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1937年,日军联队长和国军团长属于同一级别,他们指挥的兵力会差多少?

二戰時期, 國際上通用的軍官制度分為將官、校官和尉官三級, 日軍比較特殊, 以佐官來代替校官。 從軍銜上來說, 日軍聯隊長是大佐, 國軍團長是上校, 屬於同一級別。 那麼問題就來了, 抗戰初期(1937年)的日軍是比較強大的, 包括了兵力和裝備等多方面, 日本聯隊長和國軍團長雖是同一級別, 所能指揮的兵力會差多少呢?

大佐和上校都是中級將領中最高的一級, 在往上就是準將或少將了, 因此從權力分佈上來看, 大佐和上校都即將跨入核心階層。 根據兵種不同, 聯隊長所能指揮的兵力也存在巨大差異,

步兵聯隊為3800人, 騎兵聯隊為1400人, 炮兵聯隊為3700人, 工兵聯隊為1000人, 輜重聯隊為3000-5000人, 偵察聯隊為730人。

國軍也一樣, 兵種、戰爭時間都影響著一個團的兵力。 1937年, 一個標準步兵團的兵力為2500人, 炮兵團為2000人, 騎兵團為1525人。 雖然國軍團長與日軍聯隊長是一個級別, 但所能指揮的兵力還是差了不少。

這只是標準兵力的對比, 實際上在1937年的中國, 除去嫡系或比較重要的部隊, 許多地方的國軍得不到足夠的軍費與物資, 兵力根本達不到滿編狀態, 一個團只有一千多號人, 一個軍才一萬多號人。 連標準兵力的一半都不到, 與日軍聯隊的差距就更大了。

在實際狀況中, 日軍一個步兵聯隊與不少國軍旅級單位的兵力是相近的, 所以日軍聯隊長完全具備發動局部戰役的能力,

而國軍常常需要幾個團聯合, 才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這種情況一直到抗戰後期才有所改變, 後期國軍的兵力陸續擴大, 而日軍兵源緊張, 聯隊與團的差距逐漸縮小。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