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老人38年作了10万只风筝 如今每天收入40元就满足

今年近七旬的昆明老人陳康寧, 是昆明一個靠製作風箏為生的老手藝人。 從1980年開始做風箏, 到現在已經38年了, 他製作的風箏為“滇派風箏”, 與其他風箏不同, 滇派風箏的翅膀底部向背後凸起, 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凸面, 因為風槽深、角度大, 在中國風箏派別中屬於“滇蜂”或“滇穩”, 在雲南約有600年歷史。

陳康寧年輕時是昆明軋鋼廠的一名普通工人, 因為喜歡風箏便開始自學。 他曾獲得第二屆中國昆明國際旅遊節“春之聲”風箏比賽硬翅類大風箏第一名、第十八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二等獎等獎項。 目前, 雲南傳承滇派風箏製作這門技藝的不到10人,

陳康寧是其中之一, 也是昆明唯一通過製作滇派風箏謀生的老手藝人。

老人介紹, 他現在家裡面24小時除了8小時的睡眠時間, 隨時在動著, 一刻不停。 在這裡幹活, 凳子轉過來吃吃飯, 丟了碗又轉過來又幹活, 到這種程度。

37年時間, 陳康寧在追逐風箏的同時, 也在追逐生活。 陳康寧表示, 現在日子不好過了, 滇派風箏須全手工製作, 製作工具也為手藝人製造, 無法量產;折疊風箏等新型產品價格低廉、方便攜帶, 對滇派風箏產生很大衝擊;城市高樓林立, 放風箏的地方少, 人也越來越少;做風箏投入時間成本高, 風箏價格卻提不起來, 手藝人收入低。

“現在每天能有40-50元(人民幣)的收入我就滿足了。

”陳康寧說, “可惜我已經老了, 右眼因白內障動過手術, 做了這麼多年風箏, 心裡也有感情, 放不下。 ”陳康寧想把自己摸索30多年的風箏製作經驗傳承下去, 但兒子不感興趣, 做風箏收入低, 願意學習的人也少。

圖為, 老人在家中製作風箏的骨架。

圖為, 老人認真挑選製作風箏的材料。

圖為, 老人在製作滇派風箏。

圖為, 老人用圓規、直尺等工具認真測量風箏製作的每一個環節和距離。

圖為, 老人的獎牌和獎狀, 這些都是他曾獲得風箏製作上和比賽中的榮譽。

圖為, 老人在展示一個自己製作的風箏。

圖為, 老人的雙手佈滿了老繭。

圖為, 老人展示一張照片, 上面顯示的是以前自己製作的一個大型風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