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互动体验感受非遗 启动非遗传承的民间力量

2018年6月9日, 江蘇省南京市, 當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南京市工藝美術大樓舉辦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 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互動體驗, “零距離”感受非遺獨特魅力。 剪紙藝人張鈞(左)在向市民展示“南京剪紙”非遺技藝。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源自“文化遺產日”, 定於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為我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 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 文化遺產日, 從2006年起設立。 2017年起, 國務院同意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 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市民在體驗“秦淮燈彩”非遺專案, 自己動手製作秦淮花燈。

2018年是我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非遺傳人王藝在展示“仿古木雕”非遺技藝。

非遺傳人蔣妍俠(右)在向市民介紹“繩結”非遺技藝。

市民在體驗“金陵竹刻”非遺技藝。 非遺, 只有能夠吸引市民的地方, 才有傳承的力量。

市民在體驗“臉譜”非遺技藝, 根據圖案用水彩繪製臉譜。 非遺, 如果能夠讓普通市民能夠有效參與, 能夠被更廣大人民群眾認可, 或者形式是群眾所喜聞樂見的, 那麼這樣的非遺一定有很強的生命力。

人們在觀看展示的“秦淮花燈”。

非遺“繩結”作品“招財金蟾”。 這是非遺與民間傳說, 人民群眾喜愛相互結合的好例子。

一名參與體驗的小朋友在繪製“臉譜”。 畫完後,

大師可能幫助修改完善, 然後小朋友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 如此一來, 她對臉譜的認識就深刻多了。

市民在體驗“南京剪紙”非遺技藝。 剪紙需要耐心和創意, 缺一不可, 當有了一定的基礎, 輔以自己的創意, 剪紙就會在普通市民的剪刀下“生龍活虎, 活靈活現”。

市民在展示自己親手製作的泥塑作品“小豬佩奇”。 非遺一樣可以與當下的新生事物有機結合, 大家參與, 體驗的吸引力就大多了。

市民展示自己親手製作的秦淮燈彩。 看大師作品和自己做一個, 差別太大了, 但是對具體非遺專案的感受也不同了。 文化和自然遺產, 需要我們愛護, 需要大家共同關注, 非遺才有生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