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四千年前的夏朝遺址,出土一條綠松龍,遠古時期或真有龍

清朝光緒年間的《江西通志》記載, 隆冬時節豐城外田地上空忽然風雷交加, 雲層裡浮現一條身長三十餘丈的青龍, 周身覆著鱗片, 龍隱而風雷止。 此類記載在古文獻中比比皆是, 古人數千年對龍的執著記述, 難道憑的僅僅是想像嗎?顯然這有失偏頗。

目前在考古佐證下, 龍文化可以追溯到6600多年前, 三皇五帝時期身長1.78米的蚌龍, 其次在二裡頭夏文化遺址中, 也發現了一條距今4000年的綠松龍。

經過科學測定, 二裡頭遺址距今四千多年歷史, 契合夏代。 從1960年起, 專家陸續展開發掘, 出土了面積達一萬平方米的宮殿建築遺址。

並且在一座貴族墓葬裡, 出土了珍貴的綠松游龍, 曲伏有致生動傳神的龍身, 用綠松石鑲嵌而成, 大小共計兩千餘片, 是早期最為精美的龍形象。

此外, 《史記·夏本紀》記載夏朝君王孔甲喜好龍, 他曾命上古時期的豢龍氏後人, 替他馴養過會飛的龍。 由此可見夏朝時期確實存在龍文化, 並且龍的形象深入人心。

試想夏文字傳承還不明晰時, 龍文化卻已經完整, 這是否意味著遠古時期, 先民極有可能親眼目睹過翻騰在空中的龍, 才能刻畫如此完整的龍形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