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新一輪開放,怎樣做最佳本土化的外資銀行?

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 談吐風趣, 很難想像如此生動有趣之人竟然是一位外資法人銀行行長。

他叫林志民, 現任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 同時也是一名帆船運動的愛好者。

很少會有人將帆船和金融聯繫在一起, 就像很少有人會想到, 職業生涯幾乎都是在東亞銀行度過的林志民, 大學本科主修的是地理。 25歲進入香港東亞銀行作管培生, 28歲時已是東亞內地分行年輕的行長, 43歲時擔任東亞中國常務副行長, 52歲成為東亞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 林志民在銀行業的“航行”可謂一帆風順。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長林志民

“1990年, 由於香港金融行業急缺人才, 我機緣巧合地進入了東亞銀行, 沒想到一干就是28年。 當年, 內地和香港之間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生活條件都存在差距, 雖然有補貼和升職機會, 但是大多數香港人依然不願去內地。 不過, 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機會。 回過頭去看, 當時的選擇非常正確。 ”林志民對《陸家嘴》記者回憶道。

百年東亞, 念茲在茲

東亞銀行1918年于香港註冊成立, 是香港最早期的幾家華資銀行之一。 1920年, 東亞銀行即在上海成立首家內地分行, 並經營至今。

20世紀初的外灘, 中外銀行林立。 如今大部分銀行建築均已易主, 位於四川中路299號的東亞銀行舊址則是例外。


位於四川中路299號的東亞銀行大廈(圖片來源網路)

林志民告訴《陸家嘴》, 自成立上海分行起, 東亞銀行在內地的業務從未間斷, 這也是東亞銀行大廈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

1949年, 新中國成立。 東亞銀行上海分行成為當時獲准繼續營業的四家私營銀行之一。 1956年, 全國工商業公私合營, 東亞銀行上海分行存貸款業務相繼暫停,但依然堅持留在內地。 當時, 中國人民銀行是唯一有權接受存款的銀行。

時間來到1978年, 時任東亞銀行總經理簡悅隆通過香港的中國銀行獲悉, 政府希望東亞銀行恢復其上海分行的國際業務, 並邀簡悅隆赴京訪問, 簡隨即啟程。 經過努力, 上海分行國際業務終於在1979年5月初恢復, 東亞銀行新加坡分行也參與到內地的業務中,

上海、香港、新加坡三地的聯繫重新恢復活力。

當然, 東亞銀行的信貸業務在內地真正做起來是在上世紀90年代。 1997年浦東開始讓外資銀行試點做外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 為了開展人民幣業務, 包括東亞銀行在內的不少外資銀行將上海分行註冊到了浦東, 儘管營業執照上允許的經營地域只有幾個省市, 但已是了不起的進步。

2001年, 中國加入WTO, 外資銀行迎來了在中國內地發展的歷史性轉捩點。 中國銀行業逐步走向全面開放, 東亞銀行在內地的經營地域和業務範圍每年都有所擴大。

十年法人銀行, 當地語系化提速

2006年底, 東亞銀行真正迎來了在內地發展的新起點。

12月11日, 中國銀監會正式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及《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拉開了外資行法人化改制的大幕, 使外資行在內地的發展打破了以往“分行主導”的市場格局, 快速向“法人主導”趨勢轉變。

隨後, 9家外資銀行向銀監會遞交本地註冊申請, 最終4家外資法人銀行獲批營業, 其中包括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林志民正是當初東亞銀行籌建法人銀行的核心成員。 雖然已經過去10年, 但是籌建法人銀行的經歷讓林志民至今難忘:“我們跟其他外資銀行不一樣, 東亞在上海沒有地區總部, 只有上海分行, 籌備的工作只能從零開始。 ”由於人手短缺, 東亞銀行從各地分支行緊急抽調20多名業務骨幹組成籌建團隊,

