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男孩害羞扭捏就是“娘”?其实“女性化”也分病理性和正常性!

微博裡張藝興爆圖, 自己抱著各種造型的娃娃, 還真像女孩子一樣萌萌的。 有人在笑, 有人在誇耀, 不過倒是少有的詆毀。

作為看客的我, 也沒覺得張藝興的照片有什麼不妥, 但卻將這些內容轉發給了大學同學張偉的妻子。

這種做法源於一次深夜的聊天。

前不久, 張偉的妻子半夜發我微信, 說她心情不好, 兒子馬上小學了, 可還是有點膽小, 害羞, 不過這不是關鍵, 重點在於兒子怎麼總和個小姑娘似的, 沒有娃娃不睡覺, 遇到小事就哭泣, 動作也是扭扭捏捏不大方。

其實, 國內日常教育中, 部分男孩所展現出的“女性化”,

其實都和男生過早被邊緣化有關。

現在帶孩子的大多是女性。 媽媽、奶奶、姥姥、甚至是教員、老師。 她們心細如發, 處處嘴到手到。 在由女性撐起的天空中。 男孩子該有的風範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學習、模仿和施展。

像張偉妻子一樣焦慮的父母還有很多, 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出現了一些“偏女性特徵”。 比如張偉的兒子, 喜歡玩毛絨玩具、芭比娃娃等, 還不時呈現出女孩的動作和姿態。

其實, 這種現象就目前來說很普遍, 但不建議父母對此有過於過度的憂慮。

因為“男孩危機”不也需要分開來看。

一、 非病態“女性化”

就像張藝興所表達的一樣, 誰沒有一顆少女心?的確, 當父母能以這樣大度有寬容的態度去看待男孩的“女性化”時,

心態就平和多了。

有了淡定做基礎, 我們才可能從根本處著手改變孩子目前的狀態。

再說, 男生“女性化”的區分都是基於心理建設和健康的基礎上。 如果只是偶有女性性情特點時, 或者啟蒙似的女性化時, 基本可以不用過於擔心。 但依舊需要父母堅持這樣做:

1.要多給男孩樹立“榜樣”。 比如, 讓爸爸多陪伴, 給孩子報有陽剛之氣的男老師的學習班、2.媽媽要盡可能的做到心靈獨立, 果斷和勇敢, 或者及時的糾正孩子拿捏作態的姿勢。

3.就是幫助孩子區分男生和女生的特點,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男孩子應該怎麼做, 女孩子應該怎麼做等等。

這些絕非病態的“女性化”表現, 絕對不需要父母常常拿到桌面上來討論,

與其著急不如父母齊心合力, 潛移默化的灌輸給孩子, 男子漢精神和責任感。

二、 病態“女性化”成長

有一類孩子由於父母教育的缺失或者誤導, 已經形成了女性化的顯性特點, 而且有意識的成為女性。

這樣的孩子就需要父母的格外重視了。

1. 孩子出現愛和女孩玩, 不能接受與男生相處時。

2. 同時伴隨對男生行為和特點的詆毀

3. 很關心女生話題, 對男性話題卻敬而遠之。

等等相關情形時, 我們要及時的加以干預, 但這種干預不是粗暴的, 而是循序漸進的, 需要追根溯源的, 必要時需要特別心理機構的説明。

總言之, 家庭父親的角色“缺失”是男孩女性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親對男孩性情等方面的影響遠遠超過了老師和社會上的各種角色。

所以, 男性角色的補位, 引導男孩的陽剛之氣很有必要。 但也不要一棒子打死, 不加以區分, 不能理性的面對孩子所表現出的狀態, 將“天性”與“病態女性化”混為一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