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失聪女孩读唇语考上清华博士:无声世界里流淌着澎湃的歌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江夢南, 夢裡江南, 叫這個名字的女孩一定也是如煙雨江南一樣婉約, 如丁香一般美好的姑娘。

瑤族女孩江夢南, 確實是這樣一位女孩, 你會讚歎上天對她的眷顧。 但是如果瞭解了她的故事, 你就會發現這樣的讚歎是多麼淺薄。

今年清華大學的博士生錄取名單中, 一個名叫江夢南的26歲女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江夢南半歲時因藥物導致雙耳失聰, 在無聲的世界裡, 她是如何一路學習、成長, 超越了絕大多數同齡人的呢?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近日走進了江夢南的世界,

發現這個世界不僅繽紛多彩, 而且流淌著一曲澎湃的歌。

雖然生活給予了江夢南更多的挑戰, 但她卻把這些看之為命運的饋贈, 這個優秀的女孩說:“上帝雖然給我們關上了門, 但是一定會為我們在其他的地方打開一扇窗。 ”

僅能靠學習唇語、看老師板書和自學來跟上學校學習進度, 但她不僅高考時以615分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藥學院, 還多次獲得獎學金, 之後繼續在吉林大學攻讀完研究生學位, 並且通過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面試。 今年9月, 江夢南將正式進入清華大學開始她的博士生學業。

【美麗的女孩, 上帝給她關上了一扇門,

她為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半歲雙耳失聰,

無聲的世界裡怎麼學說話?

1992年, 江夢南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的一個瑤族家庭。 父母為她取名的寓意是夢裡江南, 歲月靜好。

然而在她半歲時, 由於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性耳聾, 平靜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 當時江夢南左耳損失大於105分貝, 右耳聽力完全喪失。 失去了聽力, 不僅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也聽不到自己的發音, 就會失去說話的能力。

江夢南的父母都是中學教師, 為了讓孩子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和別人交流, 他們決定教小夢南學習發聲和唇語。

父母說話時江夢南會把手放在他們的喉嚨處, 感受聲帶的震動學習說話, 而念拼音的時候, 她會認真看他人發音的唇形,

從而辨讀記憶每個音節的唇形, 逐漸再學習字詞和語句。

【笑容燦爛的江夢南】

爸媽心態好,

所以我陽光燦爛

雖然成長的過程中比同齡孩子要付出更多努力, 但江夢南一直都很樂觀, 她對紫牛新聞記者說:“從小心態就好, 主要歸功於我爸媽, 因為他們心態好, 他們影響了我, 我每天都陽光燦爛的, 有什麼壓力或者灰心喪氣了就和他們說, 說完心情就舒爽多了。 ”

在她的記憶裡, 爸爸媽媽總是陪伴在身邊給予鼓勵和支持。 因為聽力喪失的原因, 醫生曾告訴江夢南的父母, 她的平衡能力會比較差, 建議孩子不要學習游泳和自行車, 可是江夢南覺得這是生活的一種基本技能, 應該學會。 於是暑假期間, 父母就陪著她一起學騎自行車和游泳。

“其實媽媽也不會, 於是我就跟媽媽競賽, 看誰先學會, 爸爸是教練兼裁判, 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也摔了不少跤, 但還是很快學會了。 ”她笑著表示:“不達目的誓不甘休吧, 其實也沒什麼特殊的地方啦, 大家學游泳騎車不都是這樣嘛, 心裡知道原理, 但是需要不停練習找到平衡。 ”

挑戰1:

100個人有100種唇形

怎麼讀唇?

對江夢南而言, 一個發音重複一千次能學會已經算很快的速度, 可以想見學習的難度。

但熟能生巧, 她也逐漸掌握了規律, “每個人的唇形大同小異, 慢慢地就學會了。 但學習唇語並不是一勞永逸的, 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唇語方式, 每當認識一個新的朋友時, 我總是需要幾天的時間來熟悉這個朋友的口型,

然後才能較快地明白對方要表達的意思。 ”

挑戰2:

課堂上老師語速快

讀唇“聽講”跟不上

聽力受限除了給江夢南平時的生活帶來難題, 學業上也會遭遇很大障礙。

課堂上老師講話的語速較快, 知識點又豐富, 如果依靠讀唇語來跟上學習的進度幾乎不可能, 效率也大打折扣。

因此從小學到中學, 江夢南除了課堂上努力“聽講”以外, 還依靠看書本、板書、課堂展示幻燈片和課下的自學來完成。 由於遲一年上小學, 江夢南為了趕上同齡人的學業, 向父母說自己想要從四年級跳級到六年級。 於是那年的暑假, 江夢南的父親在家輔導她數學, 母親則負責語文和英語, 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 她順利學完了五年級的課程, 如願在新學期進入六年級。

挑戰3:

高考英語聽力,怎麼讀唇?

