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美国发布最新计划应对灭顶之灾:小行星撞地球,小概率却不得不防!

據space.com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更新了近地小行星防禦計畫, 美國白宮科學技術辦公室也於6月20日發佈了一份題為“國家近地天體準備戰略和行動計畫”的報告, 概述了NASA和聯邦應急管理局將在未來10年採取的措施, 既要防止危險的小行星撞擊地球, 同時也要讓美國做好應對此類事件潛在影響的準備。 聯邦應急管理局國家反應協調部門負責人Leviticus Lewis在電話會議上對記者說, 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是“一種低概率但後果很嚴重的事件, 因而某種程度的準備是非常必要的。 ”


藝術家眼中向地球飛去的小行星,

來源:ESA

低概率, 但不得不防

雖然小行星撞擊地球只是低概率事件, 大約50萬年才發生一次, 但我們卻要時刻保持警惕, 因為一旦此類事件發生將是滅頂之災。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一顆直徑高達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1908年著名的俄羅斯通古斯大爆炸, 小行星隕落時發生的空爆將方圓2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夷為平地;1994年7月發生的舉世矚目的彗木相撞事件震驚了全世界;2013年2月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州發生的天體墜落事件, 導致很多建築的窗戶玻璃破裂, 造成1200多人受傷, 也讓人們認識到小行星撞擊對地球和人類的威脅並不是杞人憂天。

據科學測算, 直徑大於200米的小天體撞擊地球, 就會導致地球大範圍的嚴重破壞。

在2015年10月10日, 根據美國字航局給出的消息, 一顆編號為2000FL10的小行量近距離飛過了地球附近。 這顆小行星直徑約2.5公里, 如果它撞上地球, 將有可能引發全球性災難, 然而幸運的是, 這只是一次有驚無險。

如何預警?

目前, 國際上對近地天體的搜索發現計畫主要有兩個階段:

1)1998年開始利用十年時間發現絕大多數直徑大於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

2)2008年開始對絕大多數直徑大於140米的潛在危險小行星進行探測、跟蹤、分類和物理特性獲取。 為了完成以上目標, 加強國際間該領域的合作共用。

聯合國外空委科技小組委員會下設的“近地小行星工作小組”向聯合國呼籲建立近地小行星全球監測網, 以增強國家探測、跟蹤和描述近地小行星的能力,

以“降低當前的不確定性水準, 並有助於更精確的建模和更有效的決策”。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高級政策顧問Aaron Miles也于近期表示, “小行星撞擊是我們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危險, 而解決這一危險的最佳方式是合作, 合作真的很重要”。

避免危險, 我國正在積極參與

那麼, 我國對於防禦小行星撞擊方面有哪些行動呢?

早在1994年在紐約聯合國大廈召開的預防近地天體撞擊地球國際會議上, 紫金山天文臺張家祥、楊捷興、汪琦等科學家就發出了中國要建造近地天體望遠鏡(CNEOST)加入全球近地天體監測的呼聲。 最終在江蘇盱眙成立了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基地, 這裡的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是我國口徑最大的施密特望遠鏡,

配備了國內性能最好的4K×4K 漂移掃描CCD探測器, 主要用於搜索發現可能威脅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保衛地球安全。

北京時間2018年3月27日18時18分, 一顆新發現的潛在威脅近地小行星2018 DH1, 在距離地球9.18個地月距離處飛掠地球, 引起了全球各國天文學家的密切觀測和關注, 各國媒體也紛紛報導。 而這個不速之客正是由趙海斌研究員帶領的團隊使用位於盱眙觀測站的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


劃過盱眙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上空的小近地天體---火流星, 拍攝:林立鍇

目前我國已經作為正式成員加入了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nternational Asteroid Warning Network, IAWN), 紫台盱眙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組作為我國該領域的主幹設備一直致力於近地天體的觀測研究,

在國際近地天體監測研究領域中有一定的國際地位, 相關觀測研究為我國系統開展近地天體監測預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 現在你還覺得近地小行星撞擊的威脅是杞人憂天嗎?萬一真有一天有個小行星要撞擊地球, 你覺得應該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呢?電影中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小行星內部植入一顆核彈後引爆的方法可能嗎, 可行嗎?

作者:林立鍇, 審核:于新陽, 更多精彩請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