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這種葫蘆絲真不是吹的,好吃也好賣,一天10萬只是賺小錢

葫蘆絲不是一種吹奏樂器嗎?咋變成了這樣?這是經過晾曬後已經半幹的葫蘆絲。 在遼寧丹東一個叫權家屯的小漁村, 漁民把這種小銀魚叫做葫蘆絲。 有意思的是, 這種被稱為葫蘆絲的小銀魚, 居然不是當地的水產品。 權家屯僅僅是它的中轉站, 憑著中轉, 漁村裡好多人衣食無憂地活了一輩又一輩!

在權家屯, 有個說法, 五月六月葫蘆絲, 也就是說整個五月和六月前半個月是加工葫蘆絲的大忙季。 在一個半月當中, 每天都有大量的葫蘆絲取道海上來到權家屯。 漁民跟著潮水走, 不分晝夜地忙碌起來。

圖中所示, 葫蘆絲剛剛由碼頭運到漁村, 卸載的時候感覺像是舀出一桶桶濃稠的漿糊。

葫蘆絲被運到權家屯後, 流水作業開始了。 卸車、洗魚和煮魚基本上是男人的活兒, 他們掙的是計時工資, 一小時15到20元。 像圖片中這樣的主力, 一天下來, 他洗魚的時間大約在10小時以上, 基本可以保證200元的收入。

女人也不含糊, 平均每天收入120元以上。 圖片中的這位元大姐尤為突出, 體能很好, 敢跟男人比高低, 她需要把洗過的葫蘆絲倒進大鍋裡煮熟, 一天的收入跟男人差不多。

有一個問題一直讓外界困惑:南方人為何要捨近求遠把葫蘆絲運到東北加工?對此, 權家屯的漁民只能給出大致的說法:這是多年以來漁業市場自然形成的一種跨地區分工。

權家屯幹海鮮加工的歷史、經驗和能力都很成型, 於是, 市場優勢明顯, 於是, 葫蘆絲的粗加工和中轉自然被市場給優化到這裡了。 還有一個原因, 東北沿海的人工費要比南方沿海便宜。

在權家屯, 加工能力很強的產業大戶, 最多一天能晾曬半幹狀態的葫蘆絲1萬多斤。 1萬多斤是什麼概念呢?房前屋後都是葫蘆絲。 在五六月份的權家屯, 晾曬葫蘆絲也是一道風景。

那麼, 中轉加工葫蘆絲能給產業大戶帶來多大的好處呢?這戶主人說:加工費一斤10元, 由南方的買主給。

提到錢, 有網友立馬腦補:一斤10元, 一萬斤就是10萬元;一天10萬元, 45天就是450萬元, 發大財了!不能這麼算帳——在權家屯, 不是每天都能加工出1萬多斤的半幹葫蘆絲的。

這是即將封箱的葫蘆絲, 它們會被運到南方。 運到南方做什麼呢?有的說做罐頭, 有的說做小食品。 權家屯的漁民認為, 中轉加工葫蘆絲其實是一個低端產業, 賺的是辛苦錢, 大錢在南方終端。 說起終端的利益最大化, 權家屯人很感慨:東北人賺錢的本事照比南方人差太遠了!各位網友, 你們也是這麼認為的嗎?(棋簿紫/圖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