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全網pick的王菊感覺要涼涼,這股“菊色風暴”還能刮多久?

要麼“陶淵明”, 要麼“菊外人”。

“菊姐”王菊, 因網綜《創造101》走紅, 將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或主動或被動地分成了上述兩撥人。

“陶淵明”們使用“菊”字造出了許多諧音梗和黑話, 甚至做出了專屬於自己的一份“菊話寶典”。 經過他們的努力, “菊姐”被安利到了互聯網的幾乎每一個角落。

時至今日, 這股“菊色風暴”已經刮了近一周, 而這位“最不適合做偶像女團的練習生”卻在不斷逆襲。 此菊還能盛開多久, 這又代表了怎樣的一種造星風潮?

一夜之間“菊花”盛開

連日來, 因為《創造101》, 王菊火了, 各種“菊語錄”、“菊表情”刷屏了。

“多此一菊”說的是“多給王菊投一票,

才是最好的”;“事無菊細”指的是為王菊投票的任何細節都不能錯過;“電菊驚魂”是指“被王菊的電眼美得魂都掉了”;那些積極擁護王菊的粉絲們則自稱為“陶淵明”, 因為這位魏晉南北朝的田園詩人一生獨愛菊花。

至於那些不看《創造101》, 也不給王菊投票的人, 統統成為了“菊外人”。

王菊的走紅, 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在號稱是“中國首部女團青春成長節目”的《創造101》中, 王菊因皮膚黝黑、身材微胖、妝容濃豔、個性張揚, 被認為和女團的傳統印象並不符合。 而從公開資料看, 今年25歲的王菊目前是esee上海英模旗下的模特經紀, 也並非藝人。

4月28日, 王菊在《創造101》第二期踢館賽中首次亮相, 結果“毫無意外”踢館失敗了, 被眾嘲為“大齡女青年夢想一日游”。

最後因為3unshine 組合的 Abby 退賽, 王菊被留了下來。 此後, 王菊的“晉級之路”一直頗多艱險, 她在賽場之外也一直被觀眾diss。 早期流傳的類似“地獄空蕩蕩, 王菊在土創”表情包, 也都是對王菊的純嘲笑。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了5月26日《創造101》第六期播出之後, 節目贊助商之一英樹做了一次打call活動, 號召粉絲在5月26日至6月13日限定時間內, 給自己支持的選手點贊, 打call榜票數排名第一的選手, 贊助商將為其包下一列地鐵做宣傳。

短短兩天時間內, 王菊在相關打call榜上的排名超過了吳宣儀、孟美岐等眾多人氣選手, 排到了第一位。 截至6月5日發稿, 王菊在該榜依然高居冠軍位置, 票數約為370萬, 領先第二名的孟美岐約185萬票。

王菊為什麼突然這樣火?

王菊為什麼這樣火?許多人把這歸結於她“性格的獨特性”。

“歐美女黑人式的婊氣沖天+當代視頻自媒體式的真實表達+直言不諱的翻著白眼的撕逼膽識+網路流行土味的活力與喜感”。 音樂評論人“耳帝”這樣總結王菊的特質。

最為粉絲津津樂道的, 則是王菊的“真實、自我與堅持”, 比如一出場便野心外露, 多次強調“女性獨立”, 同時質問馬東為什麼自己實力不弱卻因外貌不夠美而得不到更多重視, 督促節目組“你們手裡握著的是重新定義女團的權力”, 同時她還樂於拿網上對自己的攻擊來自嘲, 表示要做真實的自己, 不想回到過去等等。

但在這股突然爆發的“菊色風暴”中,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王菊的粉絲“陶淵明”們,

他們用“漂流瓶”、“淘寶”和“外賣”等匪夷所思的方式讓“菊資訊”得到了病毒式的傳播。

總結起來, 王菊粉絲的拉票策列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製作各種符合互聯網語境的王菊表情包, 如以王菊誇張表情搭配文字“陷入僵菊”“這菊穩了”進行擴散, 這種易於傳播的模式打通了各個圈層, 路人也加入了湊熱鬧行列;

二是製造各種病毒式文案, 這和表情包模式相輔相成, 除了“你努力, 我努力, 菊姐就能出奇跡”這樣朗朗上口的拉票口號, 粉絲還自創了一套“菊花寶典”, 每當有和王菊相關的熱點事件熱點人物出現, 粉絲就會立即創造出一個與“菊”相關的詞語並配上解釋進行傳播;

三是一反粉絲“無腦護主”常態, 但凡有攻擊王菊的評論出現,

粉絲便會成群過去“乖巧”道歉, 然後再“沒心沒肺不計前嫌”地勸對方給王菊投票, 此舉如今已成為“菊粉”的一大特徵被津津樂道;

