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職場»正文

看剧侃管理17:歧视,总是意难平

黃不老

《北京女子圖鑒》剛落幕, 《上海女子圖鑒》接棒, 網路評論放大的是什麼?歧視!

有些很老的段子又被拿了出來, 在北京人眼裡其他地方都是下級, 在上海人眼裡其他地方都是鄉巴佬。

在職場裡, 大城市對小地方, 海歸對土鼈, 名牌大學對其他畢業生, 高富帥白富美對屌絲, 歧視似乎無處不在。

上司對你說一句“今天穿得不錯”, 你覺得被歧視了。

你看著對面兩個同事聊天, 用上海話, 你覺得被歧視了。

你聽著房東用北京片兒腔說著注意事項, 你覺得自己被歧視了。

公司開會, 那些個海歸動輒用英文, 你覺得被歧視了。

那天, 午間寫字樓的過道, 你看到有人看了你兩眼, 你覺得被歧視了。

你擠在小飯館等一碗蓋飯, 發現身邊似乎被你晚來一步的人都吃上了, 你覺得被歧視了。

公車上, 售票員沖你喊了一嗓子“喂!同志, 能給身邊那個老人家讓個位嗎?”你讓了, 你也覺得被歧視了。

……

反正, 你覺得被歧視了。

因為, 你覺得你的弱勢或弱點是那麼明顯。

來自小地方, 家境不好, 背景不硬, 人脈不多, 學歷不高, 長得不夠帥, 好吧, 說話還有點口音, 頭髮掉的多……可能還有些不敢說的小秘密, 比如重口味, 獨特的愛好等等。

有很多自認為被歧視的理由或者標準, 是通過影視劇放大和定式的, 實際上既不強烈也不普遍。 只是我們的認知被修飾了。

在人潮洶湧的大城市裡,

沒有人那麼有心或無意地歧視你, 當然你大可以把別人自我優越的表現也強領做對自己的歧視, 這也沒法子!

但說一句殘忍的很, 大多數人做得不是歧視而是無視。 這是大城市裡最普遍的。 所以, 安啦!沒有那麼多的歧視針對你。

覺得被歧視, 實際上是你的內心總是意難平。

那天聽到個很有意思的課, 大抵是一個民族的創傷記憶會影響後人的性格和行為。 不老覺得是有道理的。

作為70後, 自上學期就被教育——1840年後, 我們怎麼被外國欺負淩辱。 一直到高考。 被屠殺了多少人, 被勒索了多少白銀, 等等等等。

所以, 對於外國, 尤其是日本, 在心底是有敵意的。

不老能理解在國外表現不理性和不文明的某些表現,

哪怕對方出於無意, 但我們的反應可能立刻就是:還當在滿清呀, 還當我們是東亞病夫呀!我們現在有錢啦!

技術的發展, 讓地域之間的壁壘變薄了, 文化交流很方便。

三十多年前, 我在家鄉最愛看《環球銀幕畫報》, 裡面介紹的電影, 要過好幾年才能在錄影廳看到。

現在, 這個雜誌不知有沒有了。 但是, 大片都全球同步上映了。

可是讓人困惑的是, 信息與交流的方便, 不是讓文明之間更友好了, 反正更加劇了衝突與歧視。

這是對巴別塔故事多麼大的反諷。

“我就這樣, 我一直都這樣, 所以你要遷就我。 ”這是《愛情保衛戰》裡最常聽的理由。 可是, 人應該會變的, 人應該要成長的。

放大到一個族群或者地球人, 似乎都在講死理與不講道理。

於是乎, 歧視, 成了普遍的存在。

一千年前, 耶路撒冷是屬於我們的。

兩千年前, 耶路撒冷是屬於我們的。

這是上天安排的, 這個理由牛不牛?

娛樂世界的進化, 男人越來越女性化, 女人越來越中性化, 內心越來越玻璃,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自己的不足, 因而越開放的交流越會引發被歧視的感覺, 從而憤憤不平。

這沒有意義, 也沒有必要。

微信裡, 老家的同學相互友愛, 常常聚餐, 很好。

職場上, 不管來自哪裡, 重要的是, 現在我們在這裡奮鬥, 很好。

以前開會, 有一個外國人, 大家都會轉用英文交流。 後來慢慢老外會說中文。 不老想說, 如果說歧視, 這樣的轉變不過是一種歧視變成另一種歧視。

現在是, 你說你的英文, 我說我的漢語, 大家還能交流,

這是最好的狀態。

所以, 上海話廣東話等等, 生長於斯有口音, 習慣性地冒出來很正常, 其實, 這不都挺美的嗎?

最後說一下, 城鄉, 地域, 北上廣土著與外地人, 這些歧視其實真得很淡了。 而我們的影視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放大和宣揚這些, 估計他們曾經被虐過吧。

你, 別被這些困擾, 已經存在的無法改變, 但未來可以去創造。

不要那麼玻璃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