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論風雅還是他…比吸管早發明1500年的荷葉吸杯

“這種帶梗鮮葉製成的一次性酒杯被命名為‘碧筒杯’, 其妙處在於能令酒水染上荷葉的香氣, 予人勝冰賽雪的清涼感。 ”

微博上, 有博友貼出了光緒末年的“粉彩荷花秋操杯”, 我轉發時順便說明, 這是一隻傳統的“吸杯”, 斜伸在一側的碧色花梗為中空的形態, 既是杯把手, 也是吸管, 沒想到引發了很多朋友的興趣, 接力驚呼奇妙。 這倒讓我有點意外, 看來, 對於中國傳統精華的宣傳, 還遠遠沒有到位。

吸杯在中國雅文化中出現得頗早, 至少有上千年的傳統, 而且可能還要更為久遠。 它的靈感來自於荷葉的獨特構造,

是中國人對蓮荷的熱愛催生了這種情趣酒杯的出現, 所以, 要說各種材質的吸杯, 必須先談天然荷葉做的“碧筒杯”。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夏日避暑時, 特別喜歡當場摘下碧綠的鮮荷葉當酒杯。 據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中的記載, 這是三國時代的名士鄭愨的發明。 當宴客的時候, 他會讓僕侍將大荷葉連帶著長長的莖梗一同采下, 架放在原本用於盛硯臺的硯匣裡, 在荷葉上倒入足足三升的米酒, 然後, 用簪子刺破荷葉的蒂心, 形成一個與荷葉的長梗相通的孔洞。 由於荷梗內部天然為貫通的空腔, 所以, 將長梗向上拉起, 如舉起的象鼻一樣彎成“S”形, 就成了天然的吸管!飲用者以嘴含住荷梗的端頭, 用力吸吮, 荷葉內的酒液就會順著荷梗內部的通道流動,

湧入吸酒者的口中。 這種帶梗鮮葉製成的一次性酒杯被命名為“碧筒杯”, 其妙處在於能令酒水染上荷葉的香氣, 予人勝冰賽雪的清涼感。


粉彩荷花秋操杯

是否碧筒杯可以上溯到西元三世紀?這一點無從確定。 不過, 唐人戴叔倫《南野》一詩有雲“茶烹松火紅, 酒吸荷葉綠”, 另一位唐人曹鄴《從天平節度使游平流園》也詠到“乘興挈一壺, 折荷以為盞”, 這便表明, 在唐代, 以帶有翠長梗的現摘荷葉作為供“吸飲”的酒杯, 是真實存在的做法, 士大夫們聚會的時候, 喜歡通過此一便捷又清新的方式增加趣味。 另外, 據唐人趙璘《因話錄》講述, 唐文宗時的宰相李宗閔在宴客的時候, 不但要把酒倒在荷葉中,

還將盛有酒的荷葉紮系起來, 一一送到客人面前, 再用筷箸刺破荷葉的蒂芯, 然後暢飲葉中之酒。 按李宗閔的規定, 飲酒人必須一口氣把酒飲幹, 然而, 荷葉被紮緊, 誰也看不到內裡的情況, 客人只能憑口感判斷是否已經將葉包裡的酒悉數喝光。 一旦這位客人聲稱把酒喝盡了, 那時再打開荷葉驗證, 如果發現葉裡還殘留著酒水, 就會罰這位客人重來一輪——把另一個荷葉包裡的酒也通過荷梗吸淨。 顯然, 這種安排屬於席上酒令的一部分, 利用懸念、努力和嬉笑, 活躍宴會的氣氛。


玉荷葉形吸杯

也許是受了李宗閔的啟發, 傳為宋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 “碧筒酒”一則策劃了一個十分浪漫的夏日待客方案:

逢到三伏天炎熱難逃的日子,

雇幾隻輕便小船, 與客人一起到蓮花蕩中泛舟消暑。 不過, 開船前, 先在近岸處選一些植立水中的大荷葉, 將美酒傾至荷葉中心的凹處, 然後將葉的周邊卷起, 包攏成團, 並設法固定住, 形成封裹嚴密的荷葉包。 這樣, 亭亭出水的大荷葉就成了天然的熏酒小罐。 同時, 把拌好調料與米糝的生魚片也裹到一片片昂挺的大荷葉中, 製成“魚鮓包”。 隨後便可散舟蕩中, 待到興盡舟回, 熾日的暴熱已將荷莖頭上的魚鮓包曝熟, 那些封在荷葉內的美酒也滿浸了清幽的荷氣, 賓主便可到將內盛酒與鮓的荷葉包從荷梗處截取下來, 共作以荷香為主打氣息的怡心小宴。 荷葉閉合成罐狀, 如酒瓶一樣把酒水盛裹在內,
並不洩露, 這可能嗎?也許, 古人真有技巧做到這一點。