四是在上述幾條的基礎上瘋狂拉票, 王菊粉絲真正做到了無孔不入, 他們的策略是不僅“殺熟”, 還“殺生”, 如點外賣留言備註叫對方“pick王菊”(為王菊投票), 拿“五星好評”和淘寶店主交換“pick王菊”, 在漂流瓶上和陌生人搭訕叫對方“pick王菊”……

可以說, 王菊的賣點已經不只是她本人了, 還包括了她獨特的粉絲群體, 有人就曾表示之所以投王菊是因為“她的粉絲很可愛”。

此外, 對此次熱潮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還有人數頗多的LGBT人群。 有分析認為, 王菊從不被接受到被熱捧的過程, 讓渴望話語權的LGBT群體找到了共鳴感。 亦有相關LGBT人士表示:“王菊經歷過的我們都經歷過。”

明星及大V們的下場打call,更是讓此熱潮得到了進一步發酵。林允、範湉湉、汪蘇瀧、楊迪等人都表示過對王菊的支持,而更典型的例子則是微博大V@老雞燈兒對王菊“黑轉粉”的過程。這位有著近50萬粉絲的微博用戶,早期一直是一個堅定的“菊黑”,據稱最早的“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等“菊黑口號”便是從他這裡傳出來的,但沒過多久該大V突然又變成了一個堅定的“菊粉”,不舍晝夜地在微博中安利著王菊。

“王菊現象”背後是否有操盤手,目前說法不一。有人表示,《創造101》第五期之後突然鋪天蓋地都是王菊的通稿,而且形式風格也相當統一,“這種套路顯而易見,沒人推才有鬼”。雖然如此說,但也僅猜測而已,並無確鑿證據。

“菊花”還能開多久?

有人把王菊現象視為一種偶像文化反覆運算更新的體現,認為現在“與偶像共榮”的文化意識正在興起,而粉絲對偶像的需求也不再是以往單純的“崇拜”,更多的其實是一種參與和投射。

《創造101》號稱要打造“女生也會喜歡的女生”,而他們達到此目標的策略之一正是找投射。為了讓“每個人在行業和社會中都擁有自己作為參照的坐標系”,團隊編劇組給每位選手都製作了人物小傳,以挖掘她們的過往經歷和性格特點,用以推薦不同類型的“勤奮C位”、“能力C位”等環節也被加入到節目中。

節目組在挑人時,不僅要找像孟美岐、吳宣儀這樣外形條件好、能力較高的人,同時也會挑一些外形條件並不出眾的女生。

“這樣的標準一定會有爭議,一定是有些人特別喜歡,有些人特別不喜歡。”《創造101》總製片人、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在接受採訪時曾如此表示。

《創造101》的口號是“逆風翻盤”,這和王菊的突然走紅多少有些呼應。

“王菊吸引我們的特質就是:精神獨立、勇敢、自信,這也是我們想要呈現和表達給受眾的內容。”在《創造101》製片人都豔看來,在後選秀時代,節目不僅要讓觀眾看到台前,更要讓他們看到幕後的真實、殘酷和熱血,“正能量,甚至是消極面,我都給你看,我把我的真實面貌展現給你,我不掩飾”。

這也正如有人所說,《創造101》中選手欲望和野心都寫在了臉上,而年輕一代的受眾就是對此特別買帳。而這,或許也正是讓《創造101》和王菊大火的原因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自王菊事件爆發之後,《創造101》的微信指數迎來了開播以來的第一個最大峰值,但其百度指數變化並不大。這多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即王菊話題有可能依然只是某個話語領域內的群嗨,看似是一個“現象級”,但實際影響力有限,其給《創造101》帶來的引流效應可能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從爆火到如今,已經近一周時間過去,王菊目前也只排到了“創造101成員網路資料”排行榜第23名的位置,雖然有所進步,但和第一名的孟美岐、第二名的楊超越相比,整體資料仍不算理想。王菊的微博粉絲數在一陣爆發式增長之後,目前也只達到了37萬,和孟美岐的192萬相比,依然是天壤之別。

孟美岐

不得不指出的是,此次參與到“菊色風暴”狂歡中的,除了王菊的粉絲,更多的則是一時跟風的路人,有人就曾明確表示捧王菊的原因是“不知道王菊和‘陶淵明’的人顯得太落後”。

這種全民娛樂性狂歡,線民們其實並不陌生。不管是之前全網diss女團3unshine,早期龐麥郎、“春哥”(李宇春)的大火,還是周傑、黃子韜的表情包大爆發,或“佛系青年”、“隱形人口”語錄的流行,這種一陣一陣的潮流都曾短暫地統領過社交網路,但能持續爆火的又有多少呢?

