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山河带砺:攻打昆仑关伤亡惨重,粤军伤兵咽下稀粥,却从鼻孔流出来

誰家兒郎:先有義民, 後有義塚

本文作者:容傑

上世紀80年代, 我往來昆侖關戰埸賓陽河田德明村、高田圩的山路。 在離德明村1公里的山上有一塊似牛的大石叫石牛岡, 一座“抗戰陣亡英烈墓”位於路旁。 這個墓不大, 直徑有2米左右, 高約0.8米, 處在一大片的森林間。 無論我什麼時候經過此墓, 都見在墓碑的前面插有臘燭和花圈, 儘管這是個小墓, 交通又不方便, 但人們沒有忘卻它的存在。


1995年, 筆者與陳慶斌會長合影

1995年春, 南寧自治區民革辦公室召開“兩廣黃埔同學會”會議, 我有幸參加。 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前輩陳慶斌(廣東省黃埔副會長,

黃埔七期畢業, 現已去世)在昆侖關戰埸遺止告訴我:“昆侖關總攻前, 66軍在廣東新豐、翁源一帶整編完畢, 11月間突接軍委的命令急調廣西增援第5軍。 12月23日159師477團由橫縣永淳渡河抵達鹿景、伶俐時, 接到配屬第5軍作戰的命令, 並接替戴安瀾師守備昆侖關東653高地、600高地和枯桃嶺陣地的任務……

近幾十年, 我一直在那義山六凶村後的655、653、600高地尋找159師的忠骨, 夜晚有時竟然不能入睡, 總是夢著“159師的烈士”的事。 2016年5月31日我又到了高田, 徑直往山裡徒步, 一個多小時到了六瓦村。 當地的村民得知我的意圖後, 馬上帶我到山路旁指著一塊大石頭說:“村裡的老人講這裡埋有國軍的一個連長!”接著, 村民說在涼水村還有個94歲的韋春厚老人知道當年打日本鬼的事。

於是我往北徒步2個小時後找到了矮小的韋老。


韋春厚老人(左), 右為筆者容傑

韋春厚老人記憶很好, 講述往事條理清晰:“1939年我剛13歲, 華軍進駐在我家鄉涼水村, 其中有一位大官帶著老婆住在村上, 大官住的房常常發出“的的、達達!“的聲音。 當時村裡的人都躲到別處去了, 我家人事前把一個禾桶(裝穀的木桶)稻穀埋在地下, 加之村上有國軍駐守在村上, 我大伯惦記這些稻穀, 怕被軍隊吃了, 所以我們沒有離開村。

我家是五眼頭(一排五間房)的建築結構, 而且房屋前有口大水塘, 因此軍隊的臨時醫療所設在我家, 我聽到醫生和護士都講白話, 語音純正, 說得很好聽。 白天我見講粵語的國軍戰士在樹下打牌、說話或者在田垌休息,

晚上村民就帶國軍上榃柿山頂、石牛嶺和石塞坳與日軍打仗。


陸軍一五九師四七七團臨時野戰醫院

河田民眾組織的擔架隊, 將傷兵擔回來後, 就擱在我家的廳堂或者是屋簷下, 講粵語(白話)的醫生和護士們急忙對傷患進行搶救和包紮。 傷患有的被打中頭部、腰部, 有的被打斷胳膊、大腿, 流血很多, 衣服和綁帶都染紅了, 換下的血衣和綁帶一大堆全放在塘裡洗, 青綠的塘水變成血水。 ”

……講著講著, 韋春厚老人粥未吃完就穿上解放鞋對我說:“我帶你上石牛岡看烈士墓!”然後順手拿了條木棍, 背上水壺就出門。

我們沿著山路徒步, 一邊走他一邊繼續講:“當年在石牛崗沒有戰事,

國軍是在榃柿山頂和石塞坳與日本鬼打仗的, 很多傷患抬回我村, 有些抬到半路死了, 就放在路邊。 我也曾經帶醫生到戰埸搶救傷患, 戰埸上有些屍體沒有埋葬, 氣味又腥又臭, 我回家後噁心到吃不下飯。 有一次我還踩中一堆遺體, 遺體只用一層薄泥掩蓋, 我踩中後感到腳下軟軟的, 心裡直害怕。

