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光明銳評:比起租房買學位,更應焦慮教育資源的貧富差距

在北京要上一所好的公立學校有多難?今天又有一則新案例。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 因為北京今年首次出臺“符合條件的京籍無房家庭子女可跨區租房入學”的政策, 部分家長開始考慮提前“下手”租“學位房”。 目前, 所謂的“學位房”價格已經達到數十萬, 但仍一房難求。

租房可入學的政策, 曾被寄予給炒賣“學區房”降溫的厚望, 可是現實總是比理想殘酷, “學區房”買賣市場的溫度有沒有降不清楚, 租賃市場的溫度倒是被帶高了。 新聞裡的家長, 為了保證占住“學位”, 一租就得六年, 房租加上“學位費”, 支出一下子就得上百萬。

看起來, 這已經不是普通租房族可以承擔的租房入學的政策, 現實中面臨著被異化的風險。

仔細想想, 這樣的局面其實並不意外。 一所好的學校, 一個教育資源比較豐厚的行政區, 其市場溢價是客觀存在的, 無論怎樣劃分學區、修改政策, 只要好的教育資源存在稀缺性, 就必然會出現競爭, 乃至各種鑽營投機。 家長花了大價錢租房“買學位”, 嚴格按照政策來看, 也並不能算是違規, 這是用“市場”的手段, 來為好的教育資源買單。

而這一現象只不過是再一次提醒, 當教育資源分佈不均, 教育領域的“貧富差距”過大時, 要在入學環節做到絕對的公平和有序是很難的。 在入學政策上, 應該堅持的大方向, 是逐步開放和公平。

比如給京籍無房家庭以及非京籍家庭提供便利, 至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高價占學位”的亂象, 很難通過招生政策來避免。 如果因為看到賣學位“黑市”的存在, 就頻繁調整相關政策, 反而會給更多家庭造成困擾和不便。

認清現實困境, 維持政策的相對穩定, 這比防住少數家庭的投機來得重要。 畢竟, 能夠出得起高價、願意承擔高風險的家庭是少數, 更多的京籍無房家庭或非京籍家庭, 需求還是相對純粹——能保證孩子就近入學, 教育品質能有基本保障就行。 在這些更有普遍意義的問題上, 城市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比如, 幾乎每年都有京籍或者非京籍孩子入學難的故事, 有些是因為父母對政策的誤解或準備工作不到位,

有些則是因為政策出臺倉促或者有漏洞, 導致孩子很難順利入學。 入學設定一定的門檻可以理解, 但這個門檻不該高到或者複雜到阻礙正常的入學需求。

再如, 新聞裡的家長之所以要把北京亦莊開發區的房子賣了也要去北京海澱區租房, 很直接的原因就是海澱區好學校紮推。 教育資源絕對的均衡永遠不可能出現, 但現實的“貧富差距”實在太大, 家長動心思也就在情理之中。 推進行政區之間的教育資源均衡, 已經提了很多年, 但落地見效的速度, 還是太慢了。

所以, 作為家長來說租房買“學位”, 只要風險自擔, 那是家庭自由選擇。 但對於城市來說, 沒必要被這些小插曲帶亂節奏。 下更大力氣推動教育資源均衡,

儘量保持入學政策的穩定和逐步開放, 才是更靠譜的方法。

作者:敬一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