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福建浦城堅守62年的扁擔劇團,告別窘境再現芳華

“‘扁擔劇團’又送戲下鄉來啦!”6月4日, 在福建省浦城縣雙同村的男女老少們早早地吃完晚飯, 搬著凳子來到村口的廣場, 耐心地等待著演出開始。 原來, 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當天晚上將在這裡開展“新時代 新征程”十九大精神演講文藝巡演。 (右圖)左圖為上世紀50年代, 扁擔劇團演出場景。

“小時候, 這支‘扁擔劇團’就經常挑著戲箱來村裡演戲, 可把村裡的小孩們樂壞了, 早早地搬著凳子來戲臺前占位。 ” 老人們一邊觀看演出一邊告訴記者,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準高了, 交通條件也更好了, 劇團的人再也不用扁擔挑著戲箱子,

而是開著大車, 帶著舞臺來演戲給他們看。

“新時代 新征程”十九大精神演講文藝巡演是該中心為宣講黨的十大精神, 專門編排的一台文藝節目。 通過送戲下鄉的方式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惠民政策、老區發展等內容,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歌舞、快板等文藝演出的形式送到農村、企業、學校、社區及基層老百姓的心坎上。

據瞭解, 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的前身為浦城縣贛劇團, 於1956年10月經省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 就制定了“堅持面向農村, 為農民服務”的工作方針。 在那個交通不便、經費匱乏的年代, 劇團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編排成戲曲片段, 演員們挑著扁擔自帶鋪蓋送戲下鄉,

深入田頭、宅院, 為群眾送去精神食糧。 哪裡有村莊, 就到哪裡演;哪裡有群眾, 就到哪裡去。

這支挑著扁擔走四方的“扁擔劇團”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 他們的戲演到哪裡, 老百姓就把凳子搬到哪裡。 劇團的事蹟先後被《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光明日報》、《福建畫報》、《閩北日報》等各級媒體爭相報導, 成為各級文藝組織學習的榜樣。

然而,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各種文娛生活逐漸豐富起來, 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 這支“扁擔劇團”漸漸陷入困境。 國家二級演員葉紅是在戲劇最受歡迎的七十年代進入劇團的, 40年間, 她見證了劇團的輝煌和衰退。

戲劇開始走下坡路後, 劇團不斷嘗試改變和創新, 把老區的紅色故事和閩派古琴、剪紙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歌舞、戲劇的彩排中,

用戲曲曲牌套現代詞, 在改革與創新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如今劇團的表演方式不僅有傳統的贛劇戲曲, 還有歌舞、表演唱、朗誦、快板等等。

“劇團是公益性事業單位, 職能就是為社會、為百姓服務, 提供更多更加健康和精美的精神食糧, 傳遞社會正能量。 ”中心主任甘躍華說, 為了把好戲送到百姓身邊, 弘揚傳承發展贛劇藝術, 傳達國家的思想方針政策, 體現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劇團每年都會排練一場體現時代主題的文藝晚會送到百姓身邊。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作為該縣唯一的專業文藝團體, 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正以贛劇藝術傳承為抓手, 發揮人才、設備專業優勢。

劇團雖然只有60多位演員, 卻會集了多位來自江西等地的青年才俊。 不少青年演員曾到中央戲劇學院等高等院校進修, 演藝素養得到了觀眾和業界的一致肯定。

劇團在演出內容上下功夫, 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 緊跟時代精神, 貼近百姓, 服務市場, 很快告別窘境。 特別是一批年輕血液的注入, 再現芳華。

下鄉演出時, 演員們全情投入, 平時訓練, 這群年輕演員更是自我加壓, 深諳臺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圖為葉紅老師認真指導年輕演員、夯實基本功。

如今, 這群年輕演員所到之處, 不僅豐富村民業餘生活, 更把歡聲笑語帶到老人和孩子心間。 他們全面開展群眾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軍營、進景區、進敬老院等“六進”基層活動,

通過每年50余場的惠民演出把文藝的種子播撒進南浦大地。

經過60多年的薪火相傳, 如今, 這支“扁擔劇團”在新時代由一群年輕人再挑重擔, 續寫新的“扁擔精神”。 黃傑敏 邱春靜 柳志勇 圖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