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二次元»正文

唐太宗“煮酒论英雄”,评价八位重臣,只有一人受夸会办事

唐太宗李世民以知人善任所著稱, 他所開創的“貞觀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輝煌時期之一。 同時, 唐太宗與眾大臣的關係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君臣和諧的關係。

貞觀十八年(644年)的某一天, 唐太宗與他所信任的大臣們在一起來了一場“煮酒論英雄”, 以評價朝中的各位大臣的能力, 唐太宗說:“司徒長孫無忌善避嫌疑, 辦事靈敏快速, 決斷事理, 超越古人;而總兵攻戰, 非其所長。 ”

“宰相高士廉涉古獵今, 心術正派通達, 臨難不改其節, 當官不結朋黨;說缺乏的就是直言君過。 ”

“唐儉言辭辯捷, 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 卻沒有多少建言。

“楊師道性行純和, 身無過錯違命之處;但太怯懦, 急難時不得力。 ”

“岑文本天性敦厚, 文章華麗, 持論都引經據典, 應用起來很適宜。 ”

“劉洎性格最堅貞, 辦事得力, 但太重義氣, 對朋友有私情。 ”

“褚遂良學問稍長, 性格亦堅貞, 很忠誠, 對朕親附如同小鳥依人, 然人憐愛。 ”

“馬周對事物的認識很靈敏快捷, 性情堅貞正派, 談論人和事, 直接了當, 朕派他辦事, 大多能稱心如意。 ”

唐太宗是英明之主, 善能識人, 他以“馬周見事敏速, 性甚慎至。 至於論量人物, 直道而言, 朕比任使之, 多稱朕意。 ”(《貞觀政要-論任賢》)來評價馬周會辦事, 可見馬周在唐太宗心裡的地位有多高。

馬周(601年-648年), 自幼父母雙亡, 孤苦伶仃, 生活不易, 但卻很有志氣, 他精通《詩經》、《春秋》等書,

屬於才華橫溢之人。

後來, 馬周流浪京城長安, 成了中郎將常何的一位門客。 貞觀五年(631年), 唐太宗下詔百官, 令言朝政得失。 常何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忠厚武將, 哪會議政?他便請馬周代筆, 寫了切中當時流弊的20多條建議。

唐太宗看了常何的建議後, 非常滿意, 但又對常何能寫出這麼好的建議感到奇怪, 就召見常何詢問, 常何本就是一位老實人, 當即實話實說:“臣哪會寫這麼多東西, 這些都是臣的門客馬周寫的。 ”

唐太宗聽了, 更奇怪了, 他覺得一個在野之人, 能說出這許多朝中大臣們所考慮不到的事情來, 必定是一個奇人, 求賢若渴的他立即派人召馬周進宮。 馬週一時未到, 唐太宗心情迫切, 竟然連派了4批使者去督催。

等馬周前來拜見後, 通過一席交談, 唐太宗大喜, 當即下詔讓他入值門下省, 又擔任監察禦史。 唐太宗還賞賜常何絲帛300匹, 以獎賞他舉薦馬周之功。

之後, 馬周開始從四處流浪的布衣文人一躍成為朝廷重臣。 但馬周對這一地位的改變卻安之如素, 他只是不停的對朝政得失和唐太宗的言行舉止進行評論指點, 每當上奏, 豪不含蓄隱晦, 而唐太宗見他恪守職位, 也常常誇讚馬周。

唐太宗優待馬周, 到了令時人及後世史學家難以置信的地步。 馬周年輕新進, 雖然才華橫溢, 但也有不少小毛病, 唐太宗不能原諒別人, 卻唯獨能原諒馬周的一些小毛病。

一個小故事, 唐太宗曾經嚴令禦史到地方州縣巡視, 不得吃肉, 以保持廉儉風氣。

而馬周則每次出去, 每餐必定要吃雞。 於是, 有小吏向皇上告狀:您不讓禦史出去吃肉, 馬周卻頓頓吃雞。

而唐太宗卻說:“我禁止禦史吃肉, 馬周吃的是雞, 這能是一回事嗎?”為此, 唐太宗還把告狀之人打了一頓。

貞觀十七年(643年), 原太子李承乾被廢, 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 唐太宗任命馬周為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不久又升至代理中書令兼太子座庶子, 成為眾宰相之一, 與宰相岑文本在定州輔佐太子李治, 這時的馬周才僅44歲, 在眾宰相中屬於小字輩。

唐太宗此舉當然是對馬周寄予厚望, 即把馬周作為輔佐太子李治的人選來考察、鍛煉, 因為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老臣雖然忠心耿耿又富有經驗, 但畢竟已經老了, 而馬周卻正當年。

遺憾的是,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 馬周病重, 唐太宗親自前去看望, 為他調藥, 還讓太子李治到病榻前探視問疾。 只是“自古才子多早夭”, 不久馬周就病逝了, 年僅48歲。

馬周去世後, 唐太宗追贈他為幽州都督, 讓他陪葬在昭陵, 以期自己百年之後有馬周的陪伴。 而且自從馬周死後, 唐太宗想念馬周, 還曾希望假借方士之術, 再見一見馬周的樣子, 由此可見唐太宗與馬周的君臣相得之深。 比起六年前去世的魏征, 唐太宗不僅砸了魏征的墓碑, 還取消了魏征長子魏叔玉與衡山公主的婚事, 孰輕孰重可謂是一目了然。

本文參考文獻:《賞讀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