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清朝想成为武状元,需要什么条件,仅武考三项,现在多数人不达标

在整個封建王朝, 武將都是不可或缺的, 抵禦外敵或者開疆拓土都需要武將來完成。 當文人被大的氏族壟斷的時候, 武人幾乎也都來自世襲, 為了改變由世家大族壟斷朝廷官員的狀況, 唐太宗開始科舉取士, 逐漸擺脫了大氏族的鉗制。

而武則天稱帝后, 更是開創了武舉, 讓武藝高超之人參加兵部舉辦的考試, 考的也都是武藝, 中舉之後不看門第出身, 按照成績的高低授予不同的武職。

從此有了“學成文武藝, 貨與帝王家”的說法。 而宋朝鑒於唐末軍閥割據, 始終重文抑武, 不過宋朝健全了武舉制度,

武舉開始要求文武雙全。

元朝武職只用蒙古人, 明朝武將多數來自世襲, 並不重視武舉, 更誇張的是武舉的考官是翰林府的文人, 而明朝的武舉人寫文章的水準強過武藝, 而清朝, 可以說是武舉的鼎盛時期。

滿清入關後, 全國範圍內還有著持續不斷的戰鬥, 清朝初年, 內外戰事都持續不斷, 滿清本就重視騎射, 因此入關後為了戰爭的需要也重視武官的補充, 而趁機籠絡漢族人中的傑出人才。 因此, 在順治三年, 武舉和文舉同時開考取才。

和文舉一樣, 武舉也是三年考一次, 如果有新皇登基或者其他好事會加開恩科。 武舉也是從下往上考。 最初級的是武生, 也就是武學的童子試, 先考騎射, 要求騎馬來回三趟的時間能射出九箭,

必須三箭或者超過三箭中靶才算過關, 達不到三箭的就沒有資格參加下一場。

第二項, 考步射, 這兩場都達標之後, 才能參加開弓、舞刀、掇石這三項考試。 開弓也就是舉子選擇強度不同的弓, 每次拉滿為合格, 只能拉三次, 弓力分別為8力, 10力, 12力。 三個級別。 第二項舞刀, 刀也是從八十斤, 一百斤到一百二十斤三種不同的重量, 舉子要先選刀, 然後一次性完成舞刀的動作才算過關。

第三項掇石也就是要求舉起考試準備的大石頭, 石頭重量分別為二百斤, 二百五十斤到三百斤, 能選擇一塊石頭舉起一次就算合格。 這三項技能考試必須有兩項達標否則全部成績作廢。

武藝過關之後, 就是考文了。 也就是武舉也要考策論,

和宋朝一樣, 清朝的武舉考內容涉及武經七書, 包括七種兵法策略。 在康熙朝, 武舉還要考《論語》和《孟子》。

武童生通過了縣, 府的考試成為武秀才後, 才能繼續參加在省城舉行的鄉試, 考中舉人之後成為武進士, 進京參加殿試。 武舉人和文舉人一樣, 分為三個等次。 一甲的前三名就是武狀元、武榜眼和武探花。

從順治朝開始, 武舉能考入三甲的人都會被授予武職。 整個清朝一共產生120多個武狀元。 最後一個武狀元在光緒朝, 之後由於槍炮的發展, 不在崇尚個人武力, 武狀元也就不再被需要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