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纸上山河:栽培派系,与黄埔同时开办的两所军校

圖為1925年7月6日, 國民政府既軍事委員會成立閱兵儀式上的國民黨首腦。 其中前排左四為譚延闿, 右二為朱培德。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官學校

1924年6月, 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長洲島上開學, 這是屬于國民黨的軍校, 學員畢業后主要分配入黨軍(國民革命軍第一軍)。 所以從某個角度上說, 黃埔軍校及第一軍, 可以說是國民黨的黨產。

但擁護國民革命的各省軍隊, 雖然是在同一面旗幟下戰斗, 此時還沒有完全統一到國民黨內, 而是呈半獨立狀態分屬各個軍政巨頭各自管理。

軍隊是軍政巨頭們的命根子,

而軍官團體是其控制部隊的工具, 所以培訓軍官乃是每一個軍政巨頭的頭等大事, 這事還不能假手于人, 必須自己辦理。 于是在黃埔開辦的差不多時期, 建國湘軍、建國滇軍在廣州城內也開辦了自己的軍官學校。 另外建國粵軍有自己的隨營學校, 福軍、攻鄂軍也有自己講武堂。

這在當時的局勢下不算什么新聞, 只是后來黃埔軍校名氣越來越大, 其光芒掩蓋了這段歷史, 所以這幾所軍校歷史上無聲無息, 鮮為人知。

跟隨黃埔軍校辦學最快的是譚延闿湘軍。

1924年, 第二此直奉戰爭期間, 孫中山覺得機會又降臨了。 乃聯系皖段奉張實力, 二次興兵北伐討伐曹吳。 9月初, 孫中山趕赴韶關親自領導第二次北伐, 打算取道江西北上。

10月, 廣州商團搗亂, 孫不得不回廣州處理。 由譚延闿任總司令的北伐軍, 留駐粵北擔任防務。

譚是對二次北伐是支持的。 無他, 北伐得贛, 自東向西進攻, 湘則成碗里肉。 湘軍打回湖南老家, 實力自然可以大長。 未得湘而圖湘, 他興奮地開始籌謀培訓自己的軍官。 不然得湘, 沒猛士守四方也是尷尬。

抱此目的, 譚延闿等孫前腳回廣州, 后腳就在韶關南雄設立湘軍整理處, 把建國湘軍第三、第五軍, 重新整理成8個團。 11月, 孫先生北上商談國事, 譚馬上在廣州開辦建國湘軍講武堂。 此時以他資歷, 黨內外沒人管得了他, 即使已有黃埔軍校, 他老哥要自辦一個軍校, 也只能隨他了。

次年中(1925年)第一期學員畢業, 國民政府所屬的湘軍、滇軍、桂軍、粵軍、攻鄂軍等所有部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各省軍相繼取消自己的培訓機構, 只保留湘軍和滇軍的培訓機構, 但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開設政治課。 三校的黨代表都由廖仲愷擔任, 加派政治教官, 推行三民主義。 湘軍講武堂改名為第二軍軍官學校, 校長為湘陰人陳嘉祐, 毛澤東擔任政治部主任教官。


第二軍軍官學校大門

第二軍軍官學校校址在現今廣州市天字碼頭原江防司令部所在地(現廣州沿江中路233號, 原址已經變成一間酒店)。 生源大部分是第二軍所轄各部的連、排干部和班長, 還有從湖南招的青年學生。

湘軍講武堂第一期生, 開學時間在1924年11月, 只編步兵一個科, 學制半年, 后來這期學生全部取得黃埔軍校學籍,

按入學時間等同黃埔二期生, 該期學員共383人, 分三個隊。

第二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生, 1925年4月開學, 學制10個月, 取得黃埔四期學籍, 畢業學員一共440人, 同樣分三隊。

據第二期第五隊學員馮志遠回憶, 軍事課程有戰術、筑城、交通、兵器等科目, 分為學科與術科兩大類。 學科主要講述理論知識, 術科即實踐科目, 在野外進行, 一般要拉去沙河瘦狗嶺搞戰術演習和構筑工事。


第二期學員劉紹云的聽課筆記本

毛澤東曾來過兩次講課, 第一次講農民運動問題, 第二次講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 他沒帶課本講稿, 站在講壇上就口若懸河, 滔滔不絕, 一口濃重的湘潭話, 好在學員們大家都來自湖南, 聽得倒也不算太吃力。

第二期生畢業時,

譚延闿為同學錄寫下序言: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學生將畢業, 有同學錄之刊欲吾題數言于編首。 吾之所知諸君皆已知, 吾所欲言即當為諸君言之, 且于第一期同學錄發其凡矣, 將何以益諸君哉。 雖然吾當聞之, 人非學不足之患, 學而不能行其學之患, 蓋學問之道無窮, 不足固其所也。 若并所已學而亦等之空談, 尚得為學者乎?