當時團隊許多成員每天工作時間高達16小時。

“籌備團隊的幾個核心成員連睡覺都在想各種細節, 生怕有所疏漏。 轉制過程涉及的部門和業務眾多, 籌備工作需要細心、再細心。 大家的壓力非常大。 好在最後我們還是順利地通過驗收, 成功完成了首批外資法人化改制”, 林志民說。

值得一提的是, 林志民的工牌為“東亞001”, 他也是轉制完成後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第一位員工。

2007年3月29日, 東亞銀行的全資附屬銀行——東亞中國註冊成立, 東亞中國各分支行將為各類客戶提供全面的人民幣及外匯業務, 除保留上海分行用作從事外匯批發業務的分行, 其他內地分支行都改制為東亞中國的分支行。

此後,東亞中國的當地語系化發展開始進入快車道,先後成為首家發行人民幣信用卡的外資銀行;成為首批獲准在內地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成為首批獲准經營全面外匯業務、獲准代理一般保險產品及人壽保險產品的外資銀行……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東亞中國員工總數為4066人,在內地44個城市擁有100多個網點,是中國內地擁有分支機搆最多的外資法人銀行之一。

金融開放,向前看更重要

根據東亞中國2017年年報,截至2017年底,東亞中國各項貸款餘額為人民幣1178.11億元,各項存款餘額則為人民幣1504.5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度東亞中國淨利潤達人民幣5億4千萬元,較上年增加229%。

從年報資料看,企業貸款目前仍占東亞中國貸款比重約八成。

林志民介紹說,“東亞中國的企業貸款中當地語系化比例很高,未來東亞中國的企業貸款業務將以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及製藥、倉儲物流、環境保護及清潔能源、食品及教育六大優勢產業為重點,這六大行業和經濟週期的關係相對沒有那麼緊密,我們希望通過對重點產業的服務不斷優化貸款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國內企業走出去的第一站往往是香港。所以,在林志民看來,港資背景的東亞在跨境業務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東亞提供一條龍的服務説明企業走出去。”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傳統的銀行網點正在收縮,零售業務受到一定的影響。

零售銀行業務出身的林志民坦言:“傳統的依附網點的零售銀行業務中,部分已經逐漸被互聯網替代,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削弱了銀行的匯款業務、信用卡業務及存貸款業務,但比起競爭,雙方應該更多合作,所以東亞現在與騰訊、攜程等互聯網企業合作,傳統銀行的信任度與風控結合互聯網的流量與大資料,雙方優勢互補,提供給客戶更高效、便利的體驗,未來東亞零售業務的比重還將擴大,我們希望把零售貸款占整體貸款組合的比重由目前的19%增至30%。”

林志民介紹說,騰訊、攜程等互聯網企業的場景和競爭力各有不同,所以我們的合作也因人而異,比如我們和攜程的合作主要是信用卡,主打商務與旅行這方面的權益。此外,東亞銀行也與支付寶、銀聯、微信支付、Apple Pay等開展合作,成為內地支援線上支付功能齊全的外資銀行之一。

在和互聯網企業合作的同時,東亞銀行也在自身技術創新方面發力。早在2014年,東亞中國已在內地外資銀行中率先開展了微信銀行和手機銀行等移動金融領域的開發。

林志民表示,東亞中國正加強開拓消費貸款、跨境業務、財資產品銷售及財富管理產品,使我們的資產和收入組合更加豐富。同時,東亞銀行還將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及大灣區發展等利好政策,進一步推進企業銀行業務,專注開拓綜合交易銀行服務和跨境理財方案及諮詢服務等。

從2007年至今,外資銀行在內地走過了法人化之路的第一個十年里程碑,外資銀行資產占中國銀行業資產的比重卻從2007年的2.32%下降至1.26%。中國本土銀行的迅速崛起也許是重要原因,但外資銀行也有准入門檻、母行監管、水土不服等因素。

