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花从绽放到凋谢,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

作者:林溪

赴日拜訪“未生流笹岡”家元笹岡隆甫之前, 對他的瞭解僅在於《花道:感知日本的理性之美》一書, 他以一名花道家的角度, 從很多方面聊到了日本花道與日本傳統文化的關係。 後來得知, 笹岡隆甫在日本京都有“花道王子”之稱, 與茂山宗彥(大蔵流狂言師、二世茂山七五三長子)、詩人Chori(茶道裡千家家元千宗室長子)二人, 並稱為“京都三王子”, 幾年前曾有電視臺以此三人導遊京都為題製作專題節目, 並成書發行。

| 照片中(右一)中頗具時尚感的年輕家元, 會做出怎樣的插花作品?

大型的陶制變形花器後面,

笹岡隆甫身著深灰色和服, 神態莊重, 動作嚴謹。 正壁是江戶末年狩野派風格的隔扇畫, 組合起來有奇妙的和諧。 花器是笹岡隆甫的祖父即前代家元的藏品, 如此大型, 是為了搭配大型的花枝, 他說花材與花器的關係就相當於人與衣服, 相得益彰, 不可過大亦不可過小。 比例必須協調, 使兩者達到一種平衡狀態, 才能給觀賞者帶來整體的美感。

兩個作品的花材, 僅有唐桃、白梅、茶花三種。 就像建築學上密斯·凡·德·羅提出的“少即是多”理論一樣, 笹岡隆甫主張用最少量的花材, 最大限度地表現自然。 有著建築學專業背景的他發現, 建築學的很多理論, 與他從小學習的花道之美的法則如出一轍。 花道之美與建築為代表的其他日本文化有著共通之處。

在插花作品中, 長度、位置、空間等無不經過精確的計算, 不存在一個沒有必要的元素。 比如對葉片和花枝的處理, 有破損、背向或相互交疊的葉片都要去除, 花道家的作品中往往能夠做到沒有一片多餘的葉片。 花枝的修剪, 是為了突出線條的輪廓。 日式插花崇尚“減法”之美。

採訪中, 笹岡隆甫說, 日本插花的本質在於“變遷”, 要有等待的耐心, 靜候一朵花, 從含苞待放的花蕾, 直至生命盡頭的過程。 除去繁複的枝葉, 為剩餘的每朵花每片葉留出充分的余白。 若不經修剪就插入瓶中, 我們只能看到茂密的一叢, 枝條曲線和花葉風情, 都無法充分表現, 又談何重現自然之美。 這種創作不是只做一件美麗的插花作品就結束了,

面對著帶給我們美好感受的花, 我們要心懷感激, 並守護著它的生命轉承。

觀賞兩件作品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左右不對稱, 笹岡隆甫告訴我們, 日本人的審美體系中, 自古以來就有“不完美”和“未完成”的觀念。 認為“萬事萬物, 求全求滿是如此的庸俗, 那小小的不完整增添了多少風趣, 延續了多少樂事。 ”(吉田兼好《徒然草》)而自然中的山川草木, 都不是嚴謹完整對稱的構型, 這一概念也被廣泛運用在日本的建築設計中。 打破完整, 喜歡左右不對稱的支離之美是日本人特有的審美觀。

在笹岡隆甫的兩件作品中, 他都加強了左右不對稱的不穩定感所造成的視覺衝擊, 枝材的線條格外突出,

枝與枝之間大量留白, 營造出了更豐富而且更具變化的空間結構。 後來, 我們為他的兩個作品分別取名為“殘賞”和“留白”。

大正八年(1919), 笹岡隆甫的曾祖父笹岡竹甫以“未生流投入盛花家元”為號開創了新的流派, 也就是現在“未生流笹岡”的開始。 二代家元是隆甫的祖父笹岡勳甫, 將流派正是更名為“未生流笹岡”。 昭和四十九年(1975), 笹岡隆甫在京都出生, 因為要追隨祖父的足跡, 從三歲開始, 就被稱為“家元嗣”, 也就是被當作下一代家元培養, 這相當於茶道流派中的“若宗匠”。 2011年, 笹岡隆甫正式繼任家元。

未生流笹岡家元事務局是大正時期建造的日本家屋, 孩童時期的笹岡隆甫最喜歡在屋子周圍圍繞著長長的木制緣側上曬著太陽午睡、打滾。

因為距離庭院很近, 完全就像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一樣。 在這裡看花聽雨, 感知四季變遷的意識從小就深入骨髓。

當拍攝接近尾聲, 不經意間抬起頭, 夕陽正透過玻璃窗灑進屋內, 於是想起笹岡隆甫在採訪中對我們說, “花從綻放到凋謝, 是一個了不起的過程 , 花都是朝著太陽開放的, 我們人有時會不知不覺低下頭, 這時候就要學習花的姿態, 向著太陽打起精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