那時住在涼水村的國軍吃的是糙米飯難以下嚥, 有些兵拿著糙米飯來換我家的粥吃……其中有一個傷兵傷得很重, 躺在我家的搗礁屋(椿米房), 我見他可憐就拿粥喂他, 他卻是吞不下, 粥從他的鼻孔流出來, 沒幾天就斷氣了, 醫生將這個死傷兵抬到村邊埋了。


參加桂南會戰的粵軍某部在粵桂邊的山道上行進01

在我村死亡的其他傷兵都一樣埋在村邊,

沒有記號, 隨著時間的過去, 都消失了……但國軍抗戰的歷史我卻是記得清清楚楚。

那時我大伯, 還有六三公韋仕榜和六三婆見國軍是為打日本鬼而死的, 應該有地方埋他們, 所以就把死的士兵抬著, 或者是用蔑綁好後拖到‘弓矢麓’的地方將國軍的遺體, 一共二十多具掩埋了。

六流村村民也將一個姓周的副連長埋在村邊。 昆侖關戰役結束後的第二年, 六流村村長李步雲發動附近各村的人去挖死亡官兵的遺骨, 集中安葬在石牛岡上。 我記得比較賣力的是六流村的‘黃八公’和‘滕六公’, 這倆人因家窮, 平時專業做埋葬隊, 幫村民埋死去的小孩。 我曾經帶他們到‘弓矢麓’, 給他們指認當時埋葬國軍屍體的地方。 ”


河田鄉德明村民祭拜墳墓01

……在山路上約莫徒步1個小時,到了石牛岡。見到的是一座約有6米直徑高2米的全新的大墳墓,這就是我日夜所思的墓,是159師477團在攻克香爐嶺陣亡的300多名的烈士墓,修得比原先的墓大,又修了長廊亭,上面記載著1939年12月中日雙方昆侖關的戰事,而且有韋老對戰爭的回憶,是當地村民在2015年抗戰紀念日重修的。

2017年清明後,河田鄉德明村民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儀式,會上我將159師477團的抗戰歷史資料交給村民,讓村民知道159師477團的作戰歷史。


河田鄉德明村民祭拜墳墓02

附注陳慶斌回憶:

……477團接替200師598高吉人團,守備昆侖關東側那義山上石牛嶺(653米)陣地,韋團長帶著477團第一營營長陳慶斌對當面之敵進行了兩三天的觀察分析。昆侖關以東、653高地以西有兩個高地(土名叫牛榮山和草帽山)為昆侖關的屏障,是日軍的重要陣地,估算據守昆侖關東側牛榮山和草帽山之敵是一個配有4挻重機槍和3門小炮的加強中隊,估約300多敵軍。依靠周邊地形的複雜和655、653、600、一字形山、石人嶺高地與西側的441高地的日軍相互支撐呼應,另一方面倚靠其飛機和戰車日夜不停對我低飛射擊和狂轟濫炸,使第5軍10多天的攻擊未能成功,傷亡官兵達千餘人。為此,陳營長決定避其鋒芒,避開飛機和戰車的威脅,拔除日軍陣地,並試圖以一個連的兵力,以班為單位組成為突擊小分隊在深夜進行佯攻,以期偵察得更具體、確切的敵情,為進一步作攻擊部署提供依據。

12月26日深夜, 477團派出第1連由653高地的鞍部出擊。由於日軍的火力網交織嚴密,佯攻自然只收到摸清日軍輕重火器位置的兵員配置情況的效果,27日晚派牟維城連長率所部第3連作第二次佯攻。同時另派一個加強班輕裝潛至653高地東北角迂回到牛榮、草帽等麵包山北側進行暗中摸索,偵察昆侖關到牛榮、草帽等麵包山之間的敵軍配備以及交通狀態。陳營長綜合所得的敵情概況向韋德團長報告,並提出攻擊牛榮、草帽等麵包山奪回昆侖關的戰鬥方案。


