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高考招生大資料專業成熱門,是與時俱進還是盲目跟風?

要點 | 速讀

1、高校熱衷新開專業, 確實也與社會需求緊密相關, 但不少院校也有“跟風”之嫌。

2、“爆款”專業招生數量過大, 反而讓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

3、所有人都處在一個社會急劇發展的時代, 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可能很快就被新的現實需求所淘汰——不管學的是不是爆款專業。

文 | 魏巍

2018年的高考很快就要開始了。 而考生和家長除了要面臨考試這一難關外, 考試之後填報志願時, 選擇大學和專業也是一個難題。 尤其在最近兩年, 大資料、機器人等專業成為熱點, 開設這類專業的學校也越來越多。 考生在面對這些“爆款”專業的時候,

到底該如何選擇?

2018年, 有那些專業成為了“爆款”?

2012年教育部就發佈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 明確規定從2013年起, 高校可以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簡稱《專業目錄》)自行設置本科專業, 也可以申請設置尚未列入目錄的新專業。 如果高校自主設置的是《專業目錄》內的專業, 報教育部備案即可, 而想要設置尚未列入《專業目錄》的新專業, 則需要經過多道程序, 報教育部審批。

而在2018年3月21日公佈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 共新增備案本科專業2105個, 新增審批本科專業206個, 合計新增專業2311個;撤銷241個專業, 涉及135所高校;還有51個專業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


2007年-2016年教育部發佈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

在新增備案本科專業中, “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最為熱門, 共有250所高校新設該專業。 該專業首次在高校出現是在2016年。 當年2月, 教育部公佈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 “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專業位元列其中, 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大學成為首批獲批成立該專業的高校。 次年, 又有32所高校獲批。 此次獲批“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專業的高校數量, 幾乎是前兩次獲批高校的8倍。

隨著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發展, “機器人工程”專業也備受關注。 根據教育部上述2017年度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 此次共有60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專業。 此外, 非通用語種專業、“網路空間安全”專業、“資訊安全”專業以及網路與新媒體專業也增長很快,

2017年度共有37家高校新增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高校開設“爆款”專業, 是與時俱進還是盲目跟風?

高校熱衷新開專業, 確實也與社會需求緊密相關, 尤其是最近兩年, 很多高校都開設了互聯網相關專業。

以大資料為例, 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有著非常廣泛的從業選擇。 從零售金融到互聯網電商, 從醫療製造到交通檢測, 對大資料的需求無處不在, 薪酬自然也十分豐厚。

教育的與時俱進, 通過高考招生的變化得以體現。 此外, 高考本身也與科技的結合愈發緊密。 教育在不斷變化中改革, 確實應該在這一過程中吸納社會的變數元素並緊跟時代的步伐, 但許多院校開設的科技互聯網相關專業都存在著“名不副實”的問題,

甚至頗有“跟風”之嫌。

高校“跟風”開設“爆款”專業最原始的動力就來自於招生。 《文匯報》曾採訪的一位元高校資訊專業教授說:“專業設置意味著生源, 有生源就會有課程, 有課程就會有培養經費和人事編制, 更不要說博士點和碩士點了。 至於成立學院, 則可以在爭取這些資源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 ”


高校總是多做加法, 很少做減法

有些高校為爭取更多招生指標, 就把專業劃分得越來越細。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李立國曾在接受《新華每日電訊》採訪時說:“比如, 經濟學專業有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後來又開設了能源經濟學專業, 實際上能源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是一致的,

只不過能源經濟學設置了兩三門專業課而已。 ”

還有一些學校把專業設置當成綜合性發展、“做大做強”的一種展示, 好像專業越多學校就越大, 卻不考慮某些專業的雷同性和社會需求, 由此大量雷同專業被重複設置。 尤其是一些文科應用類的專業, 這些專業辦學成本低, 找老師相對來說容易一些, 學生學習起來也相對容易。

隨意設置專業, 最大的受害者是學生

很多“爆款”專業雖然在招生的時候非常熱門, 但誰也不知道幾年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比如地質、礦產類專業, 在最近20年就如同做了過山車一般:上世紀90年代, 礦業大滑坡, 一大批地質、礦產專業的畢業生出來都找不到工作;到了2002年以後, 礦產品價格突然火爆起來,很多院校的學生在大三的時候就被搶訂一空;而最近幾年很多礦山停產,這個專業一下子又成了冷門。