直到明代, 高啟等文人仍有《碧筒飲》詩, 由之可知, 碧筒杯一直都是士大夫熟悉的一種飲酒方式。 不過, 只有在夏季, 才有亭亭碧葉可以當場折斷, 充作酒杯, 為了彌補這一現實的局限, 能人巧匠便發明了以各種材質模仿荷葉天然結構的酒杯。 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人工造碧筒杯出於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文物中, 這只唐人的鎏金銀吸杯的八曲器身力圖再現荷葉的形象, 從杯身斜伸出一條彎管作為吸管, 飲用者將嘴唇吮住其頂端, 由此飲得器中之酒。 與吸管相接通的器內圓孔位於底部的中央, 也就是全器最低之處, 這就保證杯內所盛酒液可以通過出酒管全部抽出。 同時,吸管的端頭高過酒杯的邊緣,因此,在無人干擾的靜置情況下,這件銀器即使盛滿酒水,也不會經由出酒口洩漏。


唐代銀鎏金碧筒杯

人造碧筒杯一經在唐代出現,便因其富於情趣而備受人們喜愛,自此經宋至清,歷代不絕,並且在造型上日益精巧。其中,明代出現的犀角精品無疑最為貴重,也最令人驚歎。明清巧匠利用犀角天然的圓錐造型,通過自唐代流傳下來的神奇工藝,把犀角放在摻有特定藥料的水內煮,令其變軟,由此讓犀角的兩端對折,形成“V”字造型,變為吸杯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形狀。這之後,再把寬大一端雕成荷葉形杯身,尖窄一端琢為內涵吸管的蓮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三件珍貴的犀角雕碧筒杯便堪稱藝術品中的精彩絕倫之作。


故宮博物院藏犀角碧筒杯

另外,揚之水先生經研究發現,宋遼時代,沒有留下姓名的工匠們在競爭與創新中自由發揮,不斷對碧筒杯的造型加以革新。有些杯子放棄了荷葉的造型,直接採用普通酒杯的形狀,同時從杯底伸出“象鼻”式吸管。(《荷葉杯與碧筒勸》,《奢華之色》第三卷,225-231頁,中華書局2011年)由於這一變化,人們又給此類杯子取了象鼻杯或吸杯的叫法。

一旦杯身不拘泥於荷葉的形象,匠人們就可以盡情放飛才能了。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邢窯白釉臥鴨式吸杯”,杯身呈現為臥鴨,以雙足形成底座,吸管隱藏在鴨體內部,通向鴨頭,鴨頭的喙部做成短圓管,也就是飲酒者吸吮酒液的地方。這樣,宴席上的客人僅看到一隻胖墩墩的伏鴨酒杯,難以察覺吸管那一特殊機關的存在,然而,只要將雙唇嘬住鴨嘴,用力一吮,便有酒液湧出,進入口中,得到意外而有趣的體驗。


故宮博物院藏臥鴨式吸杯

揚先生《荷葉杯與碧筒勸》一文還指出,宋遼時期的人工吸杯內增加了一個可愛的細節:杯底圓孔的一側會貼飾一個立體的龜、魚、蟹或小鴨等,以其身軀擋住孔口。這樣,飲酒時,但見酒水漸漸減少,卻不見其具體去向,更顯得多一分情趣。


故宮博物院藏德化白瓷碧筒杯

說起來夢幻,在印尼勿裡洞附近發現的“黑石號”沉船所載的中國瓷器中,揚先生鉤沉出一批白釉吸杯,也就是說,這些吸杯數百年前作為外貿出口貨物搬上黑石號,如果航程順利,它們本來會出現在異國市場上的。原來,歷史上,碧筒杯曾經居於外銷瓷之列,走過海程萬里,遠銷海外,贏得了異國上層社會的喜愛!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瓷碧筒杯