參加桂南會戰的粵軍某部在粵桂邊的山道上行進02

159師上報作戰計畫獲得同意後,由右側地區的477團第1營陳營於12月28日晚10時後行動,在第1、2兩個連裡各選精兵兩個排,組成精兵突擊梯隊出擊。天濛濛亮,炮兵14團第1營的150毫米重野戰榴彈炮在調整射擊諸元之後,再以密集的炮火向界首高地群展開了猛烈的射擊。200師、榮1師、新22師、159師各部隊分別攻擊,精兵突擊梯隊向昆侖關東側的日軍牛榮、草帽等麵包山實行不斷地猛烈攻擊,日軍恃其工事堅固,側防火力周密,而且不斷地施放毒氣,拼死頑抗,日機從空中降下兵員、彈藥進行補充,毫無怯意。

159師477團韋德團長用兩個連同時發動攻擊。第7連攻麵包山東南角敵據點,敵人在施放毒氣後,出陣地外逆襲。連長梁錫瓊陣亡,士兵死傷過半。自26日以來,經過4次戰鬥,477團6個步兵連向當面之敵的兩個據點發起4次攻擊均未成功,都被日軍兇猛的火力打垮了。30日,官兵都說要把當面這牛榮、草帽等兩個敵人據點打下,迫使敵人退出昆侖關。

這樣,一來可把擺在陣地前同事多年的官兵屍體予以收埋,二來也可在5軍面前爭口氣。向杜聿明借蛇腹形鐵絲網,架設通向炮兵指揮所專用的電話線,還借了四枝信號槍。同時,要求在477團發起攻擊時,派戰車及一個步兵營在界首附近準備及時佔據昆侖關,再向本師師長官褘要了一門士乃德小炮。於是,決定31日拂曉發起攻擊,奪取昆侖關。477團重新部署如下:第三營營長余鐵夫指揮突擊隊及佔領隊,第二營營長林詩學指揮迫擊炮,第一營營長陳慶斌指揮全團重機關槍,集中火力掩護突擊隊。而突擊隊、佔領隊則乘白天偵察前進路線,均牽雙線電話隨行,以設置臨時中繼站。工兵排攜帶蛇腹鐵絲網;彈藥排、擔架排均在653高地預作前進準備。團指揮所由653高地推進至600高地的陣地東南側背700~900米處,小炮也設置在附近,對敵反斜面陣地的直接射擊測定距離。


參加桂南會戰的粵軍某部在粵桂邊的山道上行進03

在攻擊戰鬥中,當地思隴、馬嶺、河田、高田的村民自發組織民眾義勇救護隊。‘由於戰鬥激烈,傷患多,本縣河田鄉奉命組織一個救護隊,上前線搶救和後運傷患(《賓陽縣縣誌》1984年版第183頁:‘戰役支前’。)村民們冒著槍林彈雨、抱著犧性的精神,從賓陽到太守河田鄉經德明村石牛岡、涼水、六瓦、高田到九塘的山間小路,將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前線。河田村民每天要將多達100余名傷患送到涼水村野戰醫院,其中有66軍159師477團不少的戰士英勇犧牲就埋葬在山路的旁邊。

31日拂曉4時許,159師477團第1營長率領全營與日寇血戰,攻克日敵的第一據點後乘勢續攻,日軍的第二個據點又于7時攻克。花日春連長帶領突擊隊一舉沖上牛榮、麵包山頂敵陣地與日軍展開搏鬥(廣東黃埔軍校同學會編《崢嶸歲月》388頁至391頁)。營長手持步槍沖向敵陣與日寇展開肉搏,反復與日軍爭奪牛榮、草帽山周邊山地陣地,激戰約半個小時,敵不支潰逃,我突擊隊全部佔領了敵陣地並乘勝沖進牛榮麵包山東南側(廣東黃埔軍校同學會編《崢嶸歲月》388頁至391頁)半小時後,敵人不支逃去,佔領隊佔據了敵據點工事;突擊隊繼續前進,沖進了昆侖關,發出了佔領信號,約作了一小時的搜索,便回麵包山集結。8時,第5軍戰車和部隊掃蕩了昆侖關、牛榮、草帽等麵包山戰場,敵人棄屍千具(摘自陳慶斌回憶錄)。