2014年,教育部根據近年來的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統計,發現了很多曾經熱門的專業現在都變得異常冷門很多畢業生都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包括生物科學、旅遊管理、電子商務等幾年前的熱門專業。而如今,生物工程、物聯網工程、物流管理等曾經熱門的專業已經登上了很多高校裁撤專業的名單。

除了未來不可預知以外,“爆款”專業的學生也未必學的舒心。“鈦媒體”的一篇文章就提到說,許多實力不夠的院校開設人工智慧、大資料、互聯網工程等學科,看似高精尖,實際上並無“真材實料”。嚴格來說,其中的某些專業並不能被稱為“學科”,而是直接將熱門詞彙平移過來的結果。許多院校採取的都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的做法。這類專業興起沒幾年,專業人才緊缺,許多教師都未必對新興專業瞭解透徹,只是用老方法講新課程而已。


全國3000多所本科院校,900多所都開設了新聞學本科專業

例如前幾年,電子商務領域剛被炒熱,許多大學紛紛開設電商專業。不少人因覺得新鮮而報考,但後來學生普遍反映課業設置雜亂,導致“學而不精”,加之不少教師水準參差不齊,導致對這一專業的體驗和評價都不是太好。

並且,大量開設所謂“爆款”專業,表面上是跟社會需求相契合,好像是符合社會需求,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和品質存在一些問題,反而使得學生的就業能力比較差,找不到好工作;同時,高校專業大量雷同化、趨同化,也導致一部分“爆款”專業熱度過高,招生數量過大,造成了供需失衡,反而讓這些“爆款”專業的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學專業,2001年全國高校中有292所院校設法學專業,但截至2012年,這個數字增加到約700所,每年在校生超過30萬,以至於即便是一些名校的法學專業畢業生,最終也只能放棄專業到考試培訓機構工作,或者乾脆只能做個文員。

高校該如何科學設置專業?

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本身都責無旁貸。從教育主管部門角度來看,一定要考慮開設新專業的基本辦學標準,比如師資條件、科研條件和物質保障條件,要明確最基本的專業設置國家標準;而從高校的角度來看,也要考慮專業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匹配度,以及高校所在地其他高校是否有類似專業,其已有的招生人數、就業情況等等。

在科學設置專業上,可以借鑒美國一些公立大學的做法。美國高校的模式是先設計課程,後設置專業。通常,美國高校會先開設選修課程,等新行業發展趨勢明確、就業需求相對穩定、課程和師資也能配套後,再正式設置專業。現在許多美國高校設立的統計系,就是由於製藥、金融等行業的強勁需求,從數學系逐漸發展和獨立出來的。

還有就是對重複專業的整合。2017年,美國俄亥俄州政府通告說,根據州議會預算案,準備砍掉該州兩所相鄰公立大學重複設立的部分專業。這兩所大學共設立逾280個專業,經過評估,有49個專業重合,其中有15個專業或冷門,或就業前景不佳。究竟撤銷哪所大學的重合專業,則取決於對兩校相關招生情況、學生需求、課程品質和課程重疊程度的評估。


相比於“爆款”專業,更重要的是一生學習的能力

另外,專業的設置和退出也不應該唯就業率而論。比如每年被媒體關注的北京大學古生物學專業只有一名學生,甚至有些年份沒有招到學生,被媒體調侃為“六代單傳”,但該專業並未因此關停。南京某高校表示,該校連續三年發佈專業潛力報告,對師資隊伍、辦學條件、生源品質、就業率、實習基地建設進行綜合打分,不會因為某一個指標不理想而淘汰專業。對於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的專業,比如核安全專業,即使打分排名靠後也不能砍掉。

而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則不必迷信或執著於“爆款”專業。除了前文所述的理由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所有人都處在一個社會急劇發展的時代,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可能很快就被新的現實需求所淘汰——不管你學的是不是爆款專業。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就說:“美國教育部長好幾年前就說過,今天最熱門的10項工作10年前根本沒有,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我們要考慮到等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時,也許他們會用一種現在根本沒有的技術處理現在根本沒有的問題。未來的發展真得不可預測。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一定要有這種心態,要認識到世界的變化,那就需要不斷學習。大學要給他們這種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能力,讓他們能夠看得清將來的發展,能不斷適應甚至引領變革。這是當今教育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礦產品價格突然火爆起來,很多院校的學生在大三的時候就被搶訂一空;而最近幾年很多礦山停產,這個專業一下子又成了冷門。