先總理之教人當曰知難行易, 今諸君知所難者即卒業矣。 則于其易者宜如何使見之實事, 乎學之不足, 愿諸君勉之, 學之不行則諸君之羞矣。 他日讀此錄時當有以自鏡而因以鏡人也, 遂以此復于諸君。

中華民國十五年二月 譚延闿題(原文抄錄)


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學校校門

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學校

1925年6月,東征軍回師廣州,以雷霆之勢平定了桂軍劉振寰、滇軍楊希閔之亂后。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整頓軍隊案”,全面進行軍隊之整理。6月底再通過“政府改組決議案”,決定建立國民政府,設置軍事委員會。滇軍各部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由朱培德任軍長。

7月,朱培德在大沙頭原滇軍隨營干部學校原址上,創辦第三軍軍官學校。


校長由朱培德自任,教育長熊式輝。黨代表廖仲愷,8月24日,廖被暗殺后由汪精衛接任。

學校設步、炮、工三科,步科編成一個總隊,六個中隊,炮、工兩科各編一個中隊。學員由原滇軍隨營干部學校未畢業學員、云南來投考的學生、還有隨楊、劉叛亂被俘的滇軍青年軍官。全部學員一共760名,絕大多數是云南籍。少量廣東籍學生,比如筆者就發現廣東陽山縣梁展云畢業于該校(三十年代任第四集團軍第一獨立團團長,抗戰時任軍事參議院上校咨議)。


江西上饒縣學生張景清畢業證。

政治部主任由共產黨員朱克靖出任。據學員敬德裕回憶,隊官等軍事教員多是從保定、云南講武堂、韶關講武堂畢業,他們照搬日本陸軍士官的教學模板,顯得生硬僵化,學生們因此非常不滿。而政治教官則大受歡迎。他們多數是共產黨員,如趙宗華、任公俠等教官,與學生們感情融洽,很受愛戴。右派學生組織“孫文主義學會”根本進不了學校。

1926年春,在這一期學員畢業之際。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要求各軍自辦的軍校統歸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該期同學發黃埔第三期畢業證,同等待遇。第三軍軍官學校只辦一期后取消辦學,并入黃埔本校。


學校全景


炮兵科演習放列


工兵科野外作業


步兵科野外演習休息


學員在學習劈刺術


第三軍軍官學校同學錄

第三軍軍官學校學生的思想非常進步,有學員晚年時,還能哼起當年在校時經常唱的歌:“黃花崗上草青青,赤血洗盡中華魂。民族民權與民生,三民主義革命軍”。

云南祥云籍學生張開楊在《同學錄》的序言中這樣寫到:“我最敬愛的七百六十位富有革命犧牲精神的同學,得校長、黨代表的訓育,政治部諸位教官的指導,而今是畢業了……我們武裝同志,其責任首在掃除軍閥,用我們的生命,沖鋒殺敵,努力奮斗,所謂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那我們的國民革命一定成功”。

感謝李建華對本文資料提供資料,本文參考文獻

1、《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官學校考》作者:鐘逸平

2、《回憶第二軍軍官學校點滴》作者:馮志遠

3、《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學校點滴情況》作者::敬德裕

4、《第三軍軍官學校政治教官》

作者:陳重陽:(ID)連陽標統,前媒體人,現居廣州。知名歷史學者;民國軍史專家。華師大口述史協會首席顧問,《國家記憶》影像文獻展策展人。

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學校

1925年6月,東征軍回師廣州,以雷霆之勢平定了桂軍劉振寰、滇軍楊希閔之亂后。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整頓軍隊案”,全面進行軍隊之整理。6月底再通過“政府改組決議案”,決定建立國民政府,設置軍事委員會。滇軍各部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由朱培德任軍長。

7月,朱培德在大沙頭原滇軍隨營干部學校原址上,創辦第三軍軍官學校。


校長由朱培德自任,教育長熊式輝。黨代表廖仲愷,8月24日,廖被暗殺后由汪精衛接任。

學校設步、炮、工三科,步科編成一個總隊,六個中隊,炮、工兩科各編一個中隊。學員由原滇軍隨營干部學校未畢業學員、云南來投考的學生、還有隨楊、劉叛亂被俘的滇軍青年軍官。全部學員一共760名,絕大多數是云南籍。少量廣東籍學生,比如筆者就發現廣東陽山縣梁展云畢業于該校(三十年代任第四集團軍第一獨立團團長,抗戰時任軍事參議院上校咨議)。


江西上饒縣學生張景清畢業證。

政治部主任由共產黨員朱克靖出任。據學員敬德裕回憶,隊官等軍事教員多是從保定、云南講武堂、韶關講武堂畢業,他們照搬日本陸軍士官的教學模板,顯得生硬僵化,學生們因此非常不滿。而政治教官則大受歡迎。他們多數是共產黨員,如趙宗華、任公俠等教官,與學生們感情融洽,很受愛戴。右派學生組織“孫文主義學會”根本進不了學校。

1926年春,在這一期學員畢業之際。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要求各軍自辦的軍校統歸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該期同學發黃埔第三期畢業證,同等待遇。第三軍軍官學校只辦一期后取消辦學,并入黃埔本校。


學校全景


炮兵科演習放列


工兵科野外作業


步兵科野外演習休息


學員在學習劈刺術


第三軍軍官學校同學錄

第三軍軍官學校學生的思想非常進步,有學員晚年時,還能哼起當年在校時經常唱的歌:“黃花崗上草青青,赤血洗盡中華魂。民族民權與民生,三民主義革命軍”。

云南祥云籍學生張開楊在《同學錄》的序言中這樣寫到:“我最敬愛的七百六十位富有革命犧牲精神的同學,得校長、黨代表的訓育,政治部諸位教官的指導,而今是畢業了……我們武裝同志,其責任首在掃除軍閥,用我們的生命,沖鋒殺敵,努力奮斗,所謂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那我們的國民革命一定成功”。

感謝李建華對本文資料提供資料,本文參考文獻

1、《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官學校考》作者:鐘逸平

2、《回憶第二軍軍官學校點滴》作者:馮志遠

3、《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學校點滴情況》作者::敬德裕

4、《第三軍軍官學校政治教官》

作者:陳重陽:(ID)連陽標統,前媒體人,現居廣州。知名歷史學者;民國軍史專家。華師大口述史協會首席顧問,《國家記憶》影像文獻展策展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