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印度农民或正在押宝中国市场,外媒:印度农民或已经挤走了美国棉花商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 其農村人口更是占到總人口的72%, 又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 這些都是促使印度成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之一的條件, 不過, 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lFPR)《2017全球饑餓指數》排行榜, 印度在119個國家中排名第100名, 而其饑餓指數得分31.4, 處於“嚴重”類別的高位, 饑餓指數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

不僅於此, 當前, 印度農業也飽受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擾, 其中包括設備過時、基礎設施不完善, 農民無法輕鬆進入更廣闊的市場, 及農作物銷售利潤有限,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印度還是做到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米出口國位置,

資料顯示, 2017年印度大米出口量就突破記錄達到1230萬噸。

圖片來源Dreamstime

近日據印度農業出口發展管理局資料, 印度2017-2018年度(截止3月31日)大米出口量同比大增18%, 達到1270萬噸, 再加上近期印度盧比的持續貶值, 再加上印度大米出口商降低報價, 使得印度的大米變得更有競爭力。

而就在美國投資者、農民和消費者為貿易摩擦擔憂時, 印度農民卻找到了一把致富鑰匙, 希望能擴大中國市場的份額, 換句話說, 印度農民正在“押寶”中國農產品市場。

我們根據印度政府此前公佈的2018年政府預算顯示, 印度將大量增加對農村地區的支出, 用於在農村建設新的道路、住房、衛生設施和電氣化, 目的就是希望能增加農民的收入,

也可以一部分抵消近期爆發的印度國有銀行天價欺詐案讓外界對印度投資和經濟信用的憂慮。

圖片來源NationofChange

數周前, 印度商工部長普拉布更是提出, 希望中國能擴大對印度大豆、大米、果蔬等農產品的市場准入。 據Cryptonews近日報導, 為了給農產品向一些國際市場運輸創造便利, 印度相關部門甚至要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在農業生產中, 即時監控供應鏈, 從而增加產品流通的透明度。

我們注意到, 目前中國從印度買的貨物主要以紡織品及原料、化工產品和礦產資源為主, 此外, 還包括機電產品, 塑膠橡膠, 動植物油脂等, 這些大多都屬於自然資源及初級加工產品, 其中進口量最大的為棉花與棉麻製品。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而正是在這些背景下, 據路透社21日報導稱, 因關稅問題, 印度農產品正在擠走美國供應, 中國將大幅增加印度棉花進口量, 該外媒稱, 印度下一個作物年度出口至中國的棉花可能增長四倍, 達到500萬包(85萬噸), 我們注意到, 而就在上周, 印度棉花出口商已經同中國公司簽署了50萬包棉花新作物的出口合同。

對此, 印度棉花協會主席Atul Ganatra表示, “中國市場需求龐大, 這是印度擴大出口的良機”, 要知道, 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 近十年來, 中國的多數棉花進口量是從美國進口的, 但中國決定自7月6日開始對包括棉花在內的美國農產品徵收25%進口關稅後, 這會讓印度棉花在中國市場佔有更多份額。

圖片來源Genetic Literacy Project

一位元在印度做棉製品貿易的浙江紹興老闆曾告訴過我們,

一些當地的印度農民們認為, 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強勁的農產品消費需求正是他們要找的一把致富鑰匙, 而且中國人對升級消費的需求也能讓他們可以學習借鑒並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