹昂也就白死了, 曹操基本是死定了, 基本將會成為歷史笑柄。

于禁所率部隊在官渡之戰或者是討伐呂布的下邳之戰,

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是曹操死后, 墳墓中卻有一幅圖, 專門用來侮辱于禁。 圖上畫著關羽戰勝, 龐德戰死, 于禁跪著投降。 于禁也正是看了這幅畫, 羞愧而死。

原來關羽水淹七軍之后, 從西涼投降過來的龐德為曹操盡忠而死, 于禁卻投降了關羽, 直到關羽戰敗, 于禁被孫權所得, 后曹丕稱帝孫權稱臣, 才將于禁歸還, 此時曹操已死。

曹操之所以恨于禁, 可能因為希望太大吧。 此前于禁與張遼多有不和, 曹操基本上都向著于禁, 曹操統一四海后, 單獨讓漢獻帝封于禁為“虎威將軍”, 每次大戰于禁不是司職前鋒就是殿后。

而曹操第二個到死都在恨得人, 就是親兒子曹植。

曹操遺言:孤平生所愛第三子曹植,

然其為人虛華, 少誠實, 嗜酒放縱, 因而不能立。

已經都要死了, 還不忘罵自己的第三個兒子曹植。

可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曹植整天混跡于當時的文人當中, 而所謂的建安風骨者, 對曹操多有不滿, 孔融、禰衡等人, 更是寧可死都要對曹操罵不絕口。 而曹植每天交往的都是這些人, 曹操必然厭惡他們, 楊修之死說明一切。

不過曹操畢竟是奸雄, 從另一個角度看, 這種“到死都要恨”可能也有不同的答案:手心手背都是肉, 曹植沒有曹丕的野心, 曹操臨死之前斷絕曹植接班的最后可能性, 實際上也可能是在保護他。 試想, 如果曹操臨死之前說的是“曹植也很好, 曹丕也很好, 曹丕接班吧”。

倘若如此,

曹植最后又能否七步詩逃命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