克復昆侖關後,四戰區司令張發奎關前視察

159師477團是第一支沖上昆侖關的部隊,在與日寇展開的艱苦拉鋸戰中傷亡過半,重創號稱“無敵勁旅”的日寇第五師團,敵人棄屍千具。 短短幾天時間裡477團陣亡了700多人,477團一營陣亡官兵300余人,傷約500餘人,其中德慶籍有130多位戰士犧性, 全營只剩下彈盡糧絕的幾位官兵。韋德團長團長命副官將本團陣亡官兵遺體收集並埋葬于655高地東北山麓。


河田鄉德明村民祭拜墳墓01

……在山路上約莫徒步1個小時,到了石牛岡。見到的是一座約有6米直徑高2米的全新的大墳墓,這就是我日夜所思的墓,是159師477團在攻克香爐嶺陣亡的300多名的烈士墓,修得比原先的墓大,又修了長廊亭,上面記載著1939年12月中日雙方昆侖關的戰事,而且有韋老對戰爭的回憶,是當地村民在2015年抗戰紀念日重修的。

2017年清明後,河田鄉德明村民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儀式,會上我將159師477團的抗戰歷史資料交給村民,讓村民知道159師477團的作戰歷史。


河田鄉德明村民祭拜墳墓02

附注陳慶斌回憶:

……477團接替200師598高吉人團,守備昆侖關東側那義山上石牛嶺(653米)陣地,韋團長帶著477團第一營營長陳慶斌對當面之敵進行了兩三天的觀察分析。昆侖關以東、653高地以西有兩個高地(土名叫牛榮山和草帽山)為昆侖關的屏障,是日軍的重要陣地,估算據守昆侖關東側牛榮山和草帽山之敵是一個配有4挻重機槍和3門小炮的加強中隊,估約300多敵軍。依靠周邊地形的複雜和655、653、600、一字形山、石人嶺高地與西側的441高地的日軍相互支撐呼應,另一方面倚靠其飛機和戰車日夜不停對我低飛射擊和狂轟濫炸,使第5軍10多天的攻擊未能成功,傷亡官兵達千餘人。為此,陳營長決定避其鋒芒,避開飛機和戰車的威脅,拔除日軍陣地,並試圖以一個連的兵力,以班為單位組成為突擊小分隊在深夜進行佯攻,以期偵察得更具體、確切的敵情,為進一步作攻擊部署提供依據。

12月26日深夜, 477團派出第1連由653高地的鞍部出擊。由於日軍的火力網交織嚴密,佯攻自然只收到摸清日軍輕重火器位置的兵員配置情況的效果,27日晚派牟維城連長率所部第3連作第二次佯攻。同時另派一個加強班輕裝潛至653高地東北角迂回到牛榮、草帽等麵包山北側進行暗中摸索,偵察昆侖關到牛榮、草帽等麵包山之間的敵軍配備以及交通狀態。陳營長綜合所得的敵情概況向韋德團長報告,並提出攻擊牛榮、草帽等麵包山奪回昆侖關的戰鬥方案。


參加桂南會戰的粵軍某部在粵桂邊的山道上行進02

159師上報作戰計畫獲得同意後,由右側地區的477團第1營陳營於12月28日晚10時後行動,在第1、2兩個連裡各選精兵兩個排,組成精兵突擊梯隊出擊。天濛濛亮,炮兵14團第1營的150毫米重野戰榴彈炮在調整射擊諸元之後,再以密集的炮火向界首高地群展開了猛烈的射擊。200師、榮1師、新22師、159師各部隊分別攻擊,精兵突擊梯隊向昆侖關東側的日軍牛榮、草帽等麵包山實行不斷地猛烈攻擊,日軍恃其工事堅固,側防火力周密,而且不斷地施放毒氣,拼死頑抗,日機從空中降下兵員、彈藥進行補充,毫無怯意。

