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他两入军机两朝帝师,空谈误国,轻启战端

特約作者:一碗涼粉

翁同龢是清末維新派人物之一, 字聲甫, 號叔平, 江蘇常熟人, 大學士翁心存之子。 咸豐六年(1856年)一甲一名進士, 授修撰。 曾視學陜甘, 典試山西。 同治四年(1865年)受命在弘德殿行走, 教同治帝讀書。 光緒元年(1875年), 又命在毓慶官行走, 教光緒帝學習。 歷官至戶部侍郎, 都察院左都御史, 刑部、工部、戶部尚書, 加太子少保銜, 協辦大學士。 光緒八年(1882年)和二十年(1894年), 曾兩入軍機處, 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 最為光緒帝所寵信。


翁同龢

(1)心胸狹隘

晚清以來的很多記載, 都說中日甲午之戰雖由半島問題而起, 其內在的根因,

則由于翁、李二人之仇隙。 翁即翁同穌, 李則李鴻章也。 李鴻章當年居曾國藩幕中, 曾國藩上疏嚴參安徽巡撫翁同書失誤封疆, 翁同書卒以此遣戍新疆, 在翁同穌而言, 視為深仇大恨, 不報不休。 但因曾國藩早已功成身死, 而曾國藩此疏又是出于李鴻章之手筆, 所以又將仇曾之心轉而仇李, 除了對李鴻章所一手創辦的北洋海軍多方刁難掣肘之外, 更在戰端將啟之時, 竭力反對李鴻章的和議主張, 以為打擊李鴻章之計。 凡此種種, 雖然沒有十分明顯的證據, 但卻蹤跡顯然。 悠悠之口, 眾論一詞, 翁同穌實在無法逃此千載公論。


李鴻章

(2)開缺回籍

光緒二十年中日戰起, 他力主抗戰。 《馬關條約》簽訂后, 欲扶光緒帝親政,

籌思革新。 據檔案記載:“同穌痛于甲午之役, 知非變法不足以圖存, 破格求賢, 冀匡時變。 ”因此密薦康有為于光緒帝。 他對光緒帝說:“康有為之才, 過臣百倍, 請皇上舉國以聽。 ” 光緒帝即召用康有為, 隨有百日維新運動。 但這次維新變法很快被太后所鎮壓, 六君子被殺, 康、梁出逃, 翁同穌被開缺回籍。 翁同穌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病死家中, 年七十五歲。


甲午戰爭

(3)平反謚恤

宣統元年(1909年), 常熟縣紳士陸懋宗等上呈兩江總督端方說:翁同穌自罷官歸里以來, “閉門思過, 督教子孫, 念及時艱, 輒復流涕不食。 身歿之后, 家無余財。 吳中士民, 見其忠清, 莫不嗟惜。 ……翁同穌舊臣世德, 效力多年, 跡其講畫之勞, 宜在矜原之列。 ”端方據此奏準, 將已故革職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開復原官。

辛亥革命以后, 一些舊臣遺老認為, 如果當時變法成功, 斷不致有今天亡君的后果, 因此愈益思念翁同穌。 遜清皇室內務府大臣世續、景豐、紹英據情上奏溥儀, 溥儀當即下“諭旨”說:“內務府代奏, 據前外務部尚書鄒嘉來等呈稱, 請將已故協辦大學士翁同穌特予謚恤一摺。 翁同穌前在弘德殿、毓慶宮行走有年, 曾著勞績, 著加恩予謚‘文恭’, 以示篤念儒臣之至意。 ”這樣翁同穌因支持變法維新, 被太后太后罷官禁歿的冤案, 終于在他死后的十年, 得到遜清皇室的謚恤。


端方

參考文獻:

《清史稿》卷四三六《翁同穌傳》, 《遜清皇室秘聞》、《晚清人物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