學習英語不可避免要接觸聽力和口語考試,江夢南聽不出英語的發音,只能靠看音標練習口語。中學時期老師會在她的面前讀英語的聽力,中考時,郴州市教育局特意為江夢南設置了“獨立考室”,由老師面對面讀語文和英語的聽力題,高考的時候英語則是按筆試部分的分數折算總分。

講起自己備戰中考高考的時光,江夢南覺得很懷念:“那時候每天早起晚睡,希望能夠多學一點,恨不得把時間掰成兩半兒花,雖然複習考試很緊張,但不覺得累,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光倒成了我人生中的寶貴回憶。”

挑戰4:

聽不到聲音,沒法進實驗室

2010年,江夢南參加高考,雖然分數超過一本分數線,但她覺得沒有發揮好,堅持複讀一年。第二年,她以615分的成績進入吉林大學的本科藥學專業學習。碩士生階段在吉林大學選擇了電腦輔助藥物設計作為研究方向。這個專業是學校教授楊曉虹幫她選的,因為擔心江夢南聽不見聲音,進實驗室會遇到危險。對江夢南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她說:“小的時候覺得學醫很崇高,可以救死扶傷,就想學醫,但是聽力受限,不能填報醫學,於是選擇了藥學。以後希望能夠在生命科學領域裡尋找最有價值的發現,為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挑戰5:

研究生專業內容

怎麼參加討論

然而學習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難免也會遇到因為聽力帶來的解決不了的問題。讀研期間,江夢南和同學會定期開組會,對自己的研究內容以及這個領域進行一些探討,但由於討論內容涉及很多專業名詞和複雜性的內容,光看唇語不太能及時明白別人在說什麼,所以很難加入進討論,這時候江夢南就會在別的地方努力做得更好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儘管江夢南沒說怎麼彌補,但紫牛新聞記者可以想見,她一路上一定付出了比旁人多幾倍的艱辛和努力。

【江夢南的畢業照】

看起來她很輕鬆

其實一直很用力

從小到大的生活和求學,江夢南面對的何止是這些挑戰,但從她的臉上,絲毫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任何苦難的痕跡。

【江夢南在研究生論文答辯會上】

但每個熟悉江夢南的人都知道,看起來她很輕鬆,其實她一直“很用力”。

也許是深受父母樂觀開朗的性格影響,江夢南在平時生活裡也表現得陽光外向,喜歡認識新的朋友,她開玩笑地對紫牛新聞記者說:“我是持續性樂觀開朗,間歇性灰心喪氣。”

雖然會因為在一些需要即時溝通、靈活性較強的工作中不能表現得很好而心情低落,但江夢南會通過運動、和家人溝通或是和朋友出去玩來化解自己的情緒。

“周圍的朋友說我性格很好,愛笑,相處起來沒有什麼壓力。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開朗外向的人,喜歡和朋友們一起玩,每天都還挺開心的。平時放鬆的時候喜歡看看老電影,或者是去健身房健身,練瑜伽。”

【江夢南(左)】

她一直在感激生活

感激身邊的人

外出求學後江夢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變少了,尤其讀研後學業功課也愈加繁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不斷被壓縮,平時在學校裡為了防止父母擔心,江夢南會每天和他們微信聊天,分享日常的生活和發生的事情,她也希望能趁著今年這個難得的假期好好陪陪父母,回去看望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和以前的同學們。

在採訪中,江夢南總在表達對他人、對生活的感激。她很感謝那些曾經耐心地給她答疑解惑、包容指導她、特意手寫專業知識給她的老師,也很感謝那些在她成長學習的路上陪伴過她的同學和朋友,而談到父母,她更說:“爸媽就像我前行路上的燈塔,為我指明方向,也給予我繼續前行的勇氣。”

【江夢南和室友們】

在大學期間,她曾經回到家鄉的特殊教育學校做義工,探望那些視障、聽障、智障的孩子,目前江夢南的家鄉也有好幾個部門和她聯繫,希望她能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與當地的殘障人士分享,江夢南也都一一答應下來,她對紫牛新聞記者說:“突然受到這麼多關注這麼高的評價我有點不知所措,很感激,也激勵自己繼續努力,不讓大家失望。對和我一樣失聰的人,我想告訴他們,我們完全不必為了自己的缺陷而感到自卑,上帝雖然給我們關上了門,但是一定會為我們在其他的地方打開一扇窗,只要足夠努力,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一樣能做到,也許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

紫牛新聞記者|陳迪晨

紫牛新聞實習生|艾陸琦

編輯|張冰晶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受訪者提供

-END-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你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挑戰3:

高考英語聽力,怎麼讀唇?