159師477團韋德團長用兩個連同時發動攻擊。第7連攻麵包山東南角敵據點,敵人在施放毒氣後,出陣地外逆襲。連長梁錫瓊陣亡,士兵死傷過半。自26日以來,經過4次戰鬥,477團6個步兵連向當面之敵的兩個據點發起4次攻擊均未成功,都被日軍兇猛的火力打垮了。30日,官兵都說要把當面這牛榮、草帽等兩個敵人據點打下,迫使敵人退出昆侖關。

這樣,一來可把擺在陣地前同事多年的官兵屍體予以收埋,二來也可在5軍面前爭口氣。向杜聿明借蛇腹形鐵絲網,架設通向炮兵指揮所專用的電話線,還借了四枝信號槍。同時,要求在477團發起攻擊時,派戰車及一個步兵營在界首附近準備及時佔據昆侖關,再向本師師長官褘要了一門士乃德小炮。於是,決定31日拂曉發起攻擊,奪取昆侖關。477團重新部署如下:第三營營長余鐵夫指揮突擊隊及佔領隊,第二營營長林詩學指揮迫擊炮,第一營營長陳慶斌指揮全團重機關槍,集中火力掩護突擊隊。而突擊隊、佔領隊則乘白天偵察前進路線,均牽雙線電話隨行,以設置臨時中繼站。工兵排攜帶蛇腹鐵絲網;彈藥排、擔架排均在653高地預作前進準備。團指揮所由653高地推進至600高地的陣地東南側背700~900米處,小炮也設置在附近,對敵反斜面陣地的直接射擊測定距離。


參加桂南會戰的粵軍某部在粵桂邊的山道上行進03

在攻擊戰鬥中,當地思隴、馬嶺、河田、高田的村民自發組織民眾義勇救護隊。‘由於戰鬥激烈,傷患多,本縣河田鄉奉命組織一個救護隊,上前線搶救和後運傷患(《賓陽縣縣誌》1984年版第183頁:‘戰役支前’。)村民們冒著槍林彈雨、抱著犧性的精神,從賓陽到太守河田鄉經德明村石牛岡、涼水、六瓦、高田到九塘的山間小路,將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前線。河田村民每天要將多達100余名傷患送到涼水村野戰醫院,其中有66軍159師477團不少的戰士英勇犧牲就埋葬在山路的旁邊。

31日拂曉4時許,159師477團第1營長率領全營與日寇血戰,攻克日敵的第一據點後乘勢續攻,日軍的第二個據點又于7時攻克。花日春連長帶領突擊隊一舉沖上牛榮、麵包山頂敵陣地與日軍展開搏鬥(廣東黃埔軍校同學會編《崢嶸歲月》388頁至391頁)。營長手持步槍沖向敵陣與日寇展開肉搏,反復與日軍爭奪牛榮、草帽山周邊山地陣地,激戰約半個小時,敵不支潰逃,我突擊隊全部佔領了敵陣地並乘勝沖進牛榮麵包山東南側(廣東黃埔軍校同學會編《崢嶸歲月》388頁至391頁)半小時後,敵人不支逃去,佔領隊佔據了敵據點工事;突擊隊繼續前進,沖進了昆侖關,發出了佔領信號,約作了一小時的搜索,便回麵包山集結。8時,第5軍戰車和部隊掃蕩了昆侖關、牛榮、草帽等麵包山戰場,敵人棄屍千具(摘自陳慶斌回憶錄)。


克復昆侖關後,四戰區司令張發奎關前視察

159師477團是第一支沖上昆侖關的部隊,在與日寇展開的艱苦拉鋸戰中傷亡過半,重創號稱“無敵勁旅”的日寇第五師團,敵人棄屍千具。 短短幾天時間裡477團陣亡了700多人,477團一營陣亡官兵300余人,傷約500餘人,其中德慶籍有130多位戰士犧性, 全營只剩下彈盡糧絕的幾位官兵。韋德團長團長命副官將本團陣亡官兵遺體收集並埋葬于655高地東北山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