2014年,教育部根據近年來的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統計,發現了很多曾經熱門的專業現在都變得異常冷門很多畢業生都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包括生物科學、旅遊管理、電子商務等幾年前的熱門專業。而如今,生物工程、物聯網工程、物流管理等曾經熱門的專業已經登上了很多高校裁撤專業的名單。

除了未來不可預知以外,“爆款”專業的學生也未必學的舒心。“鈦媒體”的一篇文章就提到說,許多實力不夠的院校開設人工智慧、大資料、互聯網工程等學科,看似高精尖,實際上並無“真材實料”。嚴格來說,其中的某些專業並不能被稱為“學科”,而是直接將熱門詞彙平移過來的結果。許多院校採取的都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的做法。這類專業興起沒幾年,專業人才緊缺,許多教師都未必對新興專業瞭解透徹,只是用老方法講新課程而已。


全國3000多所本科院校,900多所都開設了新聞學本科專業

例如前幾年,電子商務領域剛被炒熱,許多大學紛紛開設電商專業。不少人因覺得新鮮而報考,但後來學生普遍反映課業設置雜亂,導致“學而不精”,加之不少教師水準參差不齊,導致對這一專業的體驗和評價都不是太好。

並且,大量開設所謂“爆款”專業,表面上是跟社會需求相契合,好像是符合社會需求,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素質和品質存在一些問題,反而使得學生的就業能力比較差,找不到好工作;同時,高校專業大量雷同化、趨同化,也導致一部分“爆款”專業熱度過高,招生數量過大,造成了供需失衡,反而讓這些“爆款”專業的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學專業,2001年全國高校中有292所院校設法學專業,但截至2012年,這個數字增加到約700所,每年在校生超過30萬,以至於即便是一些名校的法學專業畢業生,最終也只能放棄專業到考試培訓機構工作,或者乾脆只能做個文員。

高校該如何科學設置專業?

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本身都責無旁貸。從教育主管部門角度來看,一定要考慮開設新專業的基本辦學標準,比如師資條件、科研條件和物質保障條件,要明確最基本的專業設置國家標準;而從高校的角度來看,也要考慮專業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匹配度,以及高校所在地其他高校是否有類似專業,其已有的招生人數、就業情況等等。

在科學設置專業上,可以借鑒美國一些公立大學的做法。美國高校的模式是先設計課程,後設置專業。通常,美國高校會先開設選修課程,等新行業發展趨勢明確、就業需求相對穩定、課程和師資也能配套後,再正式設置專業。現在許多美國高校設立的統計系,就是由於製藥、金融等行業的強勁需求,從數學系逐漸發展和獨立出來的。

還有就是對重複專業的整合。2017年,美國俄亥俄州政府通告說,根據州議會預算案,準備砍掉該州兩所相鄰公立大學重複設立的部分專業。這兩所大學共設立逾280個專業,經過評估,有49個專業重合,其中有15個專業或冷門,或就業前景不佳。究竟撤銷哪所大學的重合專業,則取決於對兩校相關招生情況、學生需求、課程品質和課程重疊程度的評估。


相比於“爆款”專業,更重要的是一生學習的能力

另外,專業的設置和退出也不應該唯就業率而論。比如每年被媒體關注的北京大學古生物學專業只有一名學生,甚至有些年份沒有招到學生,被媒體調侃為“六代單傳”,但該專業並未因此關停。南京某高校表示,該校連續三年發佈專業潛力報告,對師資隊伍、辦學條件、生源品質、就業率、實習基地建設進行綜合打分,不會因為某一個指標不理想而淘汰專業。對於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的專業,比如核安全專業,即使打分排名靠後也不能砍掉。

而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則不必迷信或執著於“爆款”專業。除了前文所述的理由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所有人都處在一個社會急劇發展的時代,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可能很快就被新的現實需求所淘汰——不管你學的是不是爆款專業。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就說:“美國教育部長好幾年前就說過,今天最熱門的10項工作10年前根本沒有,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我們要考慮到等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時,也許他們會用一種現在根本沒有的技術處理現在根本沒有的問題。未來的發展真得不可預測。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一定要有這種心態,要認識到世界的變化,那就需要不斷學習。大學要給他們這種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能力,讓他們能夠看得清將來的發展,能不斷適應甚至引領變革。這是當今教育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