林志民認為:“水土不服是外資銀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有些拿來主義並不適合當地的文化與客戶需求,另外對於本土創新的產品,外資銀行不一定能做,所以業務相對顯得單一。當然,反過來看,發展得慢一點穩一點可以更好地對風險進行把控。”

201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鼇論壇上宣佈了金融業對外開放新舉措。上海也提出加速金融業開放。銀行業方面,上海將支持外資銀行在滬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業銀行在滬發起設立不設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支援外資銀行開展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新一輪銀行業開放的大門正在打開。

林志民認為,新一輪金融業開放,對於東亞銀行而言,機遇遠大於挑戰。“作為一家來自香港的銀行,我們也特別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東亞中國已在總行層面成立了大灣區工作組,統籌推進區域金融業務發展。作為中銀協外資銀行委員會主任,我本人不久前也率領26家外資銀行考察了大灣區,我的感受是‘粵港澳’大灣區充滿活力,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有廣闊的發展潛力。”

“目前,東亞銀行的網路已全面覆蓋‘粵港澳’大灣區,並計畫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的網路佈局。深圳前海是粵港澳合作的重要切入點,東亞銀行將以前海為基礎進行金融創新投資,打造綜合的外資金融平臺。我們在深圳前海已規劃了一系列投資專案,包括設立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東亞聯豐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等。未來,東亞還將在大灣區重點推進跨境金融、貿易金融、財資管理等業務,並有針對性地設計產品綜合服務方案,力爭為大灣區內企業和個人提供專業、全面的金融服務。”

在林志民看來,法人銀行轉制後的10年也只是外資銀行發展的一個起點。“對於東亞銀行來說,向前看更重要。因為過去已經提示我們,未來會比今天的想像更精彩。”

採訪當日,望著窗外的黃浦江,林志民感慨道:“1995年我剛到浦東。記憶中,除了東方明珠外,只有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一座大樓,周圍都是空地。如今陸家嘴的摩天大樓已經鱗次櫛比,硬體上足以媲美世界上任何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

談起他的上海情緣,林志民更是笑稱自己已經是半個上海人了。“我的家就在上海,陸家嘴生活環境宜居,每隔一段時間散步,都能感受到新變化。當然,人才永遠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中之重,上海還需要更多地引進金融方面的人才,我非常喜歡這座城市,更看好她未來的發展。”

此後,東亞中國的當地語系化發展開始進入快車道,先後成為首家發行人民幣信用卡的外資銀行;成為首批獲准在內地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成為首批獲准經營全面外匯業務、獲准代理一般保險產品及人壽保險產品的外資銀行……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東亞中國員工總數為4066人,在內地44個城市擁有100多個網點,是中國內地擁有分支機搆最多的外資法人銀行之一。

金融開放,向前看更重要

根據東亞中國2017年年報,截至2017年底,東亞中國各項貸款餘額為人民幣1178.11億元,各項存款餘額則為人民幣1504.5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度東亞中國淨利潤達人民幣5億4千萬元,較上年增加229%。

從年報資料看,企業貸款目前仍占東亞中國貸款比重約八成。

林志民介紹說,“東亞中國的企業貸款中當地語系化比例很高,未來東亞中國的企業貸款業務將以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及製藥、倉儲物流、環境保護及清潔能源、食品及教育六大優勢產業為重點,這六大行業和經濟週期的關係相對沒有那麼緊密,我們希望通過對重點產業的服務不斷優化貸款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國內企業走出去的第一站往往是香港。所以,在林志民看來,港資背景的東亞在跨境業務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東亞提供一條龍的服務説明企業走出去。”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傳統的銀行網點正在收縮,零售業務受到一定的影響。

