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清朝唯一按皇帝礼下葬的亲王,两个多月后却被开棺鞭尸

作為努爾哈赤寵愛的幼子、皇太極最器重的兄弟、順治初年的攝政王, 多爾袞的人生仿佛開了外掛一般。 然而, 這樣一個鐵腕人物, 一生卻充滿了戲劇性, 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到人人得而誅之的罪臣, 他的經歷將“人生無常”幾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多爾袞十五歲時, 就隨同汗兄皇太極攻打蒙古察哈爾部, 此後, 皇太極時期的重大軍事活動都有多爾袞的參與。 他在戰鬥中奮勇爭先, 炮火最激烈的地方, 往往是他衝鋒的方向, 真可算得上是一個“拼命十三郎”。


多爾袞畫像。

正是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不要命的精神,

多爾袞在崇德(皇太極的年號)後期奠定了其能臣與幹將的地位。 到天聰十年(1638年), 皇太極封其為“和碩睿親王”, 位列六王中的第三。 後來, 改定官制, 皇太極又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多爾袞管理。

崇德八年(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 皇太極猝死, 作為調和矛盾的產物, 六歲的福臨登上帝位, 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輔政。 此後, 多爾袞的地位一路飆升。 順治元年(1644年), 被封為叔父攝政王, 順治二年, 晉為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 又變成皇父攝政王。

隨著封號的晉升, 多爾袞的權勢也盛極一時。 遇到重大典禮, 群臣要候其旨意、列班跪送;元旦、冬至等重大節日, 百官在朝賀完順治帝之後, 還要朝賀多爾袞;官員文書往來中,

遇到“皇叔父攝政王”字樣, 均要抬格書寫。


多爾袞下發的“令旨”。

作為權力象徵的帝王印璽也在順治三年被多爾袞搬到自己的王府, 以便於處理政務。 到順治五年, 一切政務, 多爾袞也不再請示, 直接下旨, 順治皇帝徹底成為了道具。

除此之外, 多爾袞在儀制上也處處向皇帝看齊。 順治三年時, 其儀仗達到20種, 與皇帝無甚差別。 君臣跪拜之禮, 在他這裡也免了。 至此, 多爾袞就是大清王朝實際上的君主。

順治七年(1650年), 多爾袞死於喀喇城, 消息傳來, 順治帝簡直驚呆了, 他沒想到皇父攝政王這麼容易就掛掉了。 震驚之余, 表面文章還不得不做, 他一身縞素, 率臣僚出東直門五裡, 迎多爾袞的遺體回京。


影視劇中的多爾袞。

稍後, 順治帝下旨高度讚揚多爾袞“平定中原”的豐功偉績,

要求按照皇帝禮制下葬, 隨後又追封其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上廟號“成宗”。 至此, 多爾袞的尊榮和權勢達到了巔峰。

追尊為帝、依帝王禮下葬, 並未使多爾袞身後獲得安寧。 由於朝廷內部的矛盾積壓已久, 多爾袞一死, 親貴大臣的不滿、順治小皇帝的積怨便迅速暴露出來。

順治八年(1651年), 正白旗的蘇克薩哈、詹岱、穆濟倫等人首先告發多爾袞生前令人備下八補黃袍、東珠朝冠等帝王用品。 政治風向由此大變, 一場清算多爾袞罪狀的政治運動開始了。


睿親王府。

不僅其他諸旗久受打壓的親貴大臣急於跳出來揭發多爾袞的罪行, 就連多爾袞生前親領的正白旗也紛紛反水。

在眾臣的檢舉下, 朝廷宣佈多爾袞十四條罪狀, 順治帝已顧不上兩個多月前自己追尊多爾袞為帝的諭旨, 將其削爵位, 奪封典, 去諡號, 開除宗籍, 並將財產充公。 為了洩恨, 還將剛下葬不久的多爾袞開棺鞭屍、梟首示眾、挫骨揚灰, 甚至連當初的陪葬品也被悉數收回內庫。

多爾袞生前的親信大臣何洛會、冷僧機、譚泰等人也遭到處罰。 以多爾袞為核心的實力集團頃刻間土崩瓦解。

此時, 距離多爾袞去世不過兩個多月, 從權傾朝野的攝政王到尊榮備至的成宗義皇帝, 再到人人得而誅之的罪臣, 我們不能不感歎政治鬥爭的波譎雲詭。

參考資料:《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九、卷五三, 趙爾巽等《清史稿·世祖本紀》

(“小歷史”作者顧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