3unshine

作家“楊不壞”在《王菊紅不了》一文中這樣分析道:“王菊並沒有真的紅,而是網友們借王菊來宣洩一種喪,宣洩對主流審美的反叛,一種自我朋克,實際上到底是王菊還是陳菊並不重要,只是恰好王菊站到了這個位置上供人宣洩而已。”

熱潮消散之後,王菊是否破圈而出,菊花又能否持續盛開,我們拭目以待。

亦有相關LGBT人士表示:“王菊經歷過的我們都經歷過。”

明星及大V們的下場打call,更是讓此熱潮得到了進一步發酵。林允、範湉湉、汪蘇瀧、楊迪等人都表示過對王菊的支持,而更典型的例子則是微博大V@老雞燈兒對王菊“黑轉粉”的過程。這位有著近50萬粉絲的微博用戶,早期一直是一個堅定的“菊黑”,據稱最早的“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等“菊黑口號”便是從他這裡傳出來的,但沒過多久該大V突然又變成了一個堅定的“菊粉”,不舍晝夜地在微博中安利著王菊。

“王菊現象”背後是否有操盤手,目前說法不一。有人表示,《創造101》第五期之後突然鋪天蓋地都是王菊的通稿,而且形式風格也相當統一,“這種套路顯而易見,沒人推才有鬼”。雖然如此說,但也僅猜測而已,並無確鑿證據。

“菊花”還能開多久?

有人把王菊現象視為一種偶像文化反覆運算更新的體現,認為現在“與偶像共榮”的文化意識正在興起,而粉絲對偶像的需求也不再是以往單純的“崇拜”,更多的其實是一種參與和投射。

《創造101》號稱要打造“女生也會喜歡的女生”,而他們達到此目標的策略之一正是找投射。為了讓“每個人在行業和社會中都擁有自己作為參照的坐標系”,團隊編劇組給每位選手都製作了人物小傳,以挖掘她們的過往經歷和性格特點,用以推薦不同類型的“勤奮C位”、“能力C位”等環節也被加入到節目中。

節目組在挑人時,不僅要找像孟美岐、吳宣儀這樣外形條件好、能力較高的人,同時也會挑一些外形條件並不出眾的女生。

“這樣的標準一定會有爭議,一定是有些人特別喜歡,有些人特別不喜歡。”《創造101》總製片人、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在接受採訪時曾如此表示。

《創造101》的口號是“逆風翻盤”,這和王菊的突然走紅多少有些呼應。

“王菊吸引我們的特質就是:精神獨立、勇敢、自信,這也是我們想要呈現和表達給受眾的內容。”在《創造101》製片人都豔看來,在後選秀時代,節目不僅要讓觀眾看到台前,更要讓他們看到幕後的真實、殘酷和熱血,“正能量,甚至是消極面,我都給你看,我把我的真實面貌展現給你,我不掩飾”。

這也正如有人所說,《創造101》中選手欲望和野心都寫在了臉上,而年輕一代的受眾就是對此特別買帳。而這,或許也正是讓《創造101》和王菊大火的原因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自王菊事件爆發之後,《創造101》的微信指數迎來了開播以來的第一個最大峰值,但其百度指數變化並不大。這多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即王菊話題有可能依然只是某個話語領域內的群嗨,看似是一個“現象級”,但實際影響力有限,其給《創造101》帶來的引流效應可能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從爆火到如今,已經近一周時間過去,王菊目前也只排到了“創造101成員網路資料”排行榜第23名的位置,雖然有所進步,但和第一名的孟美岐、第二名的楊超越相比,整體資料仍不算理想。王菊的微博粉絲數在一陣爆發式增長之後,目前也只達到了37萬,和孟美岐的192萬相比,依然是天壤之別。

孟美岐

不得不指出的是,此次參與到“菊色風暴”狂歡中的,除了王菊的粉絲,更多的則是一時跟風的路人,有人就曾明確表示捧王菊的原因是“不知道王菊和‘陶淵明’的人顯得太落後”。

這種全民娛樂性狂歡,線民們其實並不陌生。不管是之前全網diss女團3unshine,早期龐麥郎、“春哥”(李宇春)的大火,還是周傑、黃子韜的表情包大爆發,或“佛系青年”、“隱形人口”語錄的流行,這種一陣一陣的潮流都曾短暫地統領過社交網路,但能持續爆火的又有多少呢?

3unshine

作家“楊不壞”在《王菊紅不了》一文中這樣分析道:“王菊並沒有真的紅,而是網友們借王菊來宣洩一種喪,宣洩對主流審美的反叛,一種自我朋克,實際上到底是王菊還是陳菊並不重要,只是恰好王菊站到了這個位置上供人宣洩而已。”

熱潮消散之後,王菊是否破圈而出,菊花又能否持續盛開,我們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