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醒醒!小妾从来不是古代社会主流

(文/萬木榮生 作者系萬木榮生, 河南鄭州人, 少喜讀史, 作品曾發表于多次發表於歷史性刊物。 )

男人有錢就變壞, 已經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 總有一些男人在有錢有權後, 就回沾染上養情婦的封建惡習, 還大言不慚“家中紅旗不倒, 外面彩旗飄飄”是對封建社會一妻多妾制傳統的繼承, 更是喜歡標榜男人多情是一種常態。 殊不知, 一夫一妻制在我國歷史上就早已出現。

一夫一妻制亦稱“單偶婚”, 是一種一男與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形式, 與一夫多妻多妾相對。 嚴格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產生於西方的生產資料私有制時期,

一經產生就成為基督教國家婚姻制度的根本, 也成為全世界婚姻制度的主流。 可以說, 它的確立是人類與野獸相區別的重要標誌, 是文明時代開始的里程碑。

誠然, 我們必須承認, 在漫長的人類社會演化史中, 一夫一妻制度從來不是主流, 在我國歷史上更是如此。 但其實, 在我國古代, 這種一夫一妻制度也一度出現和流行過, 只是鮮為人知。

首先, 東方式“一夫一妻”制經過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孕育發展, 總體而言, 到了夏商時期已得到基本的確立, 一夫一妻制成為人們普遍遵循的婚姻制度, 是當時的社會主流。 就連那些王公貴族, 也不敢直接娶一群妻子, 他們在明面上依然只敢有一個法定配偶——妻子,

而將背地裡的妾室們瞞得很緊。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 在當時人們的心中, 一夫一妻制才是正統, 一夫多妻是見不得人的, 是非道德的。

其次, 我們還應注意到: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雖然實行的是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但是受困於經濟、人口、傳統等種種原因, 絕大多數平民階層大多實行的還是一夫一妻制度,一夫一妻是他們的自主選擇。

在這樣的父系社會大背景下, 在沒有道德、法律的約束時, 一夫一妻制度依然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 在大多數的人類中得到很好的貫徹, 可見一夫一妻制度是自然形成的的習慣, 有其存在的必然原因。

第一, 一夫一妻制度更利於夫妻雙方的相愛與相守。 遇見一個人, 想與他(她)相伴相守,

而這種愛會產生佔有欲, 不願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愛人, 這是人類的自然本性。 在一段感情中, 一旦出現了第三者, 這段婚姻的感情基礎也就基本宣告破裂, 所以, 戀人雙方為了維護愛情的繼續, 必然會放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 從而達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第二, 一夫一妻的基因結合可以培育更優秀的後代。 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基因密碼的破譯, 人們逐漸知道近親結合的惡果。 與一夫一妻制相比, 一夫多妻多妾制度的後代的基因會有較高的重複率, 尤其是在經過若干世代以後的婚姻中, 新結合的夫妻雙方具有重複基因的可能性和幾率就會增大, 不利於基因優化, 最好的證據就是封建社會的人平均壽命35歲,而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則是75歲。

第三, 一夫一妻制有利於實現人類社會的穩定和平衡。 在原始社會和蠻荒部落中, 就經常出現沒有女性的一個部落為了繁衍子嗣, 去另一個女性較多的部落搶女人的事件, 這種無休無止的搶奪、戰亂無疑會導致社會的不安穩, 為了得以穩定以及符合平衡規律, 男人們達成協議, 女性較多的部落的男性用一夫一妻制度來保證自己的利益, 並且防止因為女人而彼此爭鬥帶來損失;而沒有女性的部落的男性也因此可以得到女性。 這樣一來, 整個社會上的所有男人們都或多或少地享有平等的婚姻權利和繁衍權利。

“一生一世一雙人, 半醉半醒半浮生”是多少神仙眷侶的心願;“得成比目何辭死,

不羨鴛鴦不羨仙”又是多少天成佳偶的祈禱。 一份以生命為長度的幸福婚姻會令人趨之若鶩, 而一夫一妻制度就是保證人們婚姻幸福的重要基石。 因此, 請不要以“一妻多妾是傳統, 男人多情是常態”為藉口, 去破壞一夫一妻制度的貫徹落實, 維護一夫一妻制度, 人人當有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