學習英語不可避免要接觸聽力和口語考試,江夢南聽不出英語的發音,只能靠看音標練習口語。中學時期老師會在她的面前讀英語的聽力,中考時,郴州市教育局特意為江夢南設置了“獨立考室”,由老師面對面讀語文和英語的聽力題,高考的時候英語則是按筆試部分的分數折算總分。

講起自己備戰中考高考的時光,江夢南覺得很懷念:“那時候每天早起晚睡,希望能夠多學一點,恨不得把時間掰成兩半兒花,雖然複習考試很緊張,但不覺得累,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光倒成了我人生中的寶貴回憶。”

挑戰4:

聽不到聲音,沒法進實驗室

2010年,江夢南參加高考,雖然分數超過一本分數線,但她覺得沒有發揮好,堅持複讀一年。第二年,她以615分的成績進入吉林大學的本科藥學專業學習。碩士生階段在吉林大學選擇了電腦輔助藥物設計作為研究方向。這個專業是學校教授楊曉虹幫她選的,因為擔心江夢南聽不見聲音,進實驗室會遇到危險。對江夢南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她說:“小的時候覺得學醫很崇高,可以救死扶傷,就想學醫,但是聽力受限,不能填報醫學,於是選擇了藥學。以後希望能夠在生命科學領域裡尋找最有價值的發現,為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挑戰5:

研究生專業內容

怎麼參加討論

然而學習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難免也會遇到因為聽力帶來的解決不了的問題。讀研期間,江夢南和同學會定期開組會,對自己的研究內容以及這個領域進行一些探討,但由於討論內容涉及很多專業名詞和複雜性的內容,光看唇語不太能及時明白別人在說什麼,所以很難加入進討論,這時候江夢南就會在別的地方努力做得更好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儘管江夢南沒說怎麼彌補,但紫牛新聞記者可以想見,她一路上一定付出了比旁人多幾倍的艱辛和努力。

【江夢南的畢業照】

看起來她很輕鬆

其實一直很用力

從小到大的生活和求學,江夢南面對的何止是這些挑戰,但從她的臉上,絲毫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任何苦難的痕跡。

【江夢南在研究生論文答辯會上】

但每個熟悉江夢南的人都知道,看起來她很輕鬆,其實她一直“很用力”。

也許是深受父母樂觀開朗的性格影響,江夢南在平時生活裡也表現得陽光外向,喜歡認識新的朋友,她開玩笑地對紫牛新聞記者說:“我是持續性樂觀開朗,間歇性灰心喪氣。”

雖然會因為在一些需要即時溝通、靈活性較強的工作中不能表現得很好而心情低落,但江夢南會通過運動、和家人溝通或是和朋友出去玩來化解自己的情緒。

“周圍的朋友說我性格很好,愛笑,相處起來沒有什麼壓力。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開朗外向的人,喜歡和朋友們一起玩,每天都還挺開心的。平時放鬆的時候喜歡看看老電影,或者是去健身房健身,練瑜伽。”

【江夢南(左)】

她一直在感激生活

感激身邊的人

外出求學後江夢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變少了,尤其讀研後學業功課也愈加繁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不斷被壓縮,平時在學校裡為了防止父母擔心,江夢南會每天和他們微信聊天,分享日常的生活和發生的事情,她也希望能趁著今年這個難得的假期好好陪陪父母,回去看望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和以前的同學們。

在採訪中,江夢南總在表達對他人、對生活的感激。她很感謝那些曾經耐心地給她答疑解惑、包容指導她、特意手寫專業知識給她的老師,也很感謝那些在她成長學習的路上陪伴過她的同學和朋友,而談到父母,她更說:“爸媽就像我前行路上的燈塔,為我指明方向,也給予我繼續前行的勇氣。”

【江夢南和室友們】

在大學期間,她曾經回到家鄉的特殊教育學校做義工,探望那些視障、聽障、智障的孩子,目前江夢南的家鄉也有好幾個部門和她聯繫,希望她能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與當地的殘障人士分享,江夢南也都一一答應下來,她對紫牛新聞記者說:“突然受到這麼多關注這麼高的評價我有點不知所措,很感激,也激勵自己繼續努力,不讓大家失望。對和我一樣失聰的人,我想告訴他們,我們完全不必為了自己的缺陷而感到自卑,上帝雖然給我們關上了門,但是一定會為我們在其他的地方打開一扇窗,只要足夠努力,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一樣能做到,也許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

紫牛新聞記者|陳迪晨

紫牛新聞實習生|艾陸琦

編輯|張冰晶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受訪者提供

-END-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你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