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弄潮儿:上世纪80年代 能找解放车搬家的都是关系户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騰訊圖片《鵝眼》欄目推出“人人都是弄潮兒”系列圖片策劃, 講述經典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撫今追昔, 一張張生動影像見證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和思維觀念帶來的巨大變化。

本文原題:搬新家 作者:張兆增


1984年, 北京薊門裡社區。

《搬新家》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海澱區薊門裡社區, 該社區當時算改革開放後北京建成的為數不多的大型居民社區。

社區裡我家對面1號樓住戶中有些是軍人家屬。 有個星期天我在家整理照片底片, 忽聽樓下聲音嘈雜, 從窗戶望出去, 對面有一家軍人家屬正在往二樓搬家具。

搬家人用解放牌卡車倒車到自家陽臺下面, 然後站在卡車上, 將傢俱舉起直接從陽臺搬入家中, 免去了抬大件傢俱走樓道的不便。 看到這家人搬家方式很獨特, 我趕緊用相機拍下了這幅畫面。

當時, 我家搬到薊門裡社區沒多長時間。 那時百姓搬家以腳踏平板車居多, 能找一輛北京130或解放牌卡車搬家的, 絕對算有門路的家庭。 我家從西直門搬到薊門橋時, 找關係借了兩輛平板車, 我蹬了一輛, 同學幫我蹬了一輛, 全家所有家當全部裝上了, 剩下一些小件用自行車馱過來就完了。


1988年, 穿梭在故宮午門前的平板車。

我記得蹬平板車過了西直門火車站, 再往北是一片荒涼, 車少人稀, 馬路上空空蕩蕩。

一路顛簸, 我真怕把僅有的家當顛壞了。 我一邊蹬車一邊跟同學抱怨, 這是什麼破地方, 離城裡太遠了, 小時候咱們逮蛐蛐都沒來過這兒。

1956年, 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 解放牌汽車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製造, 它的問世, 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 1986年9月29日, 隨著第1281502輛"解放"車開下總裝配線, 生產了32年的"老解放"最終停產了。 本圖來源:視覺中國

BJ 130輕型貨車, 是原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設計、製造的一款輕型卡車。 該廠於1966年試製出兩輛BJ130型2噸載重汽車樣車, 設計借鑒了日本豐田的DYNA輕卡。 在1970到1996年的26年裡, 各地BJ 130型車的總產量超過了50萬輛, 除了輕卡, 還開發出了道路工程車、綠化噴灌車、灑水車、電力工程車、消防車等特種車和專用車。

本圖來源:AP


2003年, 搬家公司穿梭于天津老城的大街小巷。 本圖來源:姜寶成/視覺中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還沒有專業搬家的企業, 從來沒有聽說過“搬家公司”一詞。 要搬家大多是找親朋好友、單位同事、街坊鄰里來幫忙。 當時大家的傢俱總共也沒幾件, 大多數家庭還不具備冰箱、彩電、洗衣機等大型家電, 所以搬家這樣的大事一上午就基本搞定。 親朋好友來幫助搬完家後, 照例是參觀主人的新家, 幫助主人設計傢俱的擺放。 騰出手的主人則到新廚房炒上幾個菜, 大家圍在桌前喝上幾杯酒, 這就算慶賀喬遷之喜了。

如今搬家, 給搬家公司一個電話他們就上門服務了。 該捆的捆, 該裝的裝, 還有專門包細軟的設備,

搬家主人根本不用動手。 哪些傢俱先出家門, 哪些傢俱先進家門, 搬入新家的東西擺放到哪兒, 都是有條不紊, 這在40年前根本是不可想像的。

作者簡介:

張兆增, 1957年生, 現就職於《中國應急管理報》、《中國煤炭報》攝影記者,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理事、紀實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中國煤礦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照片多次獲得國內外攝影大賽大獎, 2016年榮獲中國攝影家協會第十一屆中國攝影最高榮譽獎“金像獎”。

分享海報, 講述您的40年往事, 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