清光緒粉彩蓮花吸杯的背面有“大清光緒三十四年太湖附近秋操紀念”的題款,說明這批酒杯燒制於1908年,傳統中國對於吸杯的喜愛真是始終不曾倦怠。目前,倒是正風行帶有吸管的“吸管杯”,殊不知,帶有固定吸管的酒杯,曾經是中國設計的經典範例。

騰訊網刊登此文僅為傳達更多資訊之目的,

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其觀點。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時尚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期主筆:孟暉

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盂蘭變》、

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等。

沒看過癮?本周熱門喂飽你

王菲走秀? 紅袍"下凡"的她最讓人惦記的是那條裙子…

張雨綺的買菜包近10萬…而她,拎千元手袋卻讓你想跟著買

同時,吸管的端頭高過酒杯的邊緣,因此,在無人干擾的靜置情況下,這件銀器即使盛滿酒水,也不會經由出酒口洩漏。


唐代銀鎏金碧筒杯

人造碧筒杯一經在唐代出現,便因其富於情趣而備受人們喜愛,自此經宋至清,歷代不絕,並且在造型上日益精巧。其中,明代出現的犀角精品無疑最為貴重,也最令人驚歎。明清巧匠利用犀角天然的圓錐造型,通過自唐代流傳下來的神奇工藝,把犀角放在摻有特定藥料的水內煮,令其變軟,由此讓犀角的兩端對折,形成“V”字造型,變為吸杯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形狀。這之後,再把寬大一端雕成荷葉形杯身,尖窄一端琢為內涵吸管的蓮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三件珍貴的犀角雕碧筒杯便堪稱藝術品中的精彩絕倫之作。


故宮博物院藏犀角碧筒杯

另外,揚之水先生經研究發現,宋遼時代,沒有留下姓名的工匠們在競爭與創新中自由發揮,不斷對碧筒杯的造型加以革新。有些杯子放棄了荷葉的造型,直接採用普通酒杯的形狀,同時從杯底伸出“象鼻”式吸管。(《荷葉杯與碧筒勸》,《奢華之色》第三卷,225-231頁,中華書局2011年)由於這一變化,人們又給此類杯子取了象鼻杯或吸杯的叫法。

一旦杯身不拘泥於荷葉的形象,匠人們就可以盡情放飛才能了。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邢窯白釉臥鴨式吸杯”,杯身呈現為臥鴨,以雙足形成底座,吸管隱藏在鴨體內部,通向鴨頭,鴨頭的喙部做成短圓管,也就是飲酒者吸吮酒液的地方。這樣,宴席上的客人僅看到一隻胖墩墩的伏鴨酒杯,難以察覺吸管那一特殊機關的存在,然而,只要將雙唇嘬住鴨嘴,用力一吮,便有酒液湧出,進入口中,得到意外而有趣的體驗。


故宮博物院藏臥鴨式吸杯

揚先生《荷葉杯與碧筒勸》一文還指出,宋遼時期的人工吸杯內增加了一個可愛的細節:杯底圓孔的一側會貼飾一個立體的龜、魚、蟹或小鴨等,以其身軀擋住孔口。這樣,飲酒時,但見酒水漸漸減少,卻不見其具體去向,更顯得多一分情趣。


故宮博物院藏德化白瓷碧筒杯

說起來夢幻,在印尼勿裡洞附近發現的“黑石號”沉船所載的中國瓷器中,揚先生鉤沉出一批白釉吸杯,也就是說,這些吸杯數百年前作為外貿出口貨物搬上黑石號,如果航程順利,它們本來會出現在異國市場上的。原來,歷史上,碧筒杯曾經居於外銷瓷之列,走過海程萬里,遠銷海外,贏得了異國上層社會的喜愛!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瓷碧筒杯

清光緒粉彩蓮花吸杯的背面有“大清光緒三十四年太湖附近秋操紀念”的題款,說明這批酒杯燒制於1908年,傳統中國對於吸杯的喜愛真是始終不曾倦怠。目前,倒是正風行帶有吸管的“吸管杯”,殊不知,帶有固定吸管的酒杯,曾經是中國設計的經典範例。

騰訊網刊登此文僅為傳達更多資訊之目的,

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其觀點。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時尚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期主筆:孟暉

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盂蘭變》、

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等。

沒看過癮?本周熱門喂飽你

王菲走秀? 紅袍"下凡"的她最讓人惦記的是那條裙子…

張雨綺的買菜包近10萬…而她,拎千元手袋卻讓你想跟著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