零售銀行業務出身的林志民坦言:“傳統的依附網點的零售銀行業務中,部分已經逐漸被互聯網替代,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削弱了銀行的匯款業務、信用卡業務及存貸款業務,但比起競爭,雙方應該更多合作,所以東亞現在與騰訊、攜程等互聯網企業合作,傳統銀行的信任度與風控結合互聯網的流量與大資料,雙方優勢互補,提供給客戶更高效、便利的體驗,未來東亞零售業務的比重還將擴大,我們希望把零售貸款占整體貸款組合的比重由目前的19%增至30%。”

林志民介紹說,騰訊、攜程等互聯網企業的場景和競爭力各有不同,所以我們的合作也因人而異,比如我們和攜程的合作主要是信用卡,主打商務與旅行這方面的權益。此外,東亞銀行也與支付寶、銀聯、微信支付、Apple Pay等開展合作,成為內地支援線上支付功能齊全的外資銀行之一。

在和互聯網企業合作的同時,東亞銀行也在自身技術創新方面發力。早在2014年,東亞中國已在內地外資銀行中率先開展了微信銀行和手機銀行等移動金融領域的開發。

林志民表示,東亞中國正加強開拓消費貸款、跨境業務、財資產品銷售及財富管理產品,使我們的資產和收入組合更加豐富。同時,東亞銀行還將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及大灣區發展等利好政策,進一步推進企業銀行業務,專注開拓綜合交易銀行服務和跨境理財方案及諮詢服務等。

從2007年至今,外資銀行在內地走過了法人化之路的第一個十年里程碑,外資銀行資產占中國銀行業資產的比重卻從2007年的2.32%下降至1.26%。中國本土銀行的迅速崛起也許是重要原因,但外資銀行也有准入門檻、母行監管、水土不服等因素。

林志民認為:“水土不服是外資銀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有些拿來主義並不適合當地的文化與客戶需求,另外對於本土創新的產品,外資銀行不一定能做,所以業務相對顯得單一。當然,反過來看,發展得慢一點穩一點可以更好地對風險進行把控。”

201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鼇論壇上宣佈了金融業對外開放新舉措。上海也提出加速金融業開放。銀行業方面,上海將支持外資銀行在滬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業銀行在滬發起設立不設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支援外資銀行開展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新一輪銀行業開放的大門正在打開。

林志民認為,新一輪金融業開放,對於東亞銀行而言,機遇遠大於挑戰。“作為一家來自香港的銀行,我們也特別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東亞中國已在總行層面成立了大灣區工作組,統籌推進區域金融業務發展。作為中銀協外資銀行委員會主任,我本人不久前也率領26家外資銀行考察了大灣區,我的感受是‘粵港澳’大灣區充滿活力,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有廣闊的發展潛力。”

“目前,東亞銀行的網路已全面覆蓋‘粵港澳’大灣區,並計畫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的網路佈局。深圳前海是粵港澳合作的重要切入點,東亞銀行將以前海為基礎進行金融創新投資,打造綜合的外資金融平臺。我們在深圳前海已規劃了一系列投資專案,包括設立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東亞聯豐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等。未來,東亞還將在大灣區重點推進跨境金融、貿易金融、財資管理等業務,並有針對性地設計產品綜合服務方案,力爭為大灣區內企業和個人提供專業、全面的金融服務。”

在林志民看來,法人銀行轉制後的10年也只是外資銀行發展的一個起點。“對於東亞銀行來說,向前看更重要。因為過去已經提示我們,未來會比今天的想像更精彩。”

採訪當日,望著窗外的黃浦江,林志民感慨道:“1995年我剛到浦東。記憶中,除了東方明珠外,只有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一座大樓,周圍都是空地。如今陸家嘴的摩天大樓已經鱗次櫛比,硬體上足以媲美世界上任何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

談起他的上海情緣,林志民更是笑稱自己已經是半個上海人了。“我的家就在上海,陸家嘴生活環境宜居,每隔一段時間散步,都能感受到新變化。當然,人才永遠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中之重,上海還需要更多地引進金融方面的人才,我非常喜歡這座城市